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但历史上也有这么一位书生,他在国家陷入危难之际挺身而出,统帅20万大军力挽狂澜,打赢了平定叛乱的关键一仗。
常言道:“百无一用是书生”,似乎书生们总是文弱之力,难当大任。
但历史上也有这么一位书生,他在国家陷入危难之际挺身而出,统帅20万大军力挽狂澜,打赢了平定叛乱的关键一仗。
他,就是与“书圣”王羲之比肩的书法巨匠——颜真卿。
颜真卿于公元709年出生于琅琊颜氏家族。
颜氏家族中英才辈出,颜真卿的五世祖颜之推是一位传奇政治家,所撰写的《颜氏家训》被称为“古今家训,以此为祖”。
高祖父颜师古则是唐初著名的经学家、训诂学家和历史学家。
颜母殷氏也来自于世代传承的书法名门,颜真卿能在书法上取得卓越成就,离不开母亲的悉心教导。
不过看似顺风顺水,颜真卿的成长过程却也尝尽了心酸。三岁那年,他的父亲去世,家道中落。
为了不受物资匮乏的影响,小颜真卿以刷子为笔,以黄泥浆为墨,以碗为砚台,在地面或墙壁上刻苦练字,从不曾荒废学业。
寒来暑往,春去秋来,颜真卿凭借过人天资与强悍的毅力,逐渐成为了一位书法大家。
他的楷书作品《多宝塔感应碑》、《麻姑仙坛记》,行书作品《争座位稿》,书迹《自书告身》、《祭侄季明文稿》等,皆流传千古。
但颜真卿的志向却远不止于此,他希望自己有朝一日能够报效国家,造福百姓。
26岁这年,颜真卿考中进士,步入朝堂。正当他准备大展拳脚时,却因为生性刚正、直言敢谏,得罪了权臣杨国忠,被贬到了平原郡(今山东德州)任太守。
平原郡在唐代时属于广义的河北地区,离安禄山的驻地不远。上任之后,颜真卿很快察觉到安禄山的狼子野心,他迅速将安禄山的不轨举动密报朝廷,并暗暗准备军防,以备不时之需。
安禄山也对颜真卿充满警惕,为了避免打草惊蛇,颜真卿摆出一副整天游湖饮酒、吟诗作赋的模样,骗过了安禄山,得到一句“文人一个,不足为虑”的评价。
而实际上,颜真卿每天都在忙的却是下面这些事:
他革除弊政,远离小人,铲除奸佞,收拢民心;
他以防汛为名,加固城墙,疏通护城河,增强城防;
他暗中招募壮丁,扩充军队,储备粮草,积极备战。
颜真卿影视形象
果不其然,公元755年,安禄山以“奉诏讨伐杨国忠”为借口,在河北涿州举起叛旗,发起了“闪电战”。
河北各个郡的郡守措手不及,迅速被安禄山击溃。叛军长驱直入,直逼大唐帝国的最后一道屏障——潼关。
消息传到宫中,唐玄宗李隆基大惊失色,悲凉感慨:“河北二十四郡,难道就没有一位忠臣吗?”
关键时刻,颜真卿挺身而出,他一边严密防守平原城,一边派司兵参军李平骑快马赴京禀报军情。
唐玄宗没想到颜真卿这样一位文人竟然能做武将的事,他在惊喜之余由衷赞叹:“我不认识颜真卿是怎样的人,他的所作所为竟然如此!”
接下来,颜真卿将平原郡原本的三千名士兵,和增招的一万名士兵编成几路纵军,任用刁万岁、和琳、徐浩、马相如、高抗朗等人为将领,于城西门誓师犒军。
饶阳、济南、邺郡等地的太守见颜真卿如此威猛,纷纷率部来归附,朝廷也命北海太守贺兰进明率领五千精锐士兵渡河支援,总共凑齐了20万大军,归颜真卿统领,成为抗击叛军的中流砥柱。
但是和安禄山叛军硬碰硬绝非易事,在起兵之初,安禄山叛军已经攻下了东都洛阳,杀害了洛阳城的守城官员李憕等三人,还摘下了他们的头颅,送到河北示众。
不要小瞧这一举动,大战之前,连东都都失守了,守城官员又如此惨死,对于与叛军做斗争的将士们来说,是不小的打击。
颜真卿担心大军恐慌,设计杀死了前来送人头的安禄山的心腹段子光,藏起了三颗头颅,对将领们谎称:“这不是李太守他们,是敌军送过来乱我军心的。”
等到几天后军心稍定,颜真卿才拿出三人的首级,为他们接上蒲草做成的身体,入殓安葬,设灵祭拜。
众志成城之下,颜真卿亲帅大军与叛军大战,歼敌2万余人,缴获战马千余匹,切断洛阳叛军粮道,给安禄山攻打潼关的计划带来了致命打击,称得上是“安史之乱”以来的第一场大捷。
颜真卿的哥哥,时任常山太守的颜杲卿,也用计谋将安禄山的党羽,镇守士门的李钦凑诛杀。士门也就是坚守太行山最重要的关隘——井陉。
安禄山愤怒之下派兵回围常山,经过三天的激战,颜杲卿兵败被俘,被安禄山残忍杀害。
颜真卿得知噩耗后悲痛万分,但并未动摇他与叛军血战到底的决心。
为了争取平卢将领刘正臣的支持,他还派人送去十多万军费,更将自己十岁的儿子颜颇送去做人质,一片赤诚报国之心,天地可鉴。
然而当时的唐王朝已经风雨飘摇,江河日下,即使颜真卿拼尽所有,帮着唐肃宗父子收复长安,稳定局势,也未能改变唐朝由盛转衰的命运。
他自己也因为耿直劝谏,屡屡得罪权臣,遭到了诬陷和排挤,职位一降再降。
75岁这年,颜真卿遭宰相卢杞陷害,被朝廷派去劝降发起叛乱的淮西节度使李希烈。颜真卿明知此行凶多吉少,仍然毅然前往叛军军营宣读诏书。
面对刀光剑影和威逼利诱,颜真卿横眉冷对,始终不屈,最终被李希烈用白绫缢杀,享年76岁。
颜真卿的死让三军哀伤痛哭,唐德宗也为他停朝五日,追赠司徒,谥号“文忠”,但无论如何悼念,都无法换回一代忠臣的宝贵生命。
作为书法家,颜真卿的艺术成就光耀千古,但更令人钦佩的,是他在国难当头时挺身而出的勇毅与智慧,是他和颜氏一族三十余人为国捐躯的慷慨气节。
谁说文人只会纸上谈兵?
颜真卿以热血和生命证明:
真正的风骨,是在危难时挺立;
真正的忠义,是在生死间抉择。
颜真卿留下的,不只是《祭侄文稿》中那一笔一画的悲怆,更是一位文人,为国家拼尽一切的赤胆忠心!
来源:晴朗文史阁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