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钢协召开换届大会暨钢铁冶金工业多元储能技术创新发展大会、标准助力多元储能应用推进工作会议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3-24 10:31 2

摘要:3月21日,江苏省钢铁行业协会、江苏省储能行业协会、江苏省钢铁及金属新材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联合举办的“钢铁冶金工业多元储能技术创新发展大会暨标准助力多元储能应用推进工作会议”在南京举办,江苏省人民政府原副秘书长王志忠出席会议并致辞。

3月21日,江苏省钢铁行业协会、江苏省储能行业协会、江苏省钢铁及金属新材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联合举办的“钢铁冶金工业多元储能技术创新发展大会暨标准助力多元储能应用推进工作会议”在南京举办,江苏省人民政府原副秘书长王志忠出席会议并致辞。

全联冶金商会名誉会长、国务院国资委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原主席、原国家冶金工业局副局长赵喜子,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会长、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发展司原一级巡视员夏农,全联冶金商会秘书长、工信部原材料工业司原巡视员贾银松,江苏省政府原副秘书长王志忠,省发改委一级巡视员、专家组组长高清,江苏省工信厅二级巡视员卢载贵,江苏省发改委(省能源局)二级巡视员童春平,江苏省生态环境厅原二级巡视员唐振亚,江苏省工信厅原材料工业处一级调研员林乐福,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南京市工信局等主管部门领导;国家 “973” 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南京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沈晓冬,天津大学化工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为,安徽工业大学教授魏汝飞、博士丁成义等专家学者;国家钒钛产业联盟、四川省钒钛钢协常务副秘书长吉广林,河北省钒钛行业协会执行会长孙福来、秘书长毕国玉、副秘书长张立武,江苏省节能环保装备协会秘书长丁宏念等行业协会代表出席了会议。

江苏省钢铁行业协会会长、沙钢集团董事局常务执行董事、总裁龚盛,副会长兼秘书长陈洪冰,梅山钢铁、中天钢铁、永钢集团、东方特钢、兴澄特钢、南京钢铁、金虹钢铁、联鑫钢铁、兴鑫钢铁、靖江特钢、亚新钢铁、秦邮特钢、龙江钢铁、镔鑫钢铁、龙腾特钢、徐钢集团、华西钢铁、中新钢铁、中天南通、华乐合金、旋力特钢、共昌轧辊、鸿泰钢铁、长强钢铁、恒润重工、焜烨冶金、龙鹰科技、比亚迪、华为、二十二冶、博隆耐材、飞书科技、三菱动力、陵阳矿业、科远智慧、德能动力等会员单位;比亚迪储能、华为江苏数字能源、天合光能、绿能慧充、江苏华友能源、领储宇能、昆仑储能、仁创科技等新能源、储能、电力相关企业400余位代表出席了会议。线上4000余名观众观看了直播。

第一部分:钢铁冶金工业多元储能技术创新发展大会暨标准助力多元储能应用推进工作会议开幕式

赵喜子为大会致辞,他指出,钢铁行业作为典型的高耗能行业,在“双碳”目标背景下,面临着巨大压力,储能技术在推动钢铁行业实现绿色低碳转型进程中可以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次大会为钢铁行业在应用多元储能技术方面,提供了具有开创性意义的助力,江苏钢铁行业在储能领域先行先试,对全国多元化储能市场具有示范引领作用。

王志忠为大会作题为《催生虚拟电厂氢基工业循环经济三大业态 创建江苏“储能+未来技术”零碳产业生态》主题致辞。他指出,钢铁冶金行业作为高能耗、高排放行业,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领域。为此,需坚持技术创新,大力发展“储能+钢铁冶金”三大核心业态:虚拟电厂、氢基制造和循环经济,以储能技术为中枢,重构产业生态。推动行业融合,促进储能技术与多行业耦合,特别是在高能耗行业的跨行业应用。

夏农发表讲话时指出,当前钢铁行业处于深度调整期,机遇与挑战并存,但机遇大于挑战。钢铁行业绿色低碳转型成效显著,但挑战犹存,需持续推广成熟技术、优化生产流程、提升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健全绿色低碳标准体系,推动用能结构转型,实现与清洁能源、多元储能等技术的耦合发展。

卢载贵发表讲话时指出,多元储能技术在钢铁冶金工业中的应用是实现绿色低碳的重要途径,能有效解决能源转型中的安全性、协调性和经济性问题。下一步,江苏省工信厅将继续加大支持力度,完善政策引导,推动储能与钢铁冶金工业的深度融合,鼓励技术创新和产品应用,构建开放共享的创新生态,为提升全省钢铁工业能源体系绿色低碳安全高效水平贡献力量。

童春平发表讲话时表示,江苏省发改委、能源局高度重视储能技术发展与推广应用,储能行业与钢铁冶金等高载能行业深度融合大有可为。希望通过本次会议,加强交流合作,共同推动储能技术创新应用和钢铁冶金等高载能行业绿色低碳转型,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贡献力量。

第二部分:2025年江苏省金标委年会暨标准助力多元储能应用推进工作会议

本次会议旨在总结江苏省金标委2024年度工作、规划2025年度工作,做好《大容量电化学储能系统安全规范》地方标准申报和《大容量电化学储能系统安全规范》团体标准编制工作;全面、深入探讨多元储能技术在钢铁行业的应用前景、前沿技术创新以及成功实践经验,进一步推动钢铁冶金工业低碳转型的进程。

贾银松发表讲话,他指出钢铁企业要把握市场机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开发新材料、新产品,强化钢铁与储能等新能源新材料的融合发展。期望商协会密切合作,共同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提升政策、标准供给水平和服务能力,为中国式现代化和国民经济发展作出新贡献。

范铁军作题为《“双碳”背景下钢铁行业能源结构调整趋势分析》的主题报告,详细阐述了钢铁行业能源结构调整的必要性、紧迫性,采取提高能源精细化管理水平、推广节能技术和优化生产流程等可行措施,推动能源结构绿色低碳转型。

华为数字能源储能解决方案总监刘为举作题为《工商业园区光储解决方案与实践分享》的主题报告,重点阐述了华为在“风液智冷”,创新高效散热设计,提升系统寿命和电能精算,智“算”法,更优供电等方面取得的突破性成果。

蒋莉秘书长作《2024年省金标委工作总结暨2025年标准制修订计划》的报告,从稳步推进标准制修订工作,提升行业标准化水平;强化技术支撑,服务企业发展;聚焦重点领域,突破关键环节;深化调研联动,精准服务需求;完成委员期中复核;构建常态化宣传渠道;组织或参与重大活动七个方面回顾了省金标委2024年主要工作,并对2025年标准制修订计划作详细说明。

陈洪冰主任主持《大容量电化学储能系统安全规范》审查会,针对储能电站安全事故频发的现状,提出了加快制定大容量电化学储能系统安全规范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对安全规范草案的主要内容做逐项解读,并提请大会审议。

第三部分:钢铁冶金工业多元储能技术创新发展大会

江苏省钢协秘书处发布了《钢铁行业大容量电化学储能系统创新应用巡礼》专题片。
江苏领储宇能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刘钦作题为《累计运行超1.5万时,领储宇能助力钢铁行业节能脱碳》的专题报告,分享了其在钢铁及工商业储能领域的创新解决方案与实践案例。强调了AI技术在储能运维中的应用,通过智能预测和运维提升储能电站的安全性和管理效率。

沈晓冬作题为《气凝胶隔热材料在储能电池中的应用》的专题报告,介绍了气凝胶作为“改变世界的神奇材料”的卓越性能,展示了其在多个领域的应用前景。

天合光能技术总监史伏龙作题为《光储新动能,钢铁行业的绿色低碳破局之道》的专题报告,介绍了天合光能针对钢铁行业等应用场景的光储融合整体解决方案。

飞书制造行业解决方案团队的罗红钢作题为《企业迎接AI的三大准备——务实推动制造业AI应用落地》的专题报告。他强调了AI在提升企业管理效率、优化业务流程方面的重要性。通过展示飞书等AI工具的应用案例,阐述了AI在员工服务、知识管理、销售管理和生产安全等方面的具体实践。

吉广林作题为《全钒液流储能电池迎来商业化运作的难得机遇》的专题报告,他分析了钒钛液流储能电池的商业化机遇与挑战,强调了钒电池在安全性、大规模、长时储能等方面的优势。

王为作题为《金属铝储能及铝燃料发电系统》的专题报告,她介绍了金属铝储能及铝燃料发电系统的技术创新与应用,阐述了铝燃料发电的高效、安全、环保优势及全产业链绿色循环特点。

南通江山农药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李阁博士作题为《气相法纳米氧化铝在电池正极材料、隔热材料中的应用》的专题报告,详细介绍了气相法纳米氧化铝的技术优势,以及在电池正极材料和隔热材料中的应用。

比亚迪储能及新型电池事业部解决方案总监刘斌作题为《应用于钢铁行业大容量刀片锂电储能系统创新解决方案》的专题报告,阐述了储能技术在平衡电网负荷、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浪费及提升设备运行稳定性等方面的优势,介绍了比亚迪储能系统在钢铁行业的典型案例及项目方案配置、能量管理系统及多能互补协调控制等关键技术。

陈洪冰作题为《多元储能技术进展及钢铁行业创新应用》的专题报告,对锂离子电池储能、铅炭电池储能、液流电池储能、钠电池储能、超级电容器储能、飞轮储能、重力储能、压缩空气储能、压缩二氧化碳储能、氢能储能、储热、抽水蓄能、混合储能13类储能技术进行了对比剖析,并举例说明了多元储能技术在钢铁行业创新应用。

第四部分:江苏省钢铁行业协会第三次会员大会(换届大会)

大会审议并通过龚盛会长代表理事会所作的第二届理事会工作报告、罗长永主席代表监事会所作的第二届监事会报告、财务负责人陆桂云所作的第二届财务报告。

大会按照《江苏省社会团体换届工作指引(试行)》规定的程序,选举陈洪冰等165人为理事;龚盛等55人为常务理事;选举陈洪冰为会长;选举张勇、龚盛、高一平、吴耀芳、陈禹、李洪耀、焦利刚、王爱钦、陈家榕、陈垒、李明坦、郑凯翔、蒋中敏、王美武、曾锦、李士良、季丙元、李爽、杨永昌、杨美艳、袁国强、蒋奕栋、刘东升、王晓波、樊忠等25人为副会长;决定罗长永、齐海栓、邓朋3人为监事,罗长永为监事会主席;决定陈洪冰为法定代表人;决定聘任蒋莉为秘书长。以上负责人人选需按规定程序和要求上报主管部门审核通过后生效。

当选会长陈洪冰发表讲话时表示,十年来江苏省钢铁行业协会在历任执行会长、各位会长和各位同仁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未来将依靠广大会员,团结各方力量,从强化调研规划,夯实行业发展根基;完善标准体系,规范行业发展秩序;优化服务体系,增强行业发展韧性;推动技术创新,培育行业发展动能;加强党建引领,推动行业协同发展五个方向努力,共同推动江苏省钢铁行业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稳健前行,实现转型升级与跨越式发展,为我国钢铁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江苏力量。

来源:中国环境监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