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日本政府这两天有点"上头",连续48小时对华发起抗议攻势。先是抗议中国网友的昭和天皇视频,后是抗议东海油气开发,架势摆得挺足。
日本政府这两天有点"上头",连续48小时对华发起抗议攻势。先是抗议中国网友的昭和天皇视频,后是抗议东海油气开发,架势摆得挺足。
讽刺的是,就在日本大谈"规则"的同时,却在背后劝阻别国参加中国的抗战纪念活动。当双重标准撞上国际法,这出戏还能演多久?
日本的连环抗议背后,到底在打什么算盘?中方那句"通牒已发"又意味着什么?
编辑:77
数字最能说明问题。26天内4次抗议,这个频率在中日外交史上都算罕见。
8月26日,日本内阁官房长官林芳正率先发难,声称发现中国社交平台上存在大量"侮辱昭和天皇"的视频内容。
第二天,日本外务省又就东海油气开发问题提出抗议,称中国正在东海"中间线"附近建设新的油气结构物,表示"强烈遗憾"。
面对日本的连续抗议攻势,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的回应堪称经典。
一句"已驳回日方所谓抗议",干净利落。
这不是简单的外交辞令,而是基于充分法理依据的坚定表态。中方东海油气开发活动位于毫无争议的中方管辖海域,完全在主权权利范围内。
更耐人寻味的是,中方还特别强调,希望日方同中方相向而行,为早日重启两国政府间谈判发挥建设性作用。
这句话的潜台词很清楚:中国不仅不接受抗议,还向日本发出了实质性的通牒。
从数据看,中国在东海的实际控制力正在稳步增强。截至目前,中国已在相关海域建设21座油气开发设施。
这些不是纸面上的数字,而是实打实的战略存在。每一座平台,都在宣示着中国对这片海域的主权。
日本的焦虑可以理解,但焦虑改变不了现实。连续抗议除了暴露自己的无能为力,还能起到什么作用?
说到法理依据,日本的表现堪称"教科书式"的自欺欺人。
中国依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76条,主张东海大陆架是陆地的自然延伸。这个原则得到了国际学术界的广泛认可。
日本呢?他们非要按什么"中间线"来划分,说西边的资源得两国商量着开发。
问题是,这条线中国从来就没承认过。
更离谱的是,日本的"中间线"原则基于1958年《大陆架公约》,这是一份没有被国际社会广泛采纳的过期文件。
中日双方都没有加入这个公约体系,日本凭什么拿它当依据?这不是拿着过期地图找宝藏吗?
对比一下德国和日本对历史问题的态度,差距一目了然。德国彻底清算纳粹罪行,赢得了欧洲的信任。
日本呢?始终回避责任,刻意塑造所谓"受害者史观"。
昭和天皇裕仁作为二战时期日本最高统帅,亲自批准了对中国的侵略战争,签署了偷袭珍珠港的命令,是名副其实的战犯。
战后美国出于冷战需要,刻意保留了天皇制,让这个头号战犯逃脱审判。如今日本政府对中国网友的讽刺视频大动肝火,本质上是在维护这套精心编织的"天皇神话"。
这种自欺欺人的历史观,证明日本从未真正反思侵略历史。在这样的认知基础上,日本又怎么可能正确处理东海争议?
国际海洋法公约明确规定,沿海国对管辖海域内的资源开发拥有主权权利。
中国在东海的海底资源勘探开发已经进行了数十年,形成了完整的勘探开发体系。这些活动完全在中国管辖海域内进行,合理合法,符合国际惯例。
要理解今天的东海争议,必须回到历史的起点。
1895年,日本通过《马关条约》强占钓鱼岛,这是日本在东海问题上第一次"得手"。
从那时起到今天,整整128年过去了,日本的思维模式却没有根本改变。
2012年,日本政府搞了个钓鱼岛"国有化",直接把中日关系搅得一团糟。
这种做法的逻辑很清楚:先造成既成事实,再通过外交抗议维护"合法性"。但这套路在今天还管用吗?
中方始终秉持建设性态度处理东海问题。2008年,中日双方就东海问题达成原则共识,同意在实现划界前的过渡期间进行合作。
中方一直认真履行共识精神,致力于通过政府间谈判解决争议。然而日方近年来的一些言行却背离了共识精神,不断对中国合法活动进行无端指责和干扰。
这种选择性履行共识的做法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反而会破坏两国之间的互信。
随着9月3日中国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临近,日本政府到处劝阻其他国家不要参加。
日方声称这些活动"过度聚焦历史、反日色彩浓重"。这种做法在逻辑上显得十分荒谬。
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是全人类共同的记忆。德国人可以在奥斯威辛下跪,法国人可以在凡尔登牵手,为何中国纪念抗战胜利,就会被日本解读成"反日"?
日本真正害怕的是中国借助纪念活动重塑国际话语权,从而凸显日本在历史问题上长期不愿面对的尴尬地位。
从实际控制来看,中国的优势正在不断扩大。东海区域净证实储量达到2.0亿桶油当量,每天净产量4.5万桶油当量。
这些数字背后,是中国对东海资源开发的系统性布局和长远规划。
连续抗议的背后,是日本深层次的战略焦虑。
随着中国在地区经济、外交和安全层面的影响力持续上升,日本担心自身地位被进一步边缘化。
能源安全是日本的软肋。日本国内能源短缺,石油天然气几乎全靠进口。
2011年福岛核事故后,日本的能源安全更是雪上加霜。东海的油气,对他们来说就是救命稻草。
但现实是残酷的。中国在东海的开发活动不仅完全合法,而且正在形成规模化的产业布局。
日本除了抗议,还能做什么?难道真敢越过那条自己画的"中间线"?
更讽刺的是,日本一方面对中国在无争议海域的开发活动提出抗议,另一方面却在包括冲绳岛礁在内的海域进行大规模资源勘探开发。
这种双重标准,在逻辑上根本站不住脚。
日本政客年年参拜靖国神社,供奉着包括甲级战犯在内的侵略者,却对中国民众的历史表达如此敏感。
这种"我可以拜鬼,你不能骂鬼"的逻辑,堪称当代国际关系中最无耻的双重标准。
从更大的视角看,中国的做法为国际社会树立了榜样。面对不合理的抗议,坚决驳回;面对合作的可能,保持开放。
中方始终没有关闭与日本合作开发东海资源的大门。"主权归我,合作开发",这八个字体现了大国的智慧和胸怀。
但合作需要基本前提:相互尊重和平等协商。日本如果继续抱着零和思维,只会让自己的路越走越窄。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的回应已经划出清晰界线:中国对本国管辖海域的资源开发不容置疑。
通牒已经发出,选择权在日本手中。是继续无效的抗议,还是回到对话协商的正轨?
时间会给出答案。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在维护国家主权这个问题上,中国的立场坚如磐石。
来源:顶楼的小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