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上个世纪的冷战主角是美国和苏联,属于两种不同意识形态的对抗。而此次新的冷战开始,则更多的是关于经济话语权的争夺。而此次新的冷战开始,将会给国际格局造成难以估量的影响。
没错!新的冷战模式已经开始!
上个世纪的冷战主角是美国和苏联,属于两种不同意识形态的对抗。而此次新的冷战开始,则更多的是关于经济话语权的争夺。而此次新的冷战开始,将会给国际格局造成难以估量的影响。
2025年2月,美国突然对中国船舶征收"天价过路费"——单次最高150万美元,或按每净吨1000美元收费。这个数字有多夸张?以一艘10万吨级货轮计算,单趟成本直接暴涨1000万美元!美国进口商协会测算,亚洲至美西航线运费将飙升15%-20%。但诡异的是,美方特别注明"仅针对中国建造船舶",精准打击意图明显。
其实原因很简单,谁掌控了海运,谁就拥有了左右世界的能力。从最开始的西班牙,到之后的大英帝国,以及20世纪的美国都是这个套路。然而现在攻守模式早已易手。中国造船业2024年拿下全球56%订单,集装箱船市场占有率高达82%。美国东西海岸港口处理着38%的中美贸易货物。
美帝想要搞垮中国,光靠联合欧洲的小弟们似乎已经此路不通,毕竟欧盟虽然很菜,但他们也有自己的利益。让它们当马前卒往前冲,它们也不会是傻子,同样有着自己的小九九。此前美帝对中国发起的高科技战争,就能够说明问题。
虽然荷兰的阿斯麦站在了美帝的阵营,但实际上,和东方大国的交流却几乎一直没有停止。在肉眼可见的经济利益面前,美帝的话有时候也不是那么管用。
而俄罗斯或许会成为美帝的一大助力。
很多人可能不解,为何俄罗斯会帮助美帝?其实很简单,大毛一直认为自己是西方国家的一员。他们可以临时和我们合作,但绝对不会长久。以去年的远东大开发为例,即便梅德韦杰夫说的多么信誓旦旦,最终依旧是不了了之。
而且从大毛的角度来看,他们也不想身边出现一个随时可以对自己产生威胁的敌人。这也是为何它一直不断武装印度三哥的根本原因。
美国战略收缩的核心,是要构建"北美-欧洲内循环圈",而控制三大航道就是关键:
北极航道:全球变暖使北极航线通航期从2010年的30天增至2024年的90天
巴拿马运河:2023年过境量下降22%,美资公司掌握运河运营权
苏伊士运河:埃及政府欠西方债务达1657亿美元,美国正推动"债务换控制权"谈判
三大航道其实除了北极航道外,其他两条已经事实上被美国掌控。而前一阵子闹得沸沸扬扬的巴拿马运河掌控权事件,就将李嘉诚推上了风口浪尖。
而实际上美帝要拿走丹麦的格陵兰岛,其实也是从北极航道上的考量。因为一旦掌控了这个最大的岛屿,那么整个北极航道都将在其控制之下。未来我们的航运安全将会变得更加严峻。
例如,在巴拿马运河管理局,中国货轮"新厦门号"排队8天才获得通行许可,而美国货轮"自由号"通过专用闸口仅需2小时。船长在航海日志写道:"这分明是21世纪的大运河战争。"
1. 北极破冰行动
中俄共建"冰上丝绸之路",2024年北极航线货运量暴涨300%,投资23亿美元在摩尔曼斯克建设全天候深水港。
2. 陆权复兴计划
中欧班列2024年开行量突破2.5万列,运输成本较海运差距缩小至15%,中吉乌铁路开工,打造"绕开苏伊士"的陆运走廊。
3. 拉美突围战略
投资50亿美元升级古巴马里埃尔港,可停靠2.4万标箱巨轮,比亚迪在墨西哥建超级工厂,2025年产能达30万辆。
4. 数字航道革命
全球首个"区块链+航运"平台在深圳上线,报关时间从72小时压缩至4小时,中国船级社推出"绿色船舶认证",碳排放达标船只运费直降8%。
美国战略收缩正在催生三大变局:
制造业版图撕裂:东南亚国家被迫"选边站",越南对美出口激增43%的同时,从中国进口设备暴涨61%。
货币战争升级:2024年人民币跨境支付额突破50万亿元,巴西大豆贸易80%改用本币结算。
科技标准割据:欧美强推"6G白名单",华为却拿下非洲72%的5G基站订单。
对此你怎么看呢?
来源:步论天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