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禁言、扣收益、永久剔除广告分成,三连击打得干脆利落。网友笑称:“爱国生意黄了,鹅粉哭晕在厕所。”
最近,微博上一位名叫“唐哲同学”的大V,翻车了。
不是因为观点出格,不是因为言辞激烈,而是——他靠“造谣”卖爱国人设,终于被平台一锅端了。
禁言、扣收益、永久剔除广告分成,三连击打得干脆利落。网友笑称:“爱国生意黄了,鹅粉哭晕在厕所。”
这事儿听着解气,细想却让人脊背发凉:什么时候,“爱国”也能做成一门流量生意了?
更可怕的是,这门生意的原材料,不是事实,而是谣言;客户,不是大众,而是被情绪裹挟的“吃瓜群众”;利润,不是金钱,而是操控舆论的快感与真金白银的广告分成。
而“唐哲同学”,正是这门生意里的“头部主播”。
前阵子,他发了两张婴儿标本的图片,配文悲愤:“日本731部队的罪证!铁证如山!”
一时间,评论区群情激愤,哀嚎遍野,仿佛又回到了那段血泪史。
可问题是——图是假的。
一位较真的小姐姐,花了几天时间溯源,发现这两张图根本不是731部队的“战利品”,而是俄罗斯圣彼得堡人类学与民族学博物馆的公开陈列品,与日本、更与731毫无关系。
这就好比你拍张兵马俑的照片,说是美国炸的,还配文“美帝暴行”,纯属张冠李戴,信口开河。
可他不在乎真假。他只在乎——流量。
眼看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将至,《南京照相馆》《731》等电影预热正酣,民族情绪高涨,这时候抛出“日军暴行”话题,热度稳稳拿捏。至于真相?谁在乎?
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可这次,平台没让他继续“造”,直接“断腿”。如果说731事件是“移花接木”,那他对俄乌战争的解读,简直是“颠倒黑白”。
他公然宣称:“乌克兰先动手,俄罗斯只是还击。”“俄罗斯忍无可忍,才出手教训小弟。”
好家伙,侵略者成了受害者,受害者成了挑事精。这逻辑,怕是连克里姆林宫的宣传部都自愧不如。
更讽刺的是,他这些言论,精准收割了一批“鹅粉”——那些长期被网络谣言洗脑、分不清正义与霸权、把“强权即真理”奉为圭臬的“精神俄军”。
他们不看事实,只看立场;不听逻辑,只听情绪。于是,“唐哲同学”这类人,就成了他们的“精神导师”,用谣言喂养他们的偏执,用情绪点燃他们的狂热。
这不是爱国,是精神传销。
最让人寒心的一幕,发生在郑州京广路隧道再次因暴雨积水时。他发了个鼓掌表情,配文:“阿弥陀佛。”
网友质问:“这是在幸灾乐祸?”
他辩称:“鼓掌是表达平静,阿弥陀佛是祈福。”
可问题是,一个坐拥百万粉丝的大V,会不知道表情包的语境?会不知道“鼓掌”在灾难面前的歧义?
这根本不是“误用”,而是“刻意挑衅”。他清楚地知道,这种“阴阳怪气”能引爆争议,能拉高互动,能让他在“反主流”的人设中,赚得盆满钵满。
他不是不懂,他是太懂了。
“唐哲同学”的倒台,不是偶然,而是必然。他错就错在:把最纯粹的情感,当成了最肮脏的生意。
爱国,是看到国旗升起时的热泪盈眶,是听到国歌响起时的肃然起立,是危难时刻挺身而出的担当。
而不是用假图煽动仇恨,用谣言制造对立,用情绪收割粉丝,用“正能量”包装私利。
这种“造谣式爱国”,不是在弘扬正义,而是在亵渎历史;不是在凝聚人心,而是在撕裂社会。
更可悲的是,他的粉丝里,有多少人至今还在喊冤?有多少人依然坚信“他是为了国家好”?又有多少人,被长期灌“精神馊饭”,已经失去了辨别真相的能力?
蠢不可怕,坏才致命。他不是误信谣言,而是主动炮制;不是无心之失,而是精心策划。他把粉丝当韭菜,把历史当剧本,把平台当舞台,演足了“爱国斗士”的戏码。
可惜,戏演得太真,忘了——观众醒了。
这次微博的处罚,值得一个大大的赞。不仅禁言,还扣光广告收益,永久取消分成资格。这才是真正的“釜底抽薪”。
因为这类人,不怕骂,不怕删帖,就怕——没流量,没钱赚。
你删他一条帖,他换张图继续发;你封他一天号,他换个马甲再上线。唯有切断利益链,才能让“造谣式爱国”无利可图,无人敢做。
平台也说得明白:爱国是质朴的情感,不应成为某些人谋利的工具。
是啊,真正的爱国者,从不喊口号,他们默默耕耘在实验室、坚守在边防哨所、奔波在救灾一线。而那些天天在网上“痛斥美帝”“怒骂日寇”“替国出征”的“键盘侠”,往往连小区志愿活动都没参加过。
“唐哲同学”翻车了,但“李哲”“王哲”可能还在路上。我们无法阻止有人利用民族情绪牟利,但我们可以做到:
不盲从,多核实;不情绪化,讲逻辑;看到谣言,随手举报;遇到“爱国生意人”,一键拉黑。
铭记历史,是为了不让悲剧重演。但铭记,必须建立在真相之上,而不是谣言的废墟里。
愿网络空间少一些“唐哲式”的表演,多一些真诚的表达;少一些情绪煽动,多一些理性对话。
爱国,不需要表演。真正爱这个国家的人,从不靠造谣博流量,而是用行动,守护它的尊严与未来。
来源:小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