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就不得不提电与磁的关系了。接下来,让我们走进北京科学中心二号楼主展馆一层“科学再发现”展厅,跟着科学家的脚步,来探索电与磁之间的秘密!
北京地铁S1线是一条以电磁悬浮技术为核心的中低速磁浮交通示范线。沉重的列车为什么能悬浮在轨道上安静地运行呢?是什么神奇的力量让它在轨道上“起飞”呢?
这就不得不提电与磁的关系了。接下来,让我们走进北京科学中心二号楼主展馆一层“科学再发现”展厅,跟着科学家的脚步,来探索电与磁之间的秘密!
电与磁的关系是怎么被发现的呢?让我们回到到19世纪初——当时,电和磁被普遍认为是并不相关的两种独立现象。直到1820年,奥斯特在一次给学生们授课时,意外地发现了通电导线的周围存在磁场,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电流的磁效应。
奥斯特究竟观察到了什么现象?我们不妨亲手重做一下他当年的实验。
一组伏打电堆、一根导线和一个小磁针,就是当年奥斯特实验用的工具。在“科学再发现”展厅里,我们可以通过“磁从哪里来”展项复现奥斯特的实验,观察磁针的动向。
但仅凭这一个实验,是否足以证实这就是所谓的“电流的磁效应”呢?
在电与磁关系实验验证的过程中,还有两位科学家也做出了重要贡献。那就是安培和法拉第。奥斯特将他的实验写成了论文《载流导线对于磁针的影响实验》,邮件发送给了很多科学家,其中一位就是安培。
展厅里的“两管相对看一看”互动装置就是模拟了安培当时的实验装置。在这个装置中,你完全看不到磁铁,仅通过螺线管通电,也就是直接研究电流之间的相互作用,来检验电能否生磁的猜想。
电流的磁效应被发现绝非偶然,它是历史上一代代人逐步从电现象探究本质的必然结果。科学始于问题,而问题是如何产生的?或许从司空见惯的日常生活中,细致观察到不易被察觉的现象,可以作为提出一个科学问题的开始。
快来北京科学中心,逐一探索、验证奥斯特关于电能生磁的猜想,在评论区分享出你的实验结论吧!
弘扬科学家精神
播撒科学的种子
让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两翼齐飞
来源:光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