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清德当局公开禁马英九、洪秀柱观看93阅兵,大陆八字揭示结局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8-29 17:37 2

摘要:2025年9月3日,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暨台湾光复80周年的盛大阅兵就要拉开帷幕。

| 人文社

编辑 | 人文社

«——【引言】——»

2025年9月3日,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暨台湾光复80周年的盛大阅兵就要拉开帷幕。

这不是一场普通的阅兵,而是中华民族用血泪书写的抗战记忆在新时代的回响。

借这次机会,我们要展示现代化军事力量,更要通过邀请抗战老兵、老民兵和支前模范,把历史和现实紧紧连在一起。

然而,台湾当局领导人赖清德却抛出一记重磅禁令,点名禁止马英九、洪秀柱等重量级人物赴京观礼,威胁取消退休金、追缴荣誉,甚至连耄耋之年的抗战老兵都不放过。

这场风波,表面是政治博弈,骨子里却是对历史真相和民族认同的较量。

赖清德的“最后通牒”像一颗炸弹,炸开了岛内的舆论,也让两岸关系站上新的分水岭。

这场阅兵的意义,远不止坦克轰鸣和战机划空。

2025年是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也是台湾光复80周年。

我们精心筹备这场70分钟的国家仪式,设计里藏着深意,既有八路军、新四军、东北抗联老兵后代的方队,也有歼—20、东风导弹这样的新锐力量。

这不是单纯秀肌肉,而是要用“一老一新”的画面,告诉世界:中华民族的抗战历史是一张完整的合影,台湾同胞的贡献不可磨灭。

其实有关部门早就邀请了国民党抗战老兵和台湾各界人士,摆明了一个态度:无论两岸现在分歧有多大,抗战记忆是共同的财富,谁也别想割裂。

而抗战老兵的皱纹里藏着当年的烽火岁月。

80年前,他们在正面战场浴血奋战,和八路军、新四军一起,用血肉之躯挡住了日本侵略者的铁蹄。

邀请他们观礼,不是为了谁站台,而是让这些历史的见证人站上属于他们的荣誉席位。

这样的安排,像一封写给全体中华儿女的信,告诉大家:历史不容篡改,民族复兴的征途上,台湾同胞从来不是旁观者。

可这封信刚寄出去,台湾那边就炸了锅。

赖清德当局坐不住了,8月28日通过“陆委会”放出狠话:谁敢去大陆参加93阅兵,谁就得付出代价。

马英九、洪秀柱、夏立言、刘兆玄这些政坛大佬被点名,退役少将以上的军官、曾任防务或对陆事务的副首长,甚至连普通老兵和艺人都被划进“黑名单”。

去访大陆?那就等着退休金被停、勋章被追、荣誉被剥吧。

至于赖清德为什么这么急眼?说白了,他怕的不是阅兵本身,而是阅兵背后那股唤醒民族记忆的力量。

马英九当年搞两岸交流,签了23项协议,让两岸关系热络得像过年, 洪秀柱更是铁杆统派,逢人就讲“两岸一家亲”,还直批民进党“被殖民得很开心”。

如果这两位站上天安门观礼台,镜头一扫,等于当着全世界的面给“台独”狠狠甩了一巴掌。

更别提那些抗战老兵,他们的青春献给了民族存亡,如今却被威胁连饭碗都要砸,赖清德的算盘打得太狠了。

这禁令不只是针对几个人,而是冲着整个台湾社会去的。

赖清德想用“绿色恐怖”把岛内民众的视线锁死,怕他们看到大陆的自信和包容,怕他们想起两岸同根同源的真相。

连“93”这两个数字在岛内都成了敏感词,台北市长蒋万安想去上海参加双城论坛,都被卡在审批桌上,理由还是那套“安全威胁”的老掉牙说辞。

说到底,赖清德不是在护什么“台湾尊严”,而是在掩盖自己的心虚。

岛内的怒火

台湾岛内的反应,像一锅煮沸的水,咕嘟咕嘟冒着泡。

国民党炸了,议员游淑慧直接开怼,民进党连抗战展都不敢办,还好意思威胁老兵?

连网红“馆长”陈之汉都坐不住了,嚷着要直播阅兵,摆明不吃当局那套。

年轻人也没闲着,“大九学堂”的学生团跑去上海看抗战影片、逛纪念馆,回来感慨,93阅兵就是咱中国人变强的证明。

这些声音,像一记记耳光,扇在赖清德脸上。

最让人心酸的,还是那些抗战老兵。

九十多岁的老爷子,当年扛着枪上战场,子弹从耳边飞过,如今却因为想去北京看看阅兵,可能连退休金都没了。

他们不是为谁站台,只是想给自己的青春一个交代。

可赖清德偏偏要把这些老人推到政治的风口浪尖,拿他们的尊严当筹码,去换一场意识形态的胜利。

这哪是治理,分明是绑架。

岛内的民调也给赖清德泼了冷水。

最新数据显示,他的满意度跌到31%,不满意度超六成,创下历史新低。

国民党趁势抱团,民众党也开始和蓝营联手,搞得民进党在“大罢免”里0比32惨败。

台湾老百姓不是傻子,禁令越严,逆反心理越强。

有人在网上留言,凭什么不让人家老兵去?抗战是他们打的,历史是他们写的,你赖清德算老几?

大陆这边,没被赖清德的禁令吓住,反而回得硬气。

国防部发言人张晓刚直接点名,威胁抗战老兵,是背叛民族、践踏良知的卑劣行径。

《人民日报》更狠,6月24日一篇评论直接甩出八个字:自取灭亡,遭受失败。

这可不是随便说说,字里行间透着底气,历史是我们的,未来也是我们的,谁也别想在这上面做文章。

阅兵的设计更是大手笔。

70分钟的仪式,空中护旗梯队开场,徒步方队里有抗战老部队的后代,装备方队秀出东风导弹的硬实力,战机编队划破长空。

镜头语言温柔又有力,慢慢扫过老兵的皱纹、方队的步伐、观众的掌声,啥口号都不用喊,“共同抗战”四个字就刻进了人心。

对比之下,赖清德的禁令显得格外刺耳,一个是用历史温暖人心,一个是用威胁堵住人心,高下立判。

大陆的邀请,其实是敞开胸怀的姿态。

不管你是国民党老兵,还是台湾的县市首长,甚至是普通艺人,只要你愿意来,天安门广场给你留座。

这不是拉人站队,而是告诉全世界:中华民族的抗战历史是一体的,台湾同胞的贡献一个都不能少。

这样的自信,哪是几纸禁令能挡得住的?

这场风波,撕开了两岸关系里的一道老伤疤。

抗战老兵的遭遇,最让人揪心。

他们中很多人出生在大陆,战后辗转到台湾,背井离乡一辈子。

如今九十多岁,腿脚都不利索了,只想在有生之年看看天安门前的礼炮,听听那一声声属于胜利的回响。

可赖清德的禁令,像把刀子架在他们脖子上,硬生生把历史和尊严分开。

赖清德的算盘,不只是针对老兵,还想借机重塑岛内年轻人的历史观。

这些年,民进党搞“去中国化”教育,把教科书里的抗战历史改得面目全非,甚至把“抗战胜利日”偷换成“终战日”,淡化日本侵略的罪行。

这种操作,摆明是想让台湾年轻人忘了自己的根,忘了中华民族用血泪换来的胜利。

可数据不给面子,岛内一项民调显示,55%的民众支持两岸统一,创下十年新高,年轻人里也有三成以上开始反思“台独”的空头支票。

赖清德的禁令,表面上堵住了老兵的路,实际上却让更多人开始追问,我们的历史,到底该由谁来定义?

国民党这次也没闲着。

立法机构领袖傅崐萁站出来,公开质疑禁令的程序和合宪性,直言这是“行政越界”。

台北市长蒋万安顶着压力,坚持要带团去上海参加双城论坛,用行动告诉大家:交流比对抗强。

蓝营的这些动作,抓住了民进党禁令的软肋,你越是压迫,老百姓越是不服。

国民党其实迎来了一个翻盘的机会。

过去几年,绿营靠“抗中保台”把蓝营压得喘不过气,但这次禁令风波让民进党的虚伪暴露无遗。

如果国民党能借阅兵的机会,重新把“两岸同属中华民族”的旗帜举起来,不仅能凝聚岛内民心,还能让赖清德的“台独”话术彻底破产。

毕竟,老百姓要的不是口号,而是真相和尊严。

9月3日的阅兵越来越近,大阅兵的礼炮声会如期响起。

马英九、洪秀柱到底会不会出现在观礼台上,现在还是个未知数。

但可以肯定的是,这场阅兵不仅是纪念,更是宣誓。

镜头掠过老兵的面孔,掠过方队的步伐,掠过战机的轰鸣,那一刻,中华民族的共同记忆会被点亮,任何禁令都挡不住这份力量。

赖清德的禁令,像一面破碎的镜子,照出了他的焦虑和无力。

他怕的不是阅兵本身,而是怕台湾人看到大陆的自信,怕他们想起两岸同根的真相。

可历史不是政客的玩具,老兵的青春不是筹码,民心的走向更不是几纸禁令能锁住的。

大陆用阅兵告诉世界,统一是潮流,历史不可分割。

而赖清德的“绿色恐怖”,只会让更多人看清“台独”的死胡同。

这场风波,归根结底是历史的较量。

两岸关系的未来,不可能靠一场阅兵就定局,但每一次直面历史的机会,都是在为未来铺路。

大陆的邀请,是敞开的胸怀,老兵的选择,是对尊严的坚持,岛内的反弹,是对真相的呼唤。

历史这面镜子,照见的不是谁比谁强,而是谁更懂得尊重过去、拥抱未来。

那些试图抽走椅子的政客,终将被历史记住,不是因为他们的禁令,而是因为他们站在了历史的对立面。

而那群耄耋老兵,无论是站在观礼台上,还是留在台湾的家中,他们的青春和牺牲,早已写进了中华民族的史册,谁也擦不掉。

参考资料:人民网——赖清德篡改历史、歪曲事实,必将自取灭亡

环球网——国防部:民进党当局威胁恐吓抗战老兵是可耻行径

来源:渣叔罗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