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创业者为什么这么难?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8-29 17:47 2

摘要:如果你不是港股上市,就不用找投资人了。现在,基本上市场化的出资人已经很少见了,这几年的IPO收紧,原来的投资人看不到回头钱,基本上不愿意继续投资了,巴不得把老股早点卖了套现。去年到今年,到我手上要卖老股的企业至少有20家。

港交所IPO排队企业已经接近230家。

香港交易所第二季收入及其他收益为72.19亿港元,同比增长33%;股东应占溢利为44.42亿港元,同比增长41%。

对于24小时交易机制,将结合本地市场实际情况进行研究。

国内AI创业的投资者,应该多了解一下自己身处的环境。

如果你不是港股上市,就不用找投资人了。现在,基本上市场化的出资人已经很少见了,这几年的IPO收紧,原来的投资人看不到回头钱,基本上不愿意继续投资了,巴不得把老股早点卖了套现。去年到今年,到我手上要卖老股的企业至少有20家。

如果你问政府的LP呢?那更不谈,基本都带有反投的这个要求,也就是让你带钱来搞研发、生产线、盖大楼什么的。但是一旦一个项目带有反投,那么它就变成一个非市场的生意了,好的项目谁会跑去反投?国资就喜欢那些看得见直接受益的项目,而真正的前沿技术是需要探索的,创新领域都有长期不确定性,所以很难获得这种资本的持续资金支持。

这里不得不提到深圳就是牛,深圳的村集体都敢做风投,不得不佩服深圳对改革开放的作为,对经济发展的顶级理解。这也是为什么我的工作主要在大湾区的原因之一。

你想想,当风险投资变成了稳赚投资的时候,创新就变成了“创旧”,市场哪还有什么新技术出来?我们这种是喜欢高新技术的,也愿意投资,但是后面没人接盘,最终也没退路,手上有钱也不敢投资了。

第二个严重的问题,就是人才流失

美国的智库Marco Polo发布的全球AI人才追踪2.0的报告显示,中国培养的全球顶尖AI研究人员占比从2019年的29%上升到2022年的47%,但是残酷的现实是,六成以上的人才流向了美国,现在美国的大模型圈主流基本上是清一色的华人。

我们培养了全球一半以上的AI人才,我们却没有留住,美国还在系统性的挖人。美国这些公司甚至开出上亿美金的天价合同,专挖中国人。而这个时候,国内的AI人才缺口实际有几百万,市场需求已经脱节。

再加上一个资本寒冬,没有风险资本支持,中国的AI创业公司无法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酬和股权激励,好一点的人才就算不出国,也去了大厂躺平。这也一样造成了我们没有创新能力。

美国有一套成熟的风险投资生态系统,LP结构多元化,看过我股权系列的朋友知道,他们的养老基金,家族信托,大学,都会参与风险投资。而且很多GP本身也是技术专家,对这些企业的识别很容易,所以好公司在好环境下竞争,越来越好。成熟的市场也有完善的退出机制,IPO和并购市场活跃,给了投资人明确的退出的预期。

我们的投资机构都喜欢确定性项目,所以这些大厂的东西都很同质化,而且技术低端。大家不是在研究放贷,就是像那些app在研究如何加入更多的广告位,还把这些互联网技术全部申请了专利。这些专利我认为对社会毫无贡献。

就AI这个领域的投资来说,我预言,新一代的大模型可能训练不出来,还是会被海外公司主导,而且商业模式上,还是会想办法赚每一个人的钱,绝大部分企业还是会用那几个大厂的模型,不好用你也得用。所以,我们现在也都是在帮企业AI转型中做接入开发,而不是创新。如果你的公司需要AI转型,我们完全可以帮你完成,这很简单。

说回来,现在AI变成了搜索引擎,智能体回答专业问题胡编乱造,人形机器人主要的功能还是蹦迪、跳舞、翻跟头。系统性产业的战略调整迫在眉睫,也需要有可持续性的风险资本站出来,留住创新企业,留住人才。

反正我作为一个投行的从业者,既浑身热血,也心存担心。

来源:阮师傅观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