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武汉系列之17:国营八二四工厂,鹦鹉磁带厂,武汉鹦鹉音像公司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8-29 17:30 2

摘要:在中国的历史上,只有上海和武汉两个城市曾经在城市名字前面冠以“大”字,“大武汉”、“大汉口”曾经声名远播。武汉之所以赢得“大武汉”之美誉,是因为武汉市曾经举足轻重的工业。工业遗产对武汉市来说,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工业是武汉市的代表作,工业成就了“大武汉”的金字

【编者按】在中国的历史上,只有上海和武汉两个城市曾经在城市名字前面冠以“大”字,“大武汉”、“大汉口”曾经声名远播。武汉之所以赢得“大武汉”之美誉,是因为武汉市曾经举足轻重的工业。工业遗产对武汉市来说,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工业是武汉市的代表作,工业成就了“大武汉”的金字招牌。然而,随着城市更新的快速推进,一处处经典的工业建筑被拆除,一座座具有保护价值的工业厂房被夷平,武汉市的大工业慢慢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历史正在离我们远去,文化正在离我们远去,记忆正在离我们远去。若干年后,我们的子孙后代还能记得“大武汉”曾经如此辉煌的历史吗?若干年后,我们的子孙后代到哪里去找寻历史上的“大武汉”的踪迹?

——周国献

鹦鹉磁带厂录音带生产包装线(图片来源:《武汉通览》,武汉出版社)

据《百年汉阳造》(湖北人民出版社,2013年10月第1版)记载,鹦鹉磁带厂原名国营八二四厂,始建于1960年,它与汉阳特种汽车制造厂都是建国后在原汉阳兵工厂遗址上创立的。原来主要从事半导体和各种小型原件及电池的研制、生产。1965年改名国营八二四厂,所需物质按军工需要列入国家计划。

鹦鹉牌磁带(图片来自网上)

该厂20世纪70年代开始进行磁带研究试制,投产计算机磁带生产,主要对象为国防科工系统。1979年着手民品开发,从香港引进一套盒式录音磁带后期装配设备进行生产,年底10万盒新产品全部投入市场。

武汉鹦鹉音像公司办公楼(周国献2017年6月拍摄)

1981年,该厂转入批量生产,年产盒式录音磁带310万盒,获该年度国家第一批优质产品银奖;1983年又获国家经委颁发的新产品金龙奖。

鹦鹉磁带厂旧址(周国献2017年6月拍摄)

后来,该厂产品由以前单一的计测磁带发展到录音磁带、录像磁带、氧化锌静电复印感光板等多个品种;90年代后,又研制了耐高温仪器磁带、热转印色带,拥有龟山总部、东湖开发区新厂区、深圳三兴公司3个生产经营基地,成为中国在磁记录生产领域中的重点骨干企业。

鹦鹉磁带厂的标志性雕塑,该雕塑原来放在厂门口,文创改造后移到这里(周国献2017年6月拍摄)

90年代后期至2000年,该厂面临市场的严峻挑战,磁记录产品受到冲击,失去了原有的优势。2003年以后,八二四厂按照国家有关政策进行改制。鹦鹉磁带,从此不再。

鹦鹉磁带厂的标志性雕塑(周国献2017年6月拍摄)

幸运的是,鹦鹉磁带厂的厂房作为工业遗产保护了下来,成为“汉阳造”文化创意产业园。众多艺术机构和艺术家入驻这里,这里也成了年轻人喜欢光顾的地方。

.

汉阳造文化创意产业园共占地90亩,建筑面积约4.2万平方米,在保留龟北路片区工业遗址的基础上,按照整旧如旧、差异发展的思路,通过对原标准厂房进行重新定义、设计、规划,构成一心(以龟北路为轴心)、二带(滨湖景观带和绿色生态景观带)、三片区(上述3大功能区域)的空间布局,重点打造文化艺术区、商业休闲区、创意设计区3大功能区域,提供现代、高端创意产品及服务。

在目前武汉几处老厂文创园改造项目中,“汉阳造”武汉创意产业园是比较成功的。

鹦鹉磁带厂变身“汉阳造文化创意产业园”(周国献2017年6月拍摄)

.

.

.

.

正在装修改造中的鹦鹉磁带厂厂房(周国献2017年6月拍摄)

.

继2017年6月首次探访以来,作者又多次前往拍摄。

==》2018年:

从汉阳特种汽车制造厂俯拍鹦鹉磁带厂老厂房(周国献2018年1月拍摄)

.

鹦鹉磁带厂旧址(周国献2018年1月拍摄)

==》2019年:

在水边还立有“汉阳造”三个大字(周国献2019年12月拍摄)

.

2019年10月,在拍摄汉汽之余,前往汉阳造文创园拍摄了几张照片:

汉阳造武汉创意产业园(周国献2019年10月拍摄)

.

.

当时正好“汉阳会”展馆里在展出《不忘初心 十年蝶变,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汉阳会展览(周国献2019年10月拍摄)

展览里有几张824厂的老照片(如下图),当时824厂又叫做“航天科工武汉磁电公司”:

汉阳会展出的几张老厂照片(周国献2019年10月拍摄)

.

.

.

.

.

==》2022年:

汉阳造武汉创意产业园(周国献2022年10月拍摄)

.

.

.

.

.

.

.

.

==》2023年:

汉阳造武汉创意产业园(周国献2023年1月15日拍摄)

.

.

.

.

.

.

.

.

.

.

.

.

2023年11月,在深秋季节,去汉阳造文创园拍摄改造后的鹦鹉磁带厂秋景:

深秋的鹦鹉磁带厂(周国献2023年11月拍摄)

.

.

.

.

.

.

==》2024年:

2024年6月1日在汉阳造文创园汉阳会举办“知音遇美”动漫季期间,拍摄了几张动漫季照片:

“知音遇美”动漫季(周国献2024年6月1日拍摄)

.

.

.

.

2024年9月17日中秋节,在鹦鹉磁带厂拍了几张人像:

鹦鹉磁带厂(周国献2024年9月拍摄)

.

.

.

.

.

.

.

(说明:此贴为重新整理发布,2017年8月28日原贴手机端已不可见。)

.

武汉的近代工业文明,为我们留下了一批十分珍贵的工业遗址。“这些前人留下的宝贵遗产,是我们这座城市的历史记忆,是城市独特的文化符号,是城市无法磨灭的基因,必须得到保护与传承。”(《武汉近代工业史》(上下卷))

武汉市的工业遗产保护状况是中国诸多工业城市的一个缩影。正如以色列摄影家纳达瓦·坎德(Nadav Kander)在接受关于他的长江摄影专题的专访时所说:“在经历一段拍摄后,我逐渐感受到这个国家所面临的矛盾和困惑,当它以惊人的速度飞跃时,也在不断毁坏着自己的根基。”城市急切地想要发展,却忽视了历史传承,忽视了城市的个性,迷失了自我。

在城市急速发展的关口,为一个城市的工业遗产留存影像记录迫在眉睫。我从2008年开始关注并拍摄武汉工业遗产保护题材,2014年定下摄影专题的题目《大武汉》,并开始有计划地重点拍摄武汉工业遗产,共拍摄了涵盖清末、民初和解放初期的三百多处武汉市老工业旧址。项目初期,以宽幅接片方式拍摄老工业旧址废墟为主,通过比较一致的摄影语言去呈现这些城市发展中的疤痕和印记,强化“大武汉”的悲壮感;后来扩展到事无巨细对武汉市和湖北省各地市现有工业遗产的抢救性记录。

失去的已经无可挽回,但现存的工业遗产的保护仍然任重道远。作者希望通过拍摄和发布“大武汉系列”,引发有关部门及社会各界对武汉工业遗产保护的关注和行动。回望过去,让我们看清来时的路。我无力阻挡城市改造的步伐,但我至少可以用我的镜头记录下这一切,为日后寻回失去的城市影像和情感记忆提供参照。

——周国献

.

特别声明:

1.本头条号“黑镜头”发布的图片,除非特别注明,均为周国献原创作品,转载请勿声明原创,并请注明出处及保留作者姓名,否则视为侵权。

2.“大武汉系列”中偶尔会在各种志书等资料中翻拍部分老照片,因原刊载老照片的书籍大多没有注明照片作者,在头条文章里只能注明图片来源是哪一本书籍,无法为原作者署名,敬请谅解!若有异议,请随时通过留言等途径告知,以便及时改正。

.

1.安装今日头条App(已安装的请忽略);

2.打开今日头条App,或者通过分享的“黑镜头”头条文章进入今日头条App。

然后,通过如下两种方法关注“黑镜头”头条号:

(2)方法二:在今日头条首页搜索栏键入“黑镜头”,点搜索按钮,再点菜单栏中的“用户”选项,找到“黑镜头”头条号用户(昵称存在同名情况),认准如下“黑镜头”LOGO,再点关注。

谢谢大家!

.

来源:黑镜头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