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汪楠出生在中国长春一个富裕家庭,童年过得优渥,却在14岁时随家人移居日本,遭遇严重欺凌。这让他从一个普通少年转向用暴力自保,组建了日本最大的华人黑帮怒罗权,名震黑道。出狱后他投身慈善,似乎洗心革面,但2023年再次被捕。
汪楠出生在中国长春一个富裕家庭,童年过得优渥,却在14岁时随家人移居日本,遭遇严重欺凌。这让他从一个普通少年转向用暴力自保,组建了日本最大的华人黑帮怒罗权,名震黑道。出狱后他投身慈善,似乎洗心革面,但2023年再次被捕。
汪楠于1972年出生在中国吉林省长春市,那时他的家庭条件在当地属于上层。父亲原本从事医疗工作,后来进入政界担任官员,这让家里经济稳定。爷爷奶奶曾在旧时代的高等学府就读,叔叔留学海外获金融学位,姑姑们分别在医疗、建筑和司法领域任职。这种环境让汪楠从小接触到丰富的阅读材料,如报纸和杂志,以及学校里的先进设施,比如玻璃黑板和早期电脑设备。这些资源在当时的中国普通家庭中并不常见,帮助他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然而,这种平静生活在父母离婚后结束。
汪楠跟随父亲生活,不久父亲与一位日本战后遗孤女性再婚。这位继母的背景源于二战结束后被遗留在中国的日本人群体。1986年4月,汪楠在14岁生日当天,随父亲和继母从上海乘船前往日本,航行超过50小时后抵达神户港。初到日本,他对当地现代化景象印象深刻,比如宽阔的公路和高层建筑的夜景,但很快现实问题浮现。 一家人先安置在临时设施中,与其他遗孤家庭共住。汪楠进入东京江户川区葛西中学就读,那里约有60名中国遗孤二代学生。
这些孩子大多来自贫困背景,年龄从青少年到近20岁不等,都从基础日语学习起步。入学伊始,汪楠就面临日本同学的歧视,他们用简单词汇如“傻瓜”嘲笑,这是他最早掌握的日语表达。欺凌逐步升级,从言语攻击到身体冲突,日本学生针对这些外来者每天施加压力,导致许多遗孤孩子辍学或隐藏身份。女生往往在隐秘处如厕所墙上表达不满,男生则直接承受殴打。 这种持续的霸凌让汪楠和其他遗孤后代积累怨气。为了保护自己,他们开始小规模结盟,形成互助团体。
最初,这个团体以“龙”为象征,成员十余人,通过武力回击欺凌者。从学校周边扩展到街头,他们逐步覆盖更大区域。团体坚持只针对欺负华人的对象,不随意攻击他人。随着冲突增多,名声传播,成员增加到数百人。他们使用标有“Chinese Dragon”的旗帜,代表华人团结抵抗。这种转变让汪楠从富裕家庭的孩子变成街头抗争者。
那次意外发生在汪楠带领成员回应欺凌事件时,他们赶到现场后大打出手,却不知闯入日本第二大暴力团住吉会的领域。住吉会与山口组、稻川会并列日本黑道三大势力,控制广阔地盘。汪楠等人迅速被捕获,但住吉会首领佐佐木秀夫因自身外国人背景,曾遭类似歧视,没有处置他们,反而邀请加入。这成为汪楠进入黑道的起点。
加入后,汪楠从底层任务开始,如收取保护费。他的效率和忠诚赢得信任,与首领关系密切。一次,首领询问团体旗帜含义,汪楠解释“龙”象征华人后裔,但与其他黑帮名称相比不够强势。于是改名为“怒罗权”,寓意愤怒者团结维护权利。“怒”代表对歧视的愤怒,“罗”指罗汉般打倒强敌,“权”强调权利守护。
这个名字源于日语“ドラゴン”的发音,强调组织起源。怒罗权最初由遗孤二代自发组成,核心成员约12人,但汪楠领导下快速扩张,成为住吉会下属准暴力团。 在90年代经济泡沫期,怒罗权吸收东北来日者和部分日本人,成员达800多人。从保护同胞扩展到黑道业务,如赌博、放贷和偷窃。他们以“菜刀军团”闻名,使用青龙刀等武器对抗暴走族和敌对黑帮。1989年浦安事件是关键转折:汪楠率队与市川幽灵暴走族50余人冲突,使用匕首导致对方多人伤亡,一名17岁成员被判故意杀人。
此后,怒罗权视警方为敌,袭击江东警察署和警车。 另一事件中,成员因前辈被杀而袭击黑道事务所,高举五星旗帜扩张。高峰期,怒罗权分部至横滨、大阪和福冈,每月收入千万日元,为住吉会提供打手。汪楠因处理小弟偷窃而施以严厉惩罚,也组织袭击警方,强调义气和狠辣。这让组织在黑道中受敬畏,日本三大黑帮均避其锋芒,警方将其列为重点。但这种扩张引来法律打击。
2000年的逮捕源于组织盗窃活动,警方针对汪楠判处13年徒刑。他从2001年起在岐阜监狱服刑,至2014年6月出狱。这段时期让他从活跃黑道人物转为静思者。狱中,他接触大量书籍,藏书超过5000册,包括中国文学作品,常与狱友分享内容。这帮助他反思遗孤后代的困境:许多人因社会排斥和贫困重返犯罪。
服刑中,汪楠目睹监狱环境问题,如犯人被遗弃、出狱后难以适应。出狱后,他创办NPO“本归工程”,从2015年起每月向监狱寄送书籍和信件,覆盖日本60所监狱中的45所,惠及350名犯人。项目坚持纯公益,拒绝外部资金,许多企业提出投资均被婉拒。收到物品的犯人回信表达感谢,汪楠亲自回复,鼓励重生。
来源:Wuhaoh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