摘要:三月的丁家沟镇,田间地头覆膜机轰鸣作响,养殖场内肉牛膘肥体壮,村头巷尾水泥路平坦整洁……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徐徐展开。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丁沟镇立足资源禀赋,深耕特色产业、厚植生态底色、涵养文明乡风,走出了一条产业兴、生态美
三月的丁家沟镇,田间地头覆膜机轰鸣作响,养殖场内肉牛膘肥体壮,村头巷尾水泥路平坦整洁……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徐徐展开。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丁沟镇立足资源禀赋,深耕特色产业、厚植生态底色、涵养文明乡风,走出了一条产业兴、生态美、百姓富的乡村振兴新路。
走进丁家沟镇梁庄村的农田里,现代化机械正高效作业,旋耕、覆膜、压土一气呵成,农业机械的更新换代,为春耕注入了强劲动力,也让种粮户底气更足。
会宁县丁家沟镇梁庄村村民 石小平:今年种了30亩地,计划种15亩玉米、一些冬小麦,这是种西葫芦的地,这两天在覆膜。现代化的覆膜机对我们农民帮助特别大,以前这块地人工覆膜需要七八个人干一天,现在一个小时就能铺完。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石。丁家沟镇持续优化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将资源优势转化成产业优势,拓宽群众增收致富渠道,实现多元化增收,为全镇乡村产业振兴赋能增效。
会宁县丁家沟镇梁庄村村民 张孝:去年种了六亩西葫芦,亩产180斤左右,收成大概在8000元左右。今年准备比去年多种两亩,挣更多的钱。
会宁县丁家沟镇线家川村副支书 李军:我们“丁沟磨坊”农产品加工车间项目依托本地及周边种植的优质谷子、胡麻、荞麦、冬小麦等农作物,采取“原料收购+深加工+销售”的模式,把小杂粮产业作为农业转型升级的特色产业,联合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项目投入后,将有效带动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我们计划后期还要采取直播销售的方式,让我们的优质农产品走向更广的市场。
肉牛产业作为丁家沟镇的支柱产业之一,全镇通过政策扶持、技术指导,不断推动肉牛养殖向专业化、现代化转型,让更多农户在家门口实现增收。
会宁县彦斌养殖家庭农场负责人 杨彦辉:我们养牛现在已经有十多年了,从最早的四五头青川牛开始,慢慢扩群、改换品种养殖西门塔尔。因为西门塔尔的生长速度比较快,2018、2019年的价格比较好,加上政府的扶持,通过养牛赚了一些钱,我们就改成了现在半现代化的养殖模式,买了铲车、TMR饲料搅拌机,比较省人工。2024年出栏量达到了80头左右,现存栏量50头左右,通过养牛改善了家庭经济,今年价格有所回升,我们想着再扩群,把养殖产业发展的更好一些。
产业发展的同时,丁家沟镇基础设施也不断完善。会宁—丁沟城乡公交车603路的开通,让老百姓真正实现了出门就有水泥路,抬脚便上公交车的愿望。这条连接会宁县城和丁家沟镇的“惠民线”,不仅让村民出行成本大大降低,更架起城乡资源流动的桥梁,为乡村注入了生机和活力。
会宁县丁家沟镇村民何兴玉:原先坐一趟车,要等半天,一个来回要二三十块钱,时间也赶不上,现在随时走随时到,经济上划算了,时间也方便了,办事情很容易,感到非常高兴。
人居环境是乡村振兴的底色。丁家沟镇通过“拆、清、整、绿、建”五措并举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行动,着力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打造干净、整洁、有序的人居环境。2024年以来,全镇共整治生活垃圾30余吨、清理废旧地膜8吨、清理畜禽养殖粪污6.5吨、河沟47公里,此外,还新建卫生厕所31座,累计建成卫生厕所2452座,极大提升了群众的居住舒适度和幸福感。
会宁县丁家沟镇南门村村民 张定勤:以前的厕所很脏、很乱、空气不好,上厕所的时候很冻;现在的这个厕所真的特别干净,里面又暖和、下雨又干净,对农民来说很美,是国家的项目给我们建的,很好。
会宁县丁家沟镇梁庄村村民 祁金海:这两年环境很好,路也硬化了,走起来很平坦,下雨下雪之后也不害怕滑了,我们这边的路一直通到了家门口,种上粮食之后只要有车都能直接拉到家门口,变化很大。我们种地的时候种地,农闲的时候还可以去打工,政策很好。
【记者感言】行走在丁家沟镇,乡村振兴带来的变化扑面而来。从农田里高效作业的农机,到蓬勃发展的多元产业;从方便快捷的交通出行,再到持续改善的人居环境……这些变化不只是发展成果的呈现,更是未来前行的坚实基石。展望未来,丁家沟镇将继续以产业之笔、生态之色、民生之墨,在乡村振兴的答卷上写下充满希望的篇章。
来源:会宁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