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吾临古人之书,惟在求其骨力,而形势自生耳!千字文汇集二三〇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3-24 00:00 2

摘要:今吾临古人之书,殊不学其形势,惟在求其骨力,而形势自生耳。吾之所为,皆先作意,是以果能成也。

今吾临古人之书,殊不学其形势,惟在求其骨力,而形势自生耳。吾之所为,皆先作意,是以果能成也。

以上为唐朝的李世民在《笔法诀》中的论述,其大意如下:

如今我临摹古人的书法作品,并不刻意模仿他们的字形结构,只专注于追求其内在的笔力与神韵。只要掌握了这些精髓,字的形态自然就会显现出来。我每次书写之前都先进行构思立意,正因如此最终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解读:

一、形神辩证观

李世民提出"骨力→形势"的递进关系,将书法分为两个维度:

1.骨力:笔墨中的力度、气势、精神(核心)

2.形势:字体的结构、章法布局(表象)

这种认知突破了表面模仿的层次,主张通过掌握内在精神自然生发外在形态,与《文心雕龙》"风骨"论形成跨领域呼应。

二、创作方法论

"先作意"的创作流程包含三重进阶:

1.观物:观察前人作品

2.立意:提炼精神内核

3.重构:进行书写再造

这种创作观与谢赫"六法"中的"经营位置"说较为相似,但更强调主观能动性。

三、历史投射

作为帝王书家,李世民的书学观折射出初唐文化建设的深层逻辑:

1.表面:推崇王羲之书风

2.实质:重构魏晋风度为唐朝文化服务

其"求骨力"的主张,恰与唐代尚法书风形成互补,为盛唐书法的鼎盛埋下伏笔。

启示:

这种"重本质轻形式"的书法观对现代书法学习仍具指导意义。

在传统书法的继承上,书写者同样面临技术模仿与书法表达的平衡问题。

李世民的理念提示我们:掌握算法逻辑(骨力)比单纯模仿风格(形势)更能实现真正的自然表达。

本期共汇集《钟王书法》续真书千字文一十二字

来源:钟王书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