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公司下周内部竞聘,老张盯着主管岗熬了三晚PPT,结果看到岗位要求里的“数字化党建”,瞬间懵了——他连Excel透视表都玩不转。国企内部竞聘这事,看着是“公平赛马”,实则藏着三个暗规则,看透了才能少当陪跑员。
公司下周内部竞聘,老张盯着主管岗熬了三晚PPT,结果看到岗位要求里的“数字化党建”,瞬间懵了——他连Excel透视表都玩不转。国企内部竞聘这事,看着是“公平赛马”,实则藏着三个暗规则,看透了才能少当陪跑员。
暗规则一:岗位有“明牌”和“暗牌”,先辨真假
上周发的竞聘通知里,“宣传岗”写着“负责企业文化建设”,但老员工都知道,这岗实际要接领导的短视频账号运营—— 明牌是“写材料”,暗牌是“剪片子、搞直播”。怎么辨真假?
看细节:要求“熟练使用剪映、懂流量逻辑”,十有八九是真要搞新媒体,别抱着“写新闻稿”的老思路;
问老员工:私下找同部门的人打听,“这岗以前是谁在干?为啥空出来了?” 要是原岗的人刚调去数字化部,十有八九是要升级玩法。
就像公司竞聘“后勤主管”,明着说管食堂、保洁,暗里却要对接智能设备供应商—— 没摸透暗牌,PPT做得再漂亮,也会因为“不懂数字化”被刷。
暗规则二:评审不只是看能力,更看“匹配度”
去年竞聘,技术岗的小赵和销售岗的小钱,业绩都亮眼,但小赵落选了—— 评委里有生产部的人,小赵之前和生产部吵过架(嫌他们提需求太乱),小钱却常帮生产部协调资源。
国企竞聘的评审逻辑,一半是能力,一半是 “人和” :
团队适配:岗位要和市场部合作,你之前和市场部有成功项目,就是隐性加分;
领导偏好:主管喜欢“事无巨细汇报”,你却习惯“闷头干活”,哪怕能力强,也容易被归为“不好管”;
过往贡献:你去年帮部门扛过一次危机(比如客户投诉),评委私下会记着这份人情。
别以为“能力硬就能赢”,就像拼乐高,形状对了还得颜色搭,不然拼不上墙。
暗规则三:竞聘PPT别只晒成绩,得“踩中痛点”
老张的PPT里,业绩写得密密麻麻:“全年组织12场培训,覆盖200人”,但领导更关心的是“培训后,员工投诉率降了多少?”—— 光晒苦劳没用,得把成绩和岗位痛点绑一起。
教你个“对症下药”法:
提前套话:找领导喝咖啡,假装请教:“您觉得这个岗最头疼啥问题?” 套出真实需求(比如“部门协作效率低”);
量化关联:把自己的经历往痛点上靠,“我之前用甘特图梳理流程,让跨部门协作快了25%”;
留后手:结尾加个“备用方案”(比如针对岗位潜在风险,提前想个解决思路),让评委觉得“这人有备而来”。
就像医生看病,光说自己懂药理没用,得精准说出患者哪里疼、怎么治。
国企内部竞聘,本质是“优化人力配置”,不是淘汰谁。看透这三个暗规则,别再拿着旧地图找新出路—— 你准备竞聘时,发现过哪些“隐藏信号”?评论区唠唠,说不定能扒出更多决胜招~
来源:小彬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