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其实很早之前,就有人尝试打破这层语言壁垒。比如上世纪90年代开始流行的VB(Visual Basic),因为它语法简单、还能拖控件“画”界面,成为不少国人入门开发的首选。写个简单数据工具、做个表单应用,VB确实够用。但说到底,它还是绕不开英文关键词——If、T
你是不是也曾想过学编程,但一看到满屏英文就头大?要么硬着头皮学英语,要么干脆放弃——这道选择题,很多中国人一做就是几十年。
其实很早之前,就有人尝试打破这层语言壁垒。比如上世纪90年代开始流行的VB(Visual Basic),因为它语法简单、还能拖控件“画”界面,成为不少国人入门开发的首选。写个简单数据工具、做个表单应用,VB确实够用。但说到底,它还是绕不开英文关键词——If、Then、MsgBox……没点英语基础,照样寸步难行。
后来,有个叫吴涛的中国人决心彻底“汉化”编程。他开发的“易语言”,从界面到语法全用中文,这一度让很多零基础用户看到了希望。但遗憾的是,易语言始终没真正火起来。生态太弱、兼容性差,能做的东西有限,最后慢慢消失在大众视野。
所以这么多年,中文使用者的编程需求,其实一直卡在“半路上”。VB虽然友好,但还是英语的壳;易语言虽然汉语,却又走不出小众的圈。直到企业数字化浪潮袭来,一切变得更急迫——越来越多业务人员、管理者需要亲手搭系统、做应用,但总不能为了做个报销审批先去学三年编程+英语吧?
Excel衍生出来的中文编程
就在这时,一款Excel衍生出来的中文编程慢慢进入视野。它做的事情,其实就是补上VB和易语言没走完的那条路。
你说它像VB?它也有可视化界面,画表格、拉字段,仿佛在用Excel。但不同的是,你再也无须写代码——哪怕一句。你要逻辑判断,就直接写:“如果库存小于10,就发通知”;你想生成报表,就点选“统计销售数据,按月份汇总”。全部是中文描述、中文操作。
你说它像易语言?它更彻底——连“编程”这一步都省了。不再是“用中文写代码”,而是“根本不用写代码”。你描述业务,它就生成应用。
但它真正厉害的地方,还不只是“会说中文”。而是它接得住真实的企业级需求:小到OA审批、进销存,大到MES生产管理系统、ERP……它都能搭。甚至还能把以前VB写的老系统接过来、数据一键迁移,手机APP也能自动生成。
像首都钢铁、中铁十六局这类大型企业,都在用它搭建核心业务系统——全国类似的企业,已经有30万家。
简单来讲云表的价值,就在于它同时解决了这两个问题:
对用户:比VB更友好,会中文就能上手对场景:比易语言更开放,什么系统都能搭它让编程成了一种“描述需求”的能力,而不只是程序员的技术特权。这意味着,哪怕你是财务、是仓库管理员、是销售主管,只要懂业务,你就能自己动手做出想要的管理工具,不必等IT部门排期,也不用苦学英文代码。
小结
回头看,从VB的“英文简化”,到易语言的“中文尝试”,再到现在的云表,我们中文用户终于有了真正好用的编程工具。
不用再跟英文较劲,不用再求着程序员改代码,懂中文、会用Excel,就能搭出企业能用的软件。这大概就是吴涛当初想实现的“中文开发梦”,现在终于成真了。
对此,您有何看法?可以在评论区继续聊哦。
文|胖胖
来源:云表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