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4岁,本该是青春飞扬、追逐梦想的年纪,但对于小玲(化名)来说,生活却因心脏病布满阴霾。从十余年前的房间隔缺损修补手术,到如今的重度二尖瓣关闭不全,她的青春仿佛被按下了“暂停键”。然而,在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以下简称河科大一附院)心脏大血管外科进行第二次
24岁,本该是青春飞扬、追逐梦想的年纪,但对于小玲(化名)来说,生活却因心脏病布满阴霾。从十余年前的房间隔缺损修补手术,到如今的重度二尖瓣关闭不全,她的青春仿佛被按下了“暂停键”。然而,在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以下简称河科大一附院)心脏大血管外科进行第二次心脏手术后,小玲终于重启了“心门2.0”,重新拥抱了生活的美好。
青春的“心”痛
小玲的“心”路历程始于十几年前。当时,她被诊断为房间隔缺损,虽然通过手术成功修补了缺损,但并未止住病情的发展。在半个月前的常规体检中,她的心脏超声心动图显示二尖瓣重度关闭不全。这是一种严重的心脏疾病,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甚至危及生命。
“我从来没想过,24岁的我这些年会一直被心脏病左右。”小玲苦笑着说。她的生活被频繁的胸闷、气短和头晕打断,甚至连简单的日常活动都变得困难。
与死神再次较量
面对如此严重的病情,小玲来到河科大一附院寻求进一步治疗。经过详细的检查,医生发现她的二尖瓣前叶瓣叶已经萎缩,呈现出明显的风湿性病变,瓣膜存在大量反流,且瓣叶钙化严重。河科大一附院心脏大血管外科学科带头人、特聘专家王胜洵仔细分析后,告诉小玲需要接受二尖瓣置换术。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王胜洵考虑到小玲还年轻,尽可能把手术切口做得小而隐蔽不会影响胸部美观,但这也无疑增加了二次心脏手术的难度。同时,为了小玲未来的婚姻和生育考虑,王胜洵决定为其进行生物瓣更换。
重燃生命的希望
手术当天,王胜洵带领手术团队由腋下小切口经乳房后侧入胸。术中发现,小玲的胸膜及心包粘连严重,他们像“拆解迷宫”一样,逐一分离粘连组织,解剖游离出心脏的轮廓,为接下来的二尖瓣置换创造了条件。
二尖瓣置换术就像是给飞机的发动机更换涡轮叶片,手术需要在敏感的心脏内部精准移除病变的二尖瓣,再小心翼翼地植入一个与人体相容性极好的生物瓣膜,每一步操作都如同在细雨中走钢丝。手术团队历时数小时,成功将生物瓣膜植入小玲体内,使她的心脏焕发了新的生机。更难得的是,手术切口短小而隐蔽,胸部从正面看不到伤口的痕迹。
王胜洵表示,与初次手术相比,心脏二次手术因组织粘连、疤痕组织等原因,其难度和风险显著增加。河科大一附院心脏大血管外科将不断深化内涵建设,以技术创新不断提升服务能力与水平,为更多患者带来生的希望,谱写心血管治疗的新篇章。
专家名片
王胜洵 医学博士 主任医师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学科带头人
擅长:冠心病-冠状动脉搭桥术、室壁瘤切除术,心脏瓣膜病成形或置换术,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大血管手术,微创介入多瓣膜植入手术、TAVI、TMVI、TTVI、TPVI,肥厚型心肌病手术,心衰人工心脏LVAD,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微创胸腔镜心脏手术,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卵圆孔未闭封堵术、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及其他介入手术,外科房颤消融手术等。
来源:河科大一附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