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我们阅读英语的时候,我们的脑子里总是会把它们翻译成汉语,这在我们还没完全掌握英语的情况下,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比如,我们看到一句英语:
说不出英语除了没学不会、忘了,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
我们的输入和输出脱节了。
在我们阅读英语的时候,我们的脑子里总是会把它们翻译成汉语,这在我们还没完全掌握英语的情况下,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比如,我们看到一句英语:
He’s a born teacher.
我们可能会在大脑中将其翻译成:“他是个天生的老师。”
但在进行英语表达、英语输出时,我们可能会遇到这样一句话:
“他生来就是当老师的料”
这时,我们会怎么用英语表达呢?我们能想起He’s a born teacher吗?
在我们的汉语习惯中:我们是说“他是个天生的老师”,还是说“他生来就是当老师的料”呢?
应该是后者说的更多吧。
可我们在输入时,大脑储存的却是前一句:“他是个天生的老师。”,而输出时,却要表达后一句:“他生来就是当老师的料”。
这就是我们的输入与输出脱节了。
我们表达英语时,脑子里会有一个从汉语到英语的翻译过程,而我们的汉语思维是以地道的汉语为工具的,但我们在英语输入时储存的汉语却是那种根据英语直译出来的、生硬的汉语,所以我们会觉得很多词语找不到对应的英语。
所以,在输入英语时,就要为以后的输出英语做好准备,在输入时,就将其翻译成地道的汉语(不过,翻译成地道的汉语也是一件很难的事,可以先看那种中英文对照的书籍)。
我们以前是:
输入英语→直译式汉语,地道汉语→英语输出
现在要变成:
输入英语→地道汉语→英语输出
英语输入和输出时要使用正确、地道的汉语。
——《汉英对比与英语学习》,张培成
来源:日语加油君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