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从侄子手中“接过来”皇位的皇帝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8-29 19:14 2

摘要: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历史上,皇位有着至高无上的诱惑,父子、兄弟、叔侄,为了皇位都可以不顾及亲情,反正成为皇帝就能拥有一切。在历史上皇位的正当传承有两种方式:父死子继和兄终弟及。但是也存在一些意外,比如叔叔从侄子手中接过皇位。当然这种情况就有点特殊了,往往不是和平过

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历史上,皇位有着至高无上的诱惑,父子、兄弟、叔侄,为了皇位都可以不顾及亲情,反正成为皇帝就能拥有一切。在历史上皇位的正当传承有两种方式:父死子继和兄终弟及。但是也存在一些意外,比如叔叔从侄子手中接过皇位。当然这种情况就有点特殊了,往往不是和平过渡过来的,一般都带有流血事件。本文就跟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些“欺负”侄子们的皇帝。

宋明帝刘彧是宋文帝刘义隆第十一子,元嘉十六年(439年)生,初封淮阳王,后改封湘东王。其侄前废帝刘子业即位后肆意凌虐宗室,因刘彧体胖,强令其裸身困于猪笼称“猪王”,以木槽盛饭逼迫吞咽,更屡次欲加杀害。刘彧佯装痴傻求生,暗结主衣寿寂之、内监阮佃夫等人密谋。景和元年(465年)十一月,乘刘子业于竹林堂行巫射鬼时,寿寂之突入弑杀刘子业,而后拥立刘彧即位,改元泰始。

刘彧影视形象

刘彧即位初面临晋安王刘子勋等孝武帝诸子联合叛乱,九州中八州皆反。泰始二年(466年)他启用吴喜、张永等寒门将领,以少胜多平定三吴,并亲赴江宁督战。破叛军后严惩宗室,两年内诛杀孝武帝二十八子,唯余幼弱数人。为固权柄大量任用寒门近臣,置“典签官”监视藩王,纵容阮佃夫等贪腐弄权。晚年猜忌成性:泰始六年(470年)诬弟刘休仁谋反而鸩杀之,前后诛除十二位兄弟;更因无子而采纳“借腹生子”之计,强夺宠妃李侍儿所生子刘昱伪称己出。公元472年刘彧病逝,在位七年,身后权柄尽归萧道成,终致刘宋倾覆。

高演是神武帝高欢第六子,文宣帝高洋同母弟,东魏时封常山王。高洋在位期间(550-559年)对其多番凌虐:曾命其裸身倒悬于殿梁鞭打,又强灌烈酒致其呕血;因高演劝谏暴政,高洋命其生吞蚯蚓;更以刀环抵其肋部想要杀他,多亏了生母娄太后哭救才得以免死。于是高演便佯装沉迷酒色自保,暗中蓄力谋划。

高演

乾明元年(560年)高洋病逝,其子高殷继位。高演与弟高湛在娄太后支持下发动政变,先诱捕辅政大臣杨愔等,于昭阳殿手刃尚书令燕子献震慑朝堂,随即矫诏诛杀杨愔及其党羽。废高殷为济南王,高演登基改元皇建,不久之后又派人杀了高殷。高演称帝后废除兄长的暴政:赦免八万刑徒归农,罢除官营铁矿开放冶铸;亲审积案三百余起,追赠高德政、王晞等冤死大臣官爵;诛杀贪黩的尚书左丞卢斐、李庶,整肃朝纲。军事上亲巡北疆震慑库莫奚部落,又令段韶大破南陈军于江浦。

然而高演执政刚满一年即于皇建二年(561年)秋狩时坠马重伤。为了避免自己的儿子重蹈覆辙,高演便把皇位传给了弟弟高湛,想着保住自己儿子高百年一命,可惜高湛继位后也学着高演的样子杀了高百年。高演也算是白忙活一场。

陈宣帝陈顼为陈武帝陈霸先之侄,始兴昭烈王陈道谭次子,生于梁大同六年(540年)。少年时随叔父征战,侯景之乱中与兄陈蒨同被囚于建康,后得脱归乡。陈永定元年(557年)武帝即位,封安成王。天嘉三年(562年)其兄文帝陈蒨疑其势大,借北周伐齐之机遣其出使北周,实则扣为人质。陈顼在长安滞留七年,受周武帝礼遇却心怀故国,暗中结交南归将领。

陈宣帝陈顼

天康元年(566年)文帝病危,遗诏召陈顼归国辅政。其侄陈伯宗继位后,权臣到仲举、刘师知架空陈顼,竟矫诏命其移居东府夺其兵权。陈顼得中书舍人毛喜献策,于光大元年(567年)反杀刘师知,次年剿灭湘州刺史华皎叛乱,终在太建元年(569年)正月废陈伯宗为临海王,自立为帝。

陈顼在位十四年间,对内推行"宽政安民":释免奴婢为平民,清查豪强隐户增编四万壮丁;设"劝农使"督修江南塘堰,扩田二十万顷;更铸五铢钱平抑物价。对外则锐意北伐:太建五年(573年)命吴明彻统兵十万克寿阳,擒杀王琳,收复淮南七十余城;九年(577年)乘北齐内乱攻占吕梁,兵锋直指彭城。然晚年因任用佞臣施文庆,致太建十二年(580年)吴明彻在彭城兵败被俘,淮南尽失。太建十四年(582年)陈顼病逝于宣福殿,终年52岁。

唐宣宗李忱为唐宪宗第十三子,元和五年(810年)生,母郑氏原为叛臣李锜侍妾。李忱少年时沉默寡言,在穆宗、文宗、武宗三朝备受轻贱:文宗宴饮时逼其扮痴取乐,称"光叔若能为帝则天下可笑";武宗更屡欲加害,曾将其囚于永巷数月,纵马踏其寝帐示威。李忱佯装痴愚避祸,常独坐禁院对壁自语,暗中通读史籍。

唐宣宗李忱

会昌六年(846年)三月武宗病危,宦官马元贽等以"痴易控"为由矫诏立其为皇太叔。四月武宗崩,李忱继位为帝。李忱监国次日即展现明断,诛杀谋乱方士赵归真,令群臣震骇。登基后迅疾拨乱:罢免宰相李德裕,终结牛李党争;清查会昌年间冤案,昭雪甘露事变遇害百官;严禁宦官预政,杖毙枢密使王宗实,逼仇士良致仕;亲判刑狱至深夜,复核死刑案卷救活冤囚数百。

在治国方面,李忱也是治国有方:改"两税法"为"量出制入",免贫户积欠十年田赋;焚宫廷奢物三柜示俭,禁贡鹰鹞犬马;修撰《大中刑律统类》宽减刑罚,却严惩贪吏,刺史坐赃必处死。军事上收复河湟,大中三年(849年)接纳三州七关归附;大破吐蕃于盐州,沙州张议潮献图归唐,沦陷百年疆域复通。其治世称"大中之政",然晚年服丹药致疽疮,大中十三年(859年)八月崩于大明宫,终年五十岁,被誉为"小太宗"。

明成祖朱棣为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洪武三年(1370年)封燕王,十三岁就藩北平。镇守北疆期间屡统兵征漠北,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生俘北元悍将乃儿不花,威震诸藩。建文帝朱允炆即位后推行削藩,周、湘、代、岷四王相继被废,朱棣佯装疯癫避祸,暗中于王府后院铸兵器、训精兵。

建文元年(1399年)七月,朱棣以“清君侧”之名起兵“靖难”。首战夺北平九门,次年在白沟河大破李景隆六十万大军,建文四年(1402年)六月自瓜洲渡长江破南京,建文帝失踪。朱棣登基后改元永乐,诛戮方孝孺等建文旧臣千余人,严惩反对势力。

朱棣

在位二十二年励精图治:永乐七年(1409年)设奴儿干都司管辖东北,九年遣亦失哈七巡黑龙江;营建北京都城,永乐十九年(1421年)正式迁都;疏通大运河贯通南北漕运;永乐元年(1403年)命解缙编纂《永乐大典》,历时五年成书二万卷;六遣郑和七下西洋,最远抵东非,开创万国来朝盛况。晚年五征漠北追击蒙古残部,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七月病逝于榆木川军中,享年六十五岁,葬长陵。

小结:

宋明帝刘彧被侄刘子业辱为“猪王”,佯痴自保后发动政变弑君自立,掌权后诛杀孝武帝二十八子,却因猜忌宗室致刘宋衰微;北齐孝昭帝高演遭兄高洋虐待濒死,趁侄高殷年幼联合娄太后政变夺位,废杀幼主后革除暴政、整肃贪腐,然传子高百年反被弟高湛所害;陈宣帝陈顼被兄疑忌扣为人质七年,归国后剿灭权臣废侄陈伯宗,在位时释奴垦田、北伐收复淮南,晚年失误致彭城兵败。

唐宣宗李忱被武宗视作痴愚屡加迫害,宦官立其为“易控”傀儡,即位后却诛方士、罢权相、禁宦官干政,收复河湟创“大中之治”,被誉为“小太宗”;明成祖朱棣遭建文帝削藩逼反,佯疯铸兵发起“靖难之役”,破南京夺位后诛戮旧臣,却迁都北京、遣郑和下西洋、修《永乐大典》,五征漠北奠定永乐盛世。这些君主以血腥手段终结侄权,又以文治武功重塑王朝,其夺位与治国间的剧烈反差,深刻揭示权力更迭中暴力与建设交织的历史悖论。

来源:历史影视小迷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