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夜幕降临,坂田却“亮”了!近日,“灯塔夜校”第二季在深圳市坂田街道禾坪岗老屋街区火热开场,迅速成为市民竞相打卡的“精神充电站”和“活力新地标”。本季夜校课程一经推出便名额告罄,140名学员在这里解锁了下班后的全新打开方式。从艺术绘画到AI赋能小红书运营,丰富多
夜幕降临,坂田却“亮”了!近日,“灯塔夜校”第二季在深圳市坂田街道禾坪岗老屋街区火热开场,迅速成为市民竞相打卡的“精神充电站”和“活力新地标”。本季夜校课程一经推出便名额告罄,140名学员在这里解锁了下班后的全新打开方式。从艺术绘画到AI赋能小红书运营,丰富多彩的夜间课程为市民提供了全新的“充电”选择。
一节课解锁一种热爱,学员直呼“比付费课还值”
在AI副业课堂上,账号搭建、运营逻辑与AI工具的结合运用,帮助学员逐步勾勒出自己的创意路径。有学员表示,仅是从“账号命名”到“账号描述”的技巧点拨,就让自己原本模糊的方向清晰了许多。
AI小红书副业实操系列课程
绘画课堂上,笔触落在画纸与日常器物上,艺术与生活相互交融。学员们从绘画入门到将作品制作成小夜灯,亲历了一个从0到1的过程。有学员说:“在坂田这样的高新产业区工作生活,还能有这样一个地方、这样一些课程,让快节奏暂歇,享受手作的宁静与满足,真的很治愈。”
粤语课堂中,跟读声此起彼伏。学员们才开口说第一句“早唞”,发音就已带了几分地道韵味。许多学员反馈,老师凭借数十年经验总结出的自创粤语教学体系,既系统又实用,让他们惊喜于“原来粤语也能这样轻松上手”。
摄影课上,当镜头对准街区的暮色,学员学着以光影书写视觉日记。更难得的是,课堂之外依然有老师的“陪伴”。不少学员提到,课上学习的光线与构图知识,在课后还能得到老师及时的作业点评与建议,“就像有一位摄影导师常伴身边”,收获感满满。
两百年老街区里的“翻转课堂”,学习热度不分昼夜
与传统夜校不同,“灯塔夜校”采用“翻转课堂”模式,让学习不止于课堂。每门课程先靠一节理论课打基础,后续全是实操训练——AI课练账号运营,摄影课实拍街景,艺术课完成完整作品。贴心的还不止这些:老师会组建学员群,随时答疑,大家也常在群里发作业、谈体会。哪怕晚上10时,还有人在讨论“怎样把粤语讲得更地道”。
禾坪老屋
而拥有两百年历史的禾坪岗老屋街区,更为夜校添了一抹独特的“学习滤镜”。石板路与旧木门,成了摄影课的天然取景地,学员随手一拍就是复古大片;粤语课上,老师融入老广的故事讲解词汇,为语言学习注入了更多市井气息。“在这么有味道的老街上课,连学习都变得更有意境了。”一位学员笑着说。
从“家门口”的课堂到文明品牌,夜校点亮市民生活
“灯塔夜校”由坂田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党建和组织人事办(团工委)共同主办。自去年首季推出就广受好评——许多市民纷纷催促“尽快开第二季”。今年8月,第二季如约归来。每门课程依内容设置5-15节课,从职场新人到退休居民,不同年龄层都能在此找到所爱。截至目前,两季已累计开设10门课程,吸引350余名学员加入学习。
手机摄影实训课上大家在练习拍摄
“我们就是想把‘接地气、有温度’的课程送到市民身边。”主办方工作人员介绍,课程设置前会调研居民需求,比如年轻人想要的副业技能、长辈感兴趣的摄影课,都会优先安排。接下来,坂田街道还会根据反馈持续优化课程,让更多人实现“在家门口学习,随时成长”的心愿。
如今,每到夜幕降临,禾坪岗老屋街区的灯光下,总有学员带着笔记本匆匆赶来,或课后围在一起交流心得。这盏“灯塔”,不仅照亮了坂田的夜色,更点亮了市民对生活、对学习的热爱。
文、图 | 蔡鹏飞 龙坂轩
来源:羊城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