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级斗争一抓就灵?前30年实践证明:有时确实灵,有时并不那么灵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8-28 19:59 1

摘要:阶级斗争这事,有时候像是一副妙药,药到病除,有时候又像是隔靴搔痒,怎么都抓不着痒处。这话听起来是不是有点绕?可在那个年代,谁家不在风口浪尖上转个几圈,谁家没在高音喇叭下留过汗?有人说它灵,有人冷笑,觉得不过是嘴上一阵风,但时代洪流下,个人的感受,总归比道理复杂

阶级斗争这事,有时候像是一副妙药,药到病除,有时候又像是隔靴搔痒,怎么都抓不着痒处。这话听起来是不是有点绕?可在那个年代,谁家不在风口浪尖上转个几圈,谁家没在高音喇叭下留过汗?有人说它灵,有人冷笑,觉得不过是嘴上一阵风,但时代洪流下,个人的感受,总归比道理复杂得多。你说信,历史摆在那儿,不信,也得看着日子混。就是这么回事。

前面三十年中国人没少鼓动响应各种“抓斗”口号,都说只要把阶级斗争紧紧抓在手里,一切问题迎刃而解。这话听着气派,成效偶也真让人服气。分田地、斗地主、打土豪,不光是传说,是真刀实枪干出来的。新政权一落地,原本高高在上的地主、大商人那些人,瞬间脱了层皮。那一幕幕,说救苦救难也罢,说疾风暴雨也罢,总之社会是真的翻了个底朝天。

可好事就都好到底了吗?也不是。有些招,动静大,效益却不咋地。比如那个“抓革命促生产”。红星照耀下,广播日日夜夜喊,干劲也是不要命,偏偏田里长不出更多粮食,工厂里气哄哄地攀高指标,结果反而卡住闹心。不是谁不卖力,是真拼了命也没长出“苏联那样大红薯”。“宁要草,不要苗”这些口号喊得响,可过日子得先填饱肚子,这道理大家都懂,哪怕那年头公开说不得。

说到文革,这事家家户户都有本难念的经。有些年长者会摆摆手,说那时候形势大好,群众像打了鸡血。确实,“动员起来”是没问题的,从城市到乡下都沸腾着。但您真要细算账,账本上好看的就是批判敌人,什么林陈、什么四人帮……一个个倒台,可生产线上静悄悄。经济数字一拉出来,看着叫人糟心,钢产量不升反降,五千亿的损失,寻常人想都不敢想。只是那时谁也不敢细琢磨,生怕被队伍里拉下来做“反面教材”。

别说全国,就是一县一社的故事都能说上三天三夜。记得老家公社那几年吧,谁当书记都有一摊糙事等着收拾。原来那个夏书记,是干木匠起家的,和老百姓家长里短话得来,做事有股和气。上面瞧着他不够硬,把“婆婆官”这标签往肩上一贴,让他退了下来。

新来的王书记,身材不高,脸黑黑的,气势却压人。背地里人都喊他“矮初”,却没人敢当面多嘴。还记得头一回他开会接手办公室,谁都不敢再像以前那样把背包挂一圈,老老实实排排坐。王书记作风严厉,再加上一副不怒自威的面孔,谁看了都心头紧。听说他和村里一个女知青有过一段小插曲,青年娃们想去“堵现场”,愣是谁都不敢真推门——大家心知肚明,这种人惹不得。

王书记这一抓阶级斗争,果然风生水起。比如那年端午,按老理儿,大家都盼着划龙舟热闹热闹。可刚捂热龙舟,王书记就严令禁止,说这活动是旧社会残余,妨碍大寨化,是要严肃处理的。光听口气,哪有谁还敢不长眼?公社民兵一出动,龙舟全都收缴回去,大家面面相觑,也就没人敢吭气。有人偷偷嘀咕:“没有龙舟,还怎么划?”可多说就是“右倾思想”了。

说到底,王书记上任三年,什么都想实行“阶级斗争为纲”。自留地也被他砍了一刀,说得冠冕堂皇,实际鸡毛蒜皮一样计较,从原先每家五厘减成三厘,还天天广播“限制资产阶级法权”。大家装作听得进,心里却琢磨:咱这几亩地,减了又减,可地还是这么多,庄稼还是原样。到王书记走的时候,该没实现的指标一个都没辣味(说白了,就是没突破啥目标)。

但话又说回来,夏书记、王书记再怎么不同,都算得上是投入真心真意干公事的,就是心气儿不一样。跟社员一块畚土,公开吃饭从不赖账,连稻田的样板田也是他们带头种。风风雨雨那么多年,良心活儿没少做,有些老社员,一说起还是唏嘘:“不贪不奸,不容易啊。”

那几年阶级斗争,有人觉得是药,有人心里有疙瘩。可谁都清楚,没有上面号召,你一个人还敢没收资本家的家底?那就不是“革命行动”,要真是被抓了,恐怕直接归寻衅闹事去了。时代变了以后,就再也没人鼓舞“大家一起斗”了,这阵风说停就停。我们这些寻常老百姓,其实一直就是跟着“收音机”走——广播说啥,我们就干啥。你说深层道理,留给书上的先生们慢慢研究吧。真要问我们体会,只能说,有灵的时候真灵,不灵的时候真不灵——就像春天的田地,有时一下雨就发芽,有时你怎么盼都只是个空。

至于“阶级斗争”这碗药究竟是什么成分,温水还是烈酒?放远了看,也许很难说清。就像我家院前走过的一江水,激流时翻滚咆哮,平缓时静得像镜子。时代的力量有时能推翻山头,有时只是吵吵嚷嚷一场。我们这些小人物,终究只能任它水流东去,认命也罢,不认命也罢,最终都得跟着那个喊话的人走……

说起来,这点亲身的见闻其实连门缝都不算,旧事讲给年轻人听,只怕听着像闲话,不如让往事尽随风吧。你要问结尾该怎么说?也许这就是问,不知哪天,这抓不抓的路,才算真有个归处。

来源:竹林中静谧的月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