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8月29日,由上海市社联、中共奉贤区委、奉贤区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强化创新文化建设、全力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江南文化讲堂奉贤季交流会在新落成的南上海科创中心举行。本次活动聚焦“文化赋能经济”主题,汇聚长三角地区知名专家学者、企业家代表、政府职能部门负责人等
8月29日,由上海市社联、中共奉贤区委、奉贤区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强化创新文化建设、全力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江南文化讲堂奉贤季交流会在新落成的南上海科创中心举行。本次活动聚焦“文化赋能经济”主题,汇聚长三角地区知名专家学者、企业家代表、政府职能部门负责人等多方力量,共同探讨文化与科技、产业、城乡融合发展的创新路径。
文脉赓续:以“贤美文化”厚植发展根基
奉贤之名,源于2500年前孔子弟子言偃南下讲学、传播礼乐教化的历史佳话,“敬贤尚德、见贤思齐”的文化基因深植于这片土地。
近年来,奉贤以“贤美文化”为核心抓手,持续巩固全国文明城区建设成果:通过选树“最美家庭”“道德模范”等先进典型,推进贤美家风建设,让文明新风润泽城乡;深入挖掘青村古文化遗址、滚灯非遗等文化资源,推动“东方美谷”融合国潮设计与传统美学,开发具有江南韵味的新颖产品;在红色文化、海派文化与江南文化的交汇中,塑造独具辨识度的文化软实力。
在复旦大学戴鞍钢教授看来,“崇文重教、工匠精神、人地和谐、交通四方、镇乡互动”是江南文化的五大特质,也是地区千百年来始终保持经济领先的关键。“奉贤自先秦言子讲学以来所形成的‘贤美文化’,正是江南崇文重教传统的生动体现,既注重知识传承,也强调道德教化,为地方经济持续发展提供了人文基础。”
这五种特质中,戴鞍钢强调了“工匠精神”对于赋能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江南文化过去比较多的是谈崇文重教,其实在另外一个方面,也要特别强调江南文化非常注重实用技能的培养、培育和尊敬,工匠精神就是最形象的体现之一。”戴鞍钢表示,在奉贤,不论是历代的能工巧匠,到如今的东方美谷和科技创新,要实现全面发展,都离不开这种精益求精、务实敬业的文化基因,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工匠精神更是驱动产业升级的关键钥匙。
思想激荡:“文化+”带来经济发展新路径
在主旨演讲环节,多位学者从理论与实践维度,围绕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创新基因传承、产业高质量发展等议题展开深度对话,为奉贤乃至长三角地区的发展注入新的思想动能。
上海财经大学长三角与长江经济带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张学良提出了“文化+闲暇经济”发展新范式。他认为,当下,文化已被纳入总体经济框架之中,与消费、产业、公共服务深度融合,文化消费更逐渐演变成一种“高端闲暇消费”。
在此背景下,奉贤应充分发挥生态本底优美、“贤美文化”底蕴深厚的优势,打造集“好风景、好文化、好闲暇”于一体的新型消费场景,打造不可复制的“不可贸易商品”,如教育、医疗、养老和高品质文化场景,并推动美丽大健康、绿色新能源、智能制造、数字经济四大主导产业与文化消费深度融合,将“闲暇资源”转化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张学良还提到,人们应重新理解“玩”的文化价值。“玩能创造GDP ,诸如苏超、音乐节、文创市集等闲暇活动,不仅是消费场景,更是创新孵化器。奉贤也可借助AI、数字化等手段,打造情绪消费、文化体验等新IP,实现“好风景、好文化、好闲暇 向“好经济”的转化。
上海社会科学院王振研究员从“人文经济学”视角切入,指出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须具备创新文化、合作文化与规则文化三大人文特质,在这基础上,人才的文化素养更是科技创新的深层支撑。
他建议奉贤借鉴硅谷“多元包容、鼓励试错”的创新文化,培育开放协作的区域文化生态,推动“东方美谷”“农业科创谷”等平台与长三角科研机构、高校深度协同,加速新质生产力培育。“硅谷的成功不仅源于技术,更来自其移民文化、冒险精神与社会信任机制。在对表国际方面,奉贤也应塑造和深化引进来、走出去中的合作文化,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的引领力和安全韧性,更好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增强链接国内国际战略枢纽功能。”
实践落地:政企协同构建融合发展生态
在产业实践分享环节,企业代表们展示了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的经验案例。
云生集团副总裁刘丰枝分享了AI在人力资源服务中的实际应用。据他介绍,企业依托AI技术打造“智能人力服务体”,已实现全国212个城市社保公积金业务的自动化办理,并将全球158个国家的用工政策进行AI建模,为企业“走出去”提供合规支持与数字化服务。
“人工智能正在重塑全球用工、社保、招聘等领域。通过语言大模型与智能体技术,企业可实现高效、跨境的数字化管理,这也是‘海派文化’中海纳百川、融合创新精神的具体体现。”刘丰枝分享了他最近三个月走访多国的经历:"当我们走向全球时,如何与当地文化融合成为关键课题。如果不能融入当地社区,不了解当地的文化和规则,就很难真正实现全球化发展。"
而如今,AI技术正在带来革命性变化。随着语言大模型能够理解人类所有的表达方式,“语言即世界”的通路正在打开。“AI现在可以读懂简历,甚至比候选人自己更了解其技能特长和职业匹配度。人工智能不仅在改变数据系统,也在改变文本系统,更在改变人类认知世界的方式。”
在刘丰枝看来,这种变革使得过去因语言、法律、文化差异而难以跨越的障碍变得可逾越,这正是科技与文化融合的魅力所在。反过来说,这种科技与文化的双轮驱动,也是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
东方美谷公司总经理林锋回顾了园区十年发展历程。2015年,奉贤区委区政府决定打造东方美谷这一产业品牌,当时的产业规模仅为250多亿元。经过十年发展,2024年东方美谷产值已达990亿元,即将突破千亿大关。林锋表示,十年间,东方美谷始终坚定不移做好两件事。
一方面,东方美谷持续深挖“东方美学”的文化内核,推动传统文化与现代产业的融合创新。比如,这两年,东方美谷联动景德镇陶瓷非遗、中医药养生文化等资源,打造国潮美妆爆款。如今,不少景德镇企业已入驻东方美谷,将传统陶瓷工艺应用于化妆品包材设计,打造出具有东方美学特色的产品系列。“当景德镇几千年的瓷器文化与我们的化妆品、中医药产业结合后,就产生了巨大的隐形价值。”
另一方面,科技赋能始终是东方美谷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引擎。林锋特别提到全新落成的南上海科创中心,这个17万平方米的创新综合体将构建“研发—中试—制造—品牌”全链条产业生态,推动美丽健康产业集群化、高端化发展,力争成为东方美谷的前沿科技策源地。
"我们将为初创团队提供三年免租金政策,吸引各类创新主体入驻,力争形成‘东方美谷研发、周边地区制造’的协同发展格局。”值得注意的是,科创中心不仅聚焦美丽健康产业,还布局了脑机接口、机器人等跨界领域,“这些看似不相关的技术实际上正在为美丽健康产业赋能,形成交叉创新优势。”林锋说。
栏目主编:黄勇娣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