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看到江西赣州那个“3.9元买蛋糕退款被商家骂”的新闻,我盯着手机屏幕愣了半天——就三块九的事儿,怎么最后闹到商家要报警、顾客受委屈,连市场监管局都介入了?说实在的,这事儿从头到尾看下来,就俩字:不值。
看到江西赣州那个“3.9元买蛋糕退款被商家骂”的新闻,我盯着手机屏幕愣了半天——就三块九的事儿,怎么最后闹到商家要报警、顾客受委屈,连市场监管局都介入了?说实在的,这事儿从头到尾看下来,就俩字:不值。
先说说顾客这边。花3.9元买个盒子蛋糕,大概率是刷到优惠想尝个鲜。结果收到货一看,和商家宣传的不一样,换谁心里都有点堵。她先找平台客服,又试着联系商家,两边都没接通,最后是平台按规矩给退了款。
这流程没毛病啊?换成任何一个普通人,买东西遇到“货不对板”又找不到人解决,走退款通道不是很正常吗?总不能因为钱少,就活该吃这个亏吧?再说了,不管花一块还是一百块,买的东西得和说的一样,这是最基本的道理。
再看商家的操作,真是让人看不懂。顾客申请退款后,商家不先问问“是不是产品真有问题”,也不想想“为啥没接到顾客消息”,上来就发私信骂人。这哪是做生意的态度?分明是把自己的火气撒到顾客身上。
后来门店被刷了大量差评,店长接到骚扰电话,第一反应是“要报警”,却没提一句对辱骂顾客的歉意。我就想不通了,3.9元的退款,对一个连锁蛋糕店来说,还不够一杯奶茶钱,怎么就值得用辱骂把小事闹大?现在好了,口碑崩了,还得被监管部门调查,这不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吗?
其实这事儿本来完全能避免。要是商家能及时回复消息,哪怕说一句“抱歉,可能是我们打包时出了错,给您退款再补个小蛋糕”,顾客大概率也不会揪着不放;要是发现退款后,商家先主动联系顾客核实情况,而不是直接骂人,也不会引发后面的连锁反应。
可商家偏不,非要选最笨的方式处理,说到底还是没把“顾客”和“服务”当回事——觉得3.9元的单子太小,顾客“不值得”认真对待,觉得自己是商家,就能随便发脾气。却忘了现在网络这么发达,再小的矛盾,只要处理不当,都可能被无限放大。
更让人唏嘘的是,这事儿背后藏着的消费信任问题。现在大家点外卖、网购,图的就是方便省心,可“货不对板”“售后难”的情况总在发生。
顾客申请退款,是对商品不满意,也是相信平台能主持公道;而商家的辱骂,不仅伤了这位顾客的心,更让其他看到新闻的人心里犯嘀咕:以后买这家的蛋糕,万一遇到问题,会不会也被这么对待?消费里的信任就像玻璃,碎了就很难复原,商家这一闹,估计不少人以后都不会再买这个牌子了。
好在市场监管局已经介入,相信会给顾客一个合理的说法。但这事儿更该给所有商家提个醒:做生意不是只靠卖东西赚钱,更得靠信誉留人。
别拿“客单价低”当不尊重顾客的借口,也别拿“脾气急”当没素质的理由。不管是花3块还是300块的顾客,都该被好好对待;不管是多大的纠纷,好好说话、主动解决,都比激化矛盾强。
3.9元的蛋糕,闹出这么大的动静,说起来有点荒唐,却也像个警钟。它提醒着商家:别因小失大,别让一时的戾气毁了自己的生意;也告诉我们消费者:遇到不公时,合理维护自己的权益没问题,但用“刷差评”“打骚扰电话”的方式报复,也不是正确的解决办法。
毕竟不管是做生意还是做人,好好沟通、互相体谅,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希望以后这样的闹剧能少一点,大家买东西顺心,商家做生意也安心。
来源:汇美赏娱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