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NA疫苗改写高危肿瘤结局,缓解率80%,3例CR者拒手术仍无病生存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8-29 18:52 3

摘要:你是否曾期待,癌症治疗能如“量体裁衣”般贴合个人身体状况?如今,科研人员数十年的不懈探索,正让这一愿景逐步落地。近期,《JAMA肿瘤学》报道了一项关键研究——帕博利珠单抗联合信使RNA-2752疫苗的1期非随机临床试验。该试验核心目标是探索“联合肿瘤内免疫治疗

你是否曾期待,癌症治疗能如“量体裁衣”般贴合个人身体状况?如今,科研人员数十年的不懈探索,正让这一愿景逐步落地。近期,《JAMA肿瘤学》报道了一项关键研究——帕博利珠单抗联合信使RNA-2752疫苗的1期非随机临床试验。该试验核心目标是探索“联合肿瘤内免疫治疗能否激活免疫细胞,进而缩小或消除高风险导管原位癌(DCIS)”,结果令人振奋:针对高危DCIS的这一肿瘤内免疫治疗,不仅安全性良好,更呈现出具有潜力的疗效信号。

这一突破意义深远:既标志着mRNA疫苗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更为全球实体瘤治疗注入全新动力,让更多患者看到了精准抗癌的新希望。

▲截图源自“JAMA”

mRNA疫苗+帕博利珠单抗联合治疗:总缓解率高达80%,3例完全缓解者拒绝手术后1-2年仍无病生存

本次1期开放标签非随机临床试验(NCT02872025),共纳入10例高危导管原位癌(DCIS)女性患者,中位年龄为46岁(范围:35-80岁),肿瘤大小中位数(范围)为5.3cm(范围:1.0-10.0cm)。其中5例为HR阴性ERBB2阳性肿瘤;2例为HR阴性ERBB2阴性肿瘤;2例为HR阳性ERBB2阴性肿瘤;1例为HR阳性ERBB2阳性肿瘤。高危DCIS定义为至少符合以下两项:年龄<45岁、肿瘤大小>5cm、高级别、可触及肿块、激素受体(HR)阴性或ERBB2阳性。

入组后,患者接受帕博利珠单抗(抗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mRNA-2752疫苗联合治疗,该疫苗是白细胞介素(IL)-23、IL-36γ/OX40L mRNA的组合。

结果显示:8例患者对治疗有反应,总缓解率(ORR)达80%,且均为ERBB2阳性或HR阴性DCIS;其中3例完全缓解(CR)这3例患者治疗后穿刺活检结果阴性,拒绝手术后1-2年仍无病生存。此外,多重免疫荧光染色显示,基线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阳性细胞(免疫或肿瘤细胞)水平高的患者,治疗反应更佳。

从安全性来看,所有患者均出现持续1周的发热、不适、流感样症状,以及腋窝淋巴结肿大、注射部位红斑肿胀、乳房肿胀等反应,仅1例患者出现持续3个月的间歇性荨麻疹,无严重全身毒性反应

▲图源“JAMA Oncology”,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无意中侵犯了知识产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综上,帕博利珠单抗联合mRNA-2752肿瘤内注射,可安全诱导高危DCIS(尤其伴高免疫浸润者)快速消退,且安全性良好,值得进行进一步研究以优化反应并确定长期疗效。

直击癌细胞!mRNA疫苗编码抗原激活人体免疫力量,重锤肺癌、肝癌等实体瘤

“mRNA疫苗”全称为“信使核糖核酸疫苗”,是一种癌症治疗性疫苗。其原理是通过编码表达肿瘤特异性抗原(TAA或TSA)及相关细胞因子,激活人体免疫系统以对抗体内癌细胞,目前适用于结直肠癌(CRC)、非小细胞肺癌(NSCLC)、肝癌、黑色素瘤等侵袭性、转移性实体瘤。

注射后,mRNA癌症疫苗会被递送至树突状细胞(DC)等抗原呈递细胞的细胞质中,在那里被翻译成新抗原蛋白。随后,成熟的DC被转运至淋巴结,启动强大的B细胞和T细胞免疫反应,降低肿瘤逃避风险,最终实现抗癌效果。

▲图源“PMC”,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无意中侵犯了知识产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小编寄语

得益于新冠疫情大流行下的紧急授权使用,mRNA技术的研究领域正在迅速扩大。mRNA构成了癌症疫苗的有效且多功能的平台,既可刺激强大的免疫反应,又能降低不良反应,增强机体的抗癌能力!目前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临床试验网站上收录的处于研发阶段的肿瘤疫苗多达7000余项,其中mRNA疫苗达600余项,此外还包括树突细胞(DC)疫苗等。小编也期望mRNA癌症疫苗能尽快问世,以造福更多的患者,实现“精准抗癌”的美好愿景!

[1]Ramalingam K,et al. Intratumoral Injection of mRNA-2752 and Pembrolizumab for High-Risk Ductal Carcinoma In Situ: A Phase 1 Non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J]. JAMA oncology, 2025, 11(3): 288-292.

https://jamanetwork.com/journals/jamaoncology/article-abstract/2829035?guestAccessKey=a4ca8132-f1d3-4286-a95d-f48a9ad96082&utm_source=twitter&utm_medium=social_jamaonc&utm_term=15837949899&utm_campaign=article_alert&linkId=716491661

本文为全球肿瘤医生网原创,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来源:全球肿瘤医生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