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以《闲来食茶》探寻潮汕“工夫”尽在一杯茶中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3-24 08:50 2

摘要:作为一个酷爱品茶的画家,在受龙湖区文联之邀参加龙湖区文沁“百千万”活动之“食在有趣”潮汕饮食文化美术创作活动时,郭燕亮马上想到的就是潮汕工夫茶,因为他觉得,工夫茶是潮汕人维系情感认同的纽带,承载着潮汕人的生活哲学,是比味觉记忆更深层的文化基因。

郭燕亮近照

作品《闲来食茶》

新作《金秋翠羽》

潮汕工夫茶是潮汕美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灵魂符号,它不仅是饮食的延续,更是地域人文精神的浓缩。

作为一个酷爱品茶的画家,在受龙湖区文联之邀参加龙湖区文沁“百千万”活动之“食在有趣”潮汕饮食文化美术创作活动时,郭燕亮马上想到的就是潮汕工夫茶,因为他觉得,工夫茶是潮汕人维系情感认同的纽带,承载着潮汕人的生活哲学,是比味觉记忆更深层的文化基因。

工夫茶是独特的社交语言

在袅袅茶香中,郭燕亮如数家珍地聊起了“茶经”,从茶的品类识别,到工夫茶对人的精神滋养,再到茶文化的底蕴内涵,他都有切身体会。

他说,在潮汕社会,工夫茶除了是日常解腻的饮品,更是独特的社交语言。想念亲朋好友时,一句“有闲来食茶”,包含了彼此的关爱和温暖。潮汕的商人想邀请客户聊生意,不会直接说出目的,而是邀请对方“来食茶”,而对方心知肚明,应了茶约,也就表明生意是有得谈的。客户到场之后,双方都是不紧不慢,先品品好茶,聊聊茶经之后再转入正题。和北方人以酒助兴不同,潮汕的工夫茶以“关公巡城”“韩信点兵”等仪式化冲泡手法,在儒雅和谐的氛围中将事情聊得明明白白,在越来越清醒的状态下做出决定,从而培养了潮汕人世代传承下来的诚信基因,和潮商的儒商气质。

郭燕亮的作品《闲来食茶》表达的就是这种潮汕独特的社交艺术。画作中的工夫茶具并没有多精致考究,而是比较随意,紫砂和青花瓷随意搭配,显示了喝茶是一种很日常且随性自由的行为,而桌上还摆着两支莲蓬,除了构图美感需要,也有“君子独爱莲”的隐喻,从侧面显示出工夫茶是君子之交的一种方式。画作的左上角还有注解,讲述潮汕人热爱生活,追求自由舒适,喜欢相约品茶聊天,以此陶冶情操、增进感情的文化传统。

美食文化在色彩交融中升华

郭燕亮自小就有绘画天赋,年轻时在汕头陶瓷厂从事陶瓷设计工作,开始接触绘画艺术。为了生计,他一度放下了画笔,另谋他业。直到家里开始经营茶叶生意,他在茗茶的香韵悠然间再次找回了闲适心境和艺术灵感,于是再次拾起画笔。这一次,他真正陷入了艺术的“魔力圈”,遍访名师,刻苦创作,形成了自己的绘画风格。

郭燕亮现为广东省文化传播学会书画篆刻艺术专业委员会会员,汕头市美术家协会会员,汕头市龙湖区美术家协会秘书长。他擅长中国画花鸟鱼虫创作,作品墨彩相宜、清雅秀丽、取材广泛、生趣盎然,具备厚实的笔墨基础和生活化的艺术特色,《荷香图》《鱼乐图》《紫气东来》《石榴图》《侨乡春早》等作品多次参加各级展览并获奖。

在他的茶铺后室,竖着一块2米左右高的画板,旁边的椅子上放着笔墨油彩,这就是他在茶铺中的简陋“画室”,他站在画板前作画,有时灵感一来,一站就是好几个小时。很多佳作都是在这里完成的。

他的新作《金秋翠羽》就是在这里利用十多天的碎片化时间创作出来的。画作中用浓烈的金黄色描绘了满池的残荷和成熟的莲蓬,缝隙间有鸟雀飞动,使原本萧瑟的秋天依然充满生机。

近年来他致力于半工笔重彩的绘画创作,很多画作都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心血,但他乐此不疲,笔耕不辍。他笔下的花鸟虫鱼栩栩如生,细腻的笔触中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单纯中透出平淡天真的生活哲思。他尤其喜欢画潮汕的四时佳果,荔枝、枇杷、柿子等潮汕特色瓜果,在他明艳生动的色彩表达下,更加细致生动,勾人食欲,让潮汕的美食文化在色彩交融中更具内涵和韵味。

潮汕文旅发展需文艺力量

艺术家不仅是文化转译者,更是地方文旅价值的“引爆点”。随着汕头“百千万工程”的深入开展,汕头处处呈现新的景观风貌,也带来了旅游热潮。这让郭燕亮有了用画笔描绘家乡新貌的创作热情。

作为一名文艺志愿者,他积极参加各种公益文艺创作活动,如“津河风华-新津街道文艺助力‘百千万工程’诗书画印摄影作品展”“凝聚文艺力量 赋能‘百千万工程’书画摄影作品联展”等,深入乡村体验新农村风采,到周厝塭等新农村主题公园写生,在整治一新的大榕树下创作,助力家乡的文旅发展。

本报记者 许玉璇 文/图

来源:科普圈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