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为最早介入版画收藏的公立美术馆之一,广东美术馆在建馆之初就有意识、有计划地对新兴木刻进行了系统性的征集,收藏包括了黄新波、古元、李桦、赖少其、胡一川、彦涵、力群、王琦、江丰等一批基本涵盖了中国现代版画史的代表人物的经典作品,为建立和完善“20世纪中国美术陈列
八十载峥嵘岁月,
木刻刀下有山河。
当抗战烽火席卷中华,
黄新波、古元、李桦、赖少其、胡一川、彦涵、力群、王琦、江丰等一大批木刻家,
以刀为笔,投身于波澜壮阔的反法西斯文化战线。
在民族存亡的危急时刻,
值此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八十周年之际,
致敬永不褪色的民族精神。
作为最早介入版画收藏的公立美术馆之一,广东美术馆在建馆之初就有意识、有计划地对新兴木刻进行了系统性的征集,收藏包括了黄新波、古元、李桦、赖少其、胡一川、彦涵、力群、王琦、江丰等一批基本涵盖了中国现代版画史的代表人物的经典作品,为建立和完善“20世纪中国美术陈列”和“20世纪中国美术史”的研究积累了较为详尽的艺术作品和研究资料。
这些作品不仅是二十世纪中国美术的重要遗产,更是民族苦难与觉醒的视觉见证。而今,我们以「云览」的方式重访历史,让木刻的锋芒穿越时空,叩击心灵。这些穿越烽火的作品,不仅是历史的回响,更是当下的镜鉴。
1931年,鲁迅在上海主持的木刻讲习会,点燃了中国新兴木刻运动的火种,并在中华民族争取独立解放的革命斗争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文化作用。
胡一川的《到前线去》被公认为是抗日时期美术作品的代表作。此画以强烈的画面构成,刻画一位出离愤怒的劳动者,他左手握旗,右臂伸向后方亿万群众,发出了紧急的呼唤: “到前线去。”这句既是号召又是行动的宣言,表现了“一·二八”之后人民的愤怒和要求抗日的爱国热情。
《到前线去》 胡一川 15×20cm 1932年
同样表现淞沪抗战的作品,陈烟桥的《一·二八回忆》组画则用粗砺的刀锋刻画了逃难者的背影、生离死别的哀痛、痛失亲人的泪水、以及侵略者的暴行,将国难中的百姓创伤铭刻在木板上,并开创了木刻连环画的新范式。
《一·二八回忆》陈烟桥 13×10cm×4 1936年
1937年7月7日,日本挑起卢沟桥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军民奋起抵抗,掀起了全民族抗战的高潮。随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新兴木刻运动取得了一定的合法地位,并在很大程度上从地下走向公开,演变为大众化的社会艺术形态。《末一颗子弹》是荒烟用四个月时间完成的一幅描绘抗日战争正面战场的全景式作品。此幅作品尺寸虽小但描绘的场面壮观,画面中战火漫天,浓烟滚滚,绵延不断,足以看到抗日战争的惨烈。
《末一颗子弹》 荒烟 16.5×36.5cm 1943年
黄新波《城堡的克服》虽未直接描绘战场硝烟,却以象征手法隐喻民族抗争——画面中军民协力攀越城堡的场景,暗喻了突破封锁、克服压迫的时代主题。
《城堡的克服》 黄新波 10.5×13.5cm 1940年
新兴木刻的另一主将李桦创作于这一时期的《军民合作》则延续了革命现实主义创作风格,作品以简洁有力的黑白线条勾勒出军民共同劳作的热闹场景,通过粗犷的刀法和大面积黑白对比,突出丰收的欢腾氛围与协作精神,生动诠释了军民团结抗战的时代主题。
《军民合作 》 李桦 18×26cm 1938年
抗战时期的延安木刻运动与国统区的新兴木刻在革命精神上可以说是一脉相承,但在内容题材和创作手法皆呈现出一种全然不同的面貌。时任鲁艺木刻工作团团长的胡一川时常带队深入敌后根据地,以木刻艺术为武器开展抗日宣传,作品《不让敌人通过》采用水印套色技法,结合民间染布颜料与有光纸印刷,色彩浓郁且具有民间审美趣味,也显现出延安木刻对于“大众化、民族化”艺术路线的探索。
《不让敌人通过》 胡一川 10×15cm 1943年
作为一幅宣传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实行的减租减息政策的木刻作品,古元的《减租会》已经摆脱了早期版画欧洲绘画风格,采用了较传统的强调线条的创作语言,传神而生动地表现了抗日根据地农民在中国共产党的支持和领导下,为争取自身的利益勇敢地与剥削自己的地主理直气壮地进行斗争的典型场景。
《减租会》 古元 14.6×20.7cm 1943年
彦涵的《当敌人搜山的时候》可称为抗战史中表现战斗场景的经典。该作品中黑白的处理和构图使画面仿佛有一团被压抑的火要从黑暗的地平线下冒出,这恰好成为中国人民当时的处境和他们必然要挺起胸膛走在大地上的象征。
《当敌人搜山的时候》 彦涵 22×18.5cm 1943年
这些诞生在硝烟中的木刻作品,不仅定格了烽火岁月的历史瞬间,举起了中国现代美术的现实主义的大旗,更以其尖锐的批判性和先锋性,与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紧密相连,为中国美术史留下了光辉的一页。广东美术馆以馆藏版画为基础,自主策划了“新兴木刻与广东版画——广东美术馆藏版画作品陈列展”(2013年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优秀展览)、“印刻时代——20世纪以来中国版画的实践与流变专题研究展”(国家艺术基金2022年度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此外,这批馆藏抗战题材版画作品作为重要部分参与了我馆策划的“其命惟新——广东美术百年大展”“新时代·新跨越——广东美术馆新馆系列大展(新兴木刻与广东版画——广东美术馆藏木刻版画专题展)”“我和我的祖国——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广东优秀美术作品展”“甲午·甲午——百年强国梦”等重要展览。这些展览将木刻从“历史的武器”转化为“当下的镜鉴”,持续激活这一艺术形式在文化认同建构中的生命力。
“新兴木刻与广东版画——广东美术馆藏木刻版画专题展”展览现场
“印刻时代——20世纪以来中国版画的实践与流变专题研究展”(黑龙江站)展览现场
“其命惟新——广东美术百年大展”展览现场
广东美术馆新馆
GDMoA BAIETAN Venue
扫码预约
Scan the QR code to make an appointment
开放时间:每周二至周日9:00至17:00(16:30停止入场),逢周一闭馆(法定节假日和特殊情况除外)。
地址:广州市荔湾区白鹅潭南路19号。
Opening hours: 9:00-17:00 from Tuesday to Sunday, No admission after 16:30. Closed on Mondays (Excluding public vacation and exceptional situations)
Address: BAIETAN Venue: 19 BAIETAN South Road, Liwan District , Guangzhou, Guangdong
广东美术馆本馆
GDMoA ERSHA Venue
▲扫码预约
Scan the QR code to make an appointment
开放时间:每周二至周日9:00至17:00(16:30停止入场),逢周一闭馆(法定节假日和特殊情况除外)。
地址:广州市越秀区二沙岛烟雨路38号。
Opening hours: 9:00-17:00 from Tuesday to Sunday, No admission after 16:30. Closed on Mondays (Excluding public vacation and exceptional situations)
Address: 38 Yanyu Road, Ersha Island, Yuexiu District,
Guangzhou, Guangdong
广东美术馆新媒体平台
New Media Platform of GDMoA
审定 / 涂晓庞
审校 / 曾睿洁
撰文 / 田收
视觉设计/ 李漾
来源:两广大地那些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