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没更新「上博书画馆展前预习」系列了上周跟着大咖说讲师团的老师又逛了一遍新换展后的绘画馆,受益颇多,今天就想分享一下一副我很喜欢的北宋画作《幽谷图》!. 1️⃣ 展陈定位 名称:北宋 郭熙《幽谷图》材质:绢本墨笔尺寸:167.7×53.6cm馆藏:上海博物馆 三大价值:● 此作为北宋院体山水典范,印证《林泉高致》美学理论。● 此作为立轴形制,学界推测为通景屏风残卷,对研究北宋绘画装裱形式具重要意义。● 绢本历经千年氧化形成的“古绢包浆”,使墨色呈现独特的沉郁质感。. 2️⃣ 郭熙的艺术史地位 ● 郭熙早年师法李成,后以“翰林待诏直长”身份主导北宋宫廷画风革新。● 在《林泉高致》中系统提出“三远法”,确立山水画空间范式。● 早期作品工谨细腻,元丰后期转向雄健浑厚,此作恰为其风格转型期代表作。. 3️⃣ 技法解析:笔墨中的北宋气象 ️ 构图逻辑:● 以“S”形山势构建视觉纵深,近景斧劈皴强化山体量感,远景淡墨晕染营造空间透视。● 画面留白处未施粉彩,通过绢底本色呈现雪意,开创“计白当黑”的冬景表现手法。 符号隐喻:●“蟹爪枝”技法塑造的寒林,枝干虬曲如铁,与岩隙细笔勾勒的流泉形成刚柔对照。● 暗合郭熙“冬山惨淡而如睡”画论,却在荒寒中暗藏“泉眼无声惜细流”的生命哲思。. 4️⃣ 千年传递的鉴藏历史 递藏体系:● 北宋宣和内府→明洪武司礼监→清梁清标→近代吴湖帆● 卷首残存“政和”年号款,与台北故宫藏《早春图》款识笔法互为印证。● 吴湖帆于《丑簃日记》详述此作鉴定过程,通过比对绢质与郭熙典型皴法,确认其元丰年间创作属性。. 5️⃣ 两宋美学的范式转型 上博绘画馆在换展时,把李迪《雪树寒禽图》和《幽谷图》做了对照组。 ● 郭熙以书法性笔触构建山水意境,李迪以院体工笔追求物象精微,反映从北宋“心象山水”向南宋“格物致知”的转变。● 前者“卷云皴”彰显写意精神,后者“撕毛法”体现科学观察,构成中国绘画史的重要转折节点。. 6️⃣ 观展要点 ● 注意侧锋皴擦形成的“石如云动”质感,体会“卷云皴”对地质结构的意象化表达● 从近景浓墨到远景淡墨的梯度变化,解读“三远法”的空间建构逻辑● 观察绢丝纬线方向与笔墨走势的关系,理解北宋画家“因材施墨”的创作智慧 #古画 #北宋山水画 #郭熙 #林泉高致 #三远法 #上海博物馆 #中国历代绘画摘要:好久没更新「上博书画馆展前预习」系列了上周跟着大咖说讲师团的老师又逛了一遍新换展后的绘画馆,受益颇多,今天就想分享一下一副我很喜欢的北宋画作《幽谷图》!. 1️⃣ 展陈定位 名称:北宋 郭熙《幽谷图》材质:绢本墨笔尺寸:167.7×53.6cm馆藏:上海博物馆
来源:正大光明圆月1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