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保险销售中,“心悸”患者的投保常被视为“难题”。在销售过程中,部分伙伴因缺乏医学核保知识,直接劝退客户,导致潜在客户流失;一些则盲目投保,导致保险公司延期拒保,折损客户投保信心。
在保险销售中,“心悸”患者的投保常被视为“难题”。在销售过程中,部分伙伴因缺乏医学核保知识,直接劝退客户,导致潜在客户流失;一些则盲目投保,导致保险公司延期拒保,折损客户投保信心。
事实上,当“心悸”被简单贴上高风险标签时,客户就可能会错失承保机会。
心悸,是一种自觉心脏跳动的不适感或心慌感,具体表现为:当心率加快时,感到心脏跳动不适;心率缓慢时,则感到搏动有力。
1、生理性心脏搏动增强,如:健康人在剧烈运动或精神过度紧张时、饮酒、喝浓茶或咖啡后等;病理性心脏搏动增强,如:心室肥大、甲亢、低血糖症等。
2、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脏神经官能症、β-受体亢进综合征、更年期综合征等。
1、血流动力学改变,器质性心脏病出现心室肥大,心肌收缩力增强,心搏出量增加,心脏搏动增强产生心悸。
2、神经精神因素,心脏本身无器质性病变,心悸是由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而引起,在焦虑、紧张、情绪激动及注意力集中时更易出现。
3、神经体液调节,心力衰竭时,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心肌收缩力增强,引起心悸。
心前区痛、发热、晕厥或抽搐、贫血、呼吸困难、消瘦及出汗等。
投保案例
1、个人信息:24岁W女士,2024年8月投保某保险公司重疾险保额50万元。
2、健康情况:2023年4月美年大健康体检;2023年9月心悸门诊就诊;2023年10月心悸门诊就诊;2024年5月美年大健康体检。
核保过程
1、投保资料:提供2次完整的体检报告,2次完整的门诊病历资料和检查报告。
2023年4月
体检结果提示窦性心动过缓56次/分。
2024年5月
体检结果提示左侧乳腺结节BI-RADS3级,宫颈囊肿,外痔。
2023年9月
心悸就诊心血管内科,查24小时动态心电图和心脏彩超,24小时动态心电图提示偶发房性早搏,心超提示三尖瓣微量反流。
2023年10月
心悸就诊心血管内科,诉反复心悸1年,无胸痛晕厥,查心电图、心肌酶、甲状腺功能提示正常,医嘱清淡饮食。
2、核保分析:既往心悸就诊,病史反复持续1年,未明确诊断。
3、核保结论:延期。
4、核保复议:门诊病历记载反复心悸1年,实际因工作压力大偶尔出现,并非反复出现,而且心内科专科相关检查并未发现器质性疾病。此外,客户至今未再出现心悸症状,经再次专科复诊,并检查24小时动态心电图,结果提示正常,专科医生考虑生理性。
5、复议结果:除外乳腺承保。
心悸≠不能投保,而是取决于症状的严重程度、病因是否明确以及核保医学评估结果。
病因明确,已确诊为良性疾病,如甲亢(完全控制)、焦虑(已治疗),可正常投保,寿险、重疾险通常标体,医疗险需除外。
确诊为器质性疾病,如肥厚型心肌病、房颤,通常拒保。病因不明,但症状偶发、持续时间短暂,医学检查项目阴性,且排除器质性疾病,寿险、重疾险、医疗险通常标体。
症状频发且未进行医学检查,通常延期。
因个体存在差异性,最终核保结论请以保险公司实际出具的结论为准。
1、采取预核保方式,可以使用明亚核保前置,同时向多家保司提交资料,选择最优结论进行投保。
2、如实告知病史,投保时详细说明心悸的病因、检查结果及治疗情况,隐瞒病史可能导致保单无效或拒赔。
3、针对性补充医学证据,如24小时动态心电图、心脏彩超、医生诊断书等,便于保司核保师准确评估风险。
4、根据病情选择合适险种,如普惠型保险对健康状况要求宽松,适合有既往症的客户;或者选择可续保的长期医疗险或终身重疾险,避免未来病情变化失去保障。
来源:明亚保险经纪总监卢华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