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江门回来也有一段日子了,可我这心里老是放不下。不是说它风景不好,也不是东西难吃,就是有些事想不通。我跑过不少地方,成都的辣、西安的膻、上海的甜,我都见识过。可江门这一趟,真叫我有点懵。它闲适、朴实,老广味道浓。
从江门回来也有一段日子了,可我这心里老是放不下。不是说它风景不好,也不是东西难吃,就是有些事想不通。我跑过不少地方,成都的辣、西安的膻、上海的甜,我都见识过。可江门这一趟,真叫我有点懵。它闲适、朴实,老广味道浓。
我们一家四口,我、老婆和儿子女儿,专门挑了个周末过去,就想看看侨乡老建筑,吃吃地道粤菜。结果这一趟,我满脑子问号。
一、江门的粥,怎么可以这么“稀”?
我们到江门第一顿就去吃了粥。老板推荐了鲫鱼粥、肉丸粥,一端上来我就愣了——这哪是粥,根本就是米汤里撒了几粒饭。我们重庆的粥,稠得能插筷子不倒,这能吃饱吗?我老婆喝了一口,小声问我:“是不是还没煮好?”老板笑眯眯地说,这叫“米水”,清爽。我心想,清爽是清爽,它不顶饿啊。后来几天我们也试过别的店,差不多都这个风格。
我就纳闷了:江门人喝粥,图的是啥?是解渴还是吃饭?
二、江门人讲话,怎么比外语还难懂?
我一直觉得粤语已经够难懂了,没想到江门话更是难上加难。走在老街上,街坊邻居聊天,我一个字都听不明白。不是语调问题,是根本不像中文。在长堤边问路,对方老大爷很热情,连说带比划讲了五分钟。我只能勉强听懂“前边”“转弯”几个词,剩下的全靠猜。最后他伸手一指,我们才恍然大悟。
我不反对说方言,在一个著名侨乡,旅游的人天南地北都来,语言这么难沟通,确实有点意外。
三、江门的“慢”,是不是太慢了?
重庆人做事风风火火,走路快、吃饭快、说话快。可到了江门,我发现这儿的人好像都在放0.5倍速。早茶能喝一上午,老街散步能走一下午,连超市收银都慢悠悠的。要是在重庆,后面的人早催上了。可我观察了一下,排队的人都没怨言,好像这才是正常节奏。
我就想问问:江门人是不是从来不会着急?
四、江门的菜,为什么这么“甜”?
我们都晓得粤菜清淡,可江菜的甜还是chao出了我的想象。煲仔饭是甜的、蒸排骨是甜的、连炒个青菜都要放糖。我儿子吃了一口黄鳝饭,直接问:“这是不是甜品?”不是说不好吃,就是这种甜法,实在让我们吃惯麻辣的重庆人有点受不了。
我就好奇:江门人吃糖,是不是不要钱?
五、江门人为什么这么“恋旧”?
重庆喜欢拆旧建新,高楼大厦一年一个样。可江门的老街、老楼、老招牌,好像几十年都没变过。骑楼斑驳了不拆,门牌褪色了不换,连小店里的收音机都在播粤曲。
我们逛了三十三墟街,那些老铺子,修钟表的、写扇面的、卖凉茶的,都是从上个世纪留下来的。老板们也不吆喝,就坐在店里等客人上门。
我就想知道:江门人是不喜欢新的,还是舍不得旧的?
说这么多,不是批评江门。我很喜欢这里的氛围,悠闲、朴实、有底蕴。这几天我们看了碉楼,逛了古劳水乡,吃了黄鳝饭,带了不少陈皮回家。
文化差异这东西,真不是几天就能适应的。我们这些外地人,尤其是像我这样的重庆人,要理解江门人的生活方式,得花点时间。
最后我也想问问江门的朋友:
你们喝粥真的能喝饱吗?
你们觉得自己说话好懂吗?
你们着急的时候是什么样子?
吃那么多糖不怕腻吗?
守着老东西不放,是习惯还是选择?
来源:黑金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