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银行突然集体解锁了"财神爷模式",消费贷利率低得能气死余额宝,审批快得让超市结账通道都自愧不如。正当朋友圈被"轻松贷50万"广告刷屏时,征信黑户群体突然发现:原来我们也是被偏爱的孩子?
最近银行突然集体解锁了"财神爷模式",消费贷利率低得能气死余额宝,审批快得让超市结账通道都自愧不如。正当朋友圈被"轻松贷50万"广告刷屏时,征信黑户群体突然发现:原来我们也是被偏爱的孩子?
一、负债人的"专属狂欢"?
银行风控系统不会突然失明,那些曾经把征信报告写成"事故现场"的朋友们,现在居然还想以贷养贷答案是-“不可能”。某位"卡债艺术家"老张捧着手机惊呼:"昨天刚被花呗催收,今天工行就给我批了装修贷,那是因为老张还有车子,公积金",试问黑户的老铁们你们还有啥?也就剩你本尊这个生产资料了。
二、甜蜜陷阱的N重暴击
当负债人颤巍巍点下"立即借款",命运的齿轮就开始倒着转。某90后白领用新贷款还旧卡债后,发现每月还款额从"吃土"升级到"啃混凝土"。更魔幻的是,某县城青年发现他新办的信用贷,利息比老家彩礼涨得还快。
那些号称"征信修复"的神秘组织,在电线杆和朋友圈里翩翩起舞。他们的话术堪比量子物理:"只要交8888元,我们能让你的逾期记录进入量子叠加态!"可惜实操效果往往让人进入"钱包坍缩态"。
三、黑色幽默生存指南
面对这出荒诞喜剧,建议负债朋友们启动"防忽悠雷达":当贷款广告说"零压力"时,自动翻译成"零存款";看到"轻松月供",请脑补成"轻松吃土"。记住,天上掉的馅饼,往往连着银行的自动收款机。
有网友发明"反向借贷法":把收到的贷款短信设为手机屏保,每次想剁手就看看,效果堪比看恐怖片。更有人建议银行开发"后悔药套餐"——贷款成功自动播放《二泉映月》。
结语:
消费贷放宽这出大戏里,没有真正的躺赢玩家。那些被大数据算法"特别关爱"的负债人,或许该把手机调成飞行模式,让欲望暂时失联。毕竟在这个魔幻的金融剧场里,最好的VIP座位,永远是自己的还款计划表。
来源:财经大会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