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天周末,早起看得到头条专栏,发现有个幸福日的主题,想起来3月20日下班回来家人问知不知道当天什么日子时一脸懵,结果后来才知道是世界幸福日。
今天是日更写作的第 1146/1200 天
你好,我是西陆华胥。
今天周末,早起看得到头条专栏,发现有个幸福日的主题,想起来3月20日下班回来家人问知不知道当天什么日子时一脸懵,结果后来才知道是世界幸福日。
联合国设立这个幸福日,最初是在2012年,用这样一个日子号召人们关注幸福、追求幸福、享受幸福,到今年已经13年了,今年的主题是关爱与分享。
说到幸福,现实中很多人都不幸福,甚至可以说是大多数人。
为什么人们在一边希望过得幸福,一边又无法幸福呢?
其实不是幸福太难,难于上青天,也不是幸福太远,远在天边,而是有两个原因:
一是参差不齐是世间常态,不同的人,对于幸福的理解、期望的标准不一样。
有些人认为的幸福在别人看来只是普通,有些人的幸福在其他人眼中可能是凡尔赛。
一人一幸福,各有各的好,可是如果比较一下的话,立马就不幸福了。
怎么说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阅历、生活环境,能打好自己手中的牌,努力争取幸福,无论这种幸福在他人看来如何,自己觉得好才是真的好。
这就说到了第二个原因,幸福不是向外求,而是向内找。
对于幸福,太多人产生误解,认为成功了才幸福,其实并非如此,而是感到幸福才更容易成功。
为什么很多成功人士并不快乐,更不幸福?因为成功不是必然产生幸福。
反而是幸福或者仅仅感到幸福,就有利于人成功。
幸福是一种状态,有研究表明,当我们感到幸福的时候,会收到很多积极的影响。
比如,幸福感强,免疫系统功能更强,慢性病患病风险更低。
比如,感觉幸福、心情舒畅、兴致高昂,生产力效率最高,分泌出来的荷尔蒙能抵消负面情绪的影响。
幸福不是外在的条件,他人赋予的一份权利,而是自己萌生的一份礼物,不假外物,存乎一心。
那么,我们要怎么才能幸福,或者说获得幸福感呢?
#主体分离。
人的大脑天然关注负面消息,因为生存是第一要务,负面状况或信息在大脑看来值得警惕,有很多事情忙不完和下月贷款没着落,肯定是后者更引人关注。
大脑不仅关注潜在威胁,还爱走捷径,要么从现有信息简单提炼出一个想法,要么从一个已知的事实跳到臆测的结论上。
比如,自己辛苦整理的方案,领导不置可否——领导不认可自己,其实可能只是人家太忙,没想好如何回复,又或者觉得时机不对,方案还需要其他条件,再缓缓看看。
其实刺激和反应之间有距离,这个距离的空间足够我们选择恰当的回应方式。
可是很多人往往是遇到什么情况,条件反射一样产生某种情绪、生成一种不好的想法。
一旦有了负面想法、消极观念,那么它们就会成为我们脑海中的注意力吞噬怪,有限的脑力、注意力都会被这样的观念吸引过去,坏想法越来越独立存在。
对此,我们可以跟它保持距离,分清楚「我想」和「我的想法」,用旁观者的视角去观察审视自己头脑中的负面想法,别把第一人称「我」套在它头上。
不是我觉得工作太忙,压力太大,同事不配合,项目进度慢,而是我有一个想法,这个想法觉得又忙又累、合作不顺畅、进度不理想。
如果纠结在对与错中,自己对还是别人对,自己这个想法跟现实对不对得上,那么注意力肯定会被负面想法吸走。
与其纠结对与错,不如关注好不好、行不行,这样的一个想法好不好?对于自己去做事、做成事好不好?对于自己想获得的结果,这个想法行不行?
这样以终为始去观察判断,会发现有些想法纯粹是在浪费宝贵的时间和注意力,不如离它远远的,不关注,不回应,让它渐渐消失。
然后,换一个更好的、更可行的想法,去观察它,去投入注意力。
#活在当下。
最近网上有句话很火,说的是「别担心2小时之后,8公里之外的事情」。
这是告诉我们,要保持正念,关注当下的此时此刻、此情此景。
人之所以容易烦恼、不开心,往往是脱离了当下。
过于关注过去,就容易陷在回忆里出不来,要么郁闷,要么失落。
过于关注未来,就容易快进到各种假想中,要么焦虑,那么迷茫。
最应该做的,就是过往不恋、未来不迎,关注当下,活在当下,关注自己能关注到的,控制自己能控制的,把注意力放在影响圈、改变圈。
对于自己无法影响、控制的因素,放宽心,随他去。
这其实就是尽人事、听天命,把自己能想的、能做的都做好,提高好事发生的概率,然后就交给概率,因为最终的结果是个人无法左右的。
#仪式满满。
幸福并不简单,可是幸福感可以很简单。
有个简单的方式,给自己满满的仪式感,让自己更容易的进入产生幸福感的程序中。
比如,写感恩日记。
晚上临睡前,平静下来,写写一天中值得感恩的三件事、一件事,内心会平和,能在忙碌了一天后,让身心充盈幸福感。
比如,正念冥想。
或早或晚,用一小段时间放松自己,让翻腾不已的脑海平静下来,关注呼吸,在一呼一吸之间,消除疲惫,缓解压力,平复心情。
比如,多亲近自然。
人本来就是生活在自然中,现代文明让人离自然越来越远,可以试着给自己创造条件、添加日程,多去户外走走,去公园转转,去爬山涉水,去看春暖花开,去看草长莺飞。
实在忙得不行,在生活或工作环境中增加绿植花卉,去不到大自然,就让自然过来,忙了累了,看看花,弄弄草,岂不是很好。
类似的仪式还有很多,你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去发现、去设定。
好了,以上是今天的分享,希望对你有启发,转发是最好的赞赏。
来源:国学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