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后“那拉氏遗骨”调查:神秘的容貌被复原,遗骨保存情况如何?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8-27 11:26 2

摘要:有些人的命运,就像一袭华服被风卷进尘土,说不起眼就真成了灰。你瞧,皇后嘛,表面风光,谁能想到她临终时连一场像样的出殡都没有?再厉害的皇帝,也有不愿提起的往事。关于乾隆那拉皇后,这个在史书里只让人皱眉的女人,她后半生甚至在“人死如灯灭”的边角里,连个魂都变得寂寞

乾隆继后那拉氏:被遗忘的皇后,和她遗骨之谜

有些人的命运,就像一袭华服被风卷进尘土,说不起眼就真成了灰。你瞧,皇后嘛,表面风光,谁能想到她临终时连一场像样的出殡都没有?再厉害的皇帝,也有不愿提起的往事。关于乾隆那拉皇后,这个在史书里只让人皱眉的女人,她后半生甚至在“人死如灯灭”的边角里,连个魂都变得寂寞。

乾隆的继后,辉发那拉氏,出身也算体面。可惜她和乾隆之间的故事,怎么都带着股怪劲——不像恩爱夫妻,更像画不好的一笔墨,糊在那卷盛世长轴的旁角,沾了一点墨,抹不匀,也洗不掉。她当上皇后那年,宫里一半的风都是向她吹的,什么仪仗、礼仪,锦衣玉食,金玉堆着,论起牌面,那是一等一的显赫。

可谁承想,这风一转向来得太快,也太狠。宫里的人都说,乾隆对继后,起初没什么怨气,规规矩矩过了些年,只是不若当年对孝贤皇后那样殷勤贴心。其实也可以理解,人生哪有那么多情投意合?本就是朝堂上的交易和妥协。外界猜测她和乾隆再怎么不对付,明面上的排场,从来没变过。

偏偏命里有一劫,逢上了南巡江南这一出。乾隆带着她和太后浩浩荡荡巡游,说是体恤民情,其实也无非是皇家的春游。可谁知,南巡归来,皇后忽然性情乖张,人也神情恍惚。宫里人私下咕哝,说她在杭州做了什么出格的事。有人闲言碎语,说是疯了一场,也有人笃定地说,她在太后面前没了规矩,让乾隆下不了台。

断发那天的事,最传奇。到底是她一怒剪下青丝,是以死相逼,还是只是昏沉间的糊涂?没人再能说得清。史书悄悄翻篇,宫门关得死死的,那拉氏的名字也就成了雷池。

人都说皇后断发,是“极刑”,是大逆不道。可没见过血流成河,也没人绑她送上大殿——只是她从此被“请进”冷宫,仍在翊坤宫后殿,“疗养”。这个“养”字,听来令人牙酸,其实只是软禁。太监宫女都派得精打细算,就留了两三个照应,饭菜依旧皇后规格,架子倒挺足。可这一种孤零,是谁也懂的。深宫里,最怕寂寞。

外头风声渐息,皇帝热衷避暑、打猎,乾隆好像也不再把她放进眼里。除夕新年,冷宫的灯火从不盛大,月光照来,也准是清冷得很。

三十一年七月十四,也就是个鬼节的前夜,皇后悄无声息地去了。没人唱挽歌,宫里也没急着宣扬。乾隆还在热闹地打猎,听了报丧,也只是让他们赶紧安排,让永璂(她的儿子)回京,穿孝料理。

再往后,所有丧礼规矩都变了味。名义上说是以皇贵妃例办理,但其实名不副实。皇后本该大典、举哀,王公大臣、内外命妇都要前来祭奠,可轮到那拉氏,全免了,只有儿子和儿媳在旁边,做个样子,穿个孝。葬礼的银子也抠——两百多两,随便哪个八旗贵人葬礼都不止如此,更别谈皇后。

再说棺椁。皇贵妃该用金丝楠,讲究的不得了,可她的棺椁,一听就是杉木,低得不能再低了。杠夫本应九十六人,这回只找了六十四个,赶着事儿似的,对付着抬过去。棺椁素面朝天,没有漆饰,连最基本的“面子工程”也没给留。

墓地么,就更别提。没有为她专门造寝陵,没建宝顶,她连魂都被塞进了别人家。最后,就葬在纯惠皇贵妃地宫里,夹着别人棺椁一侧,像个借宿的外人。以后再没什么祭祀、庙号,该有的仪式一样没给。她的图画、神牌、相关祭礼,该销毁的销毁,该扣下的全留白。清明中元,没人上香。不只是失宠,简直就是人间蒸发。

最令人唏嘘的还不是这些。永璂,生母去世了,本应服丧百日。但乾隆根本没给这个机会,叫永璂穿了十来天孝衣,就让他回圆明园去读书了。你说这亲缘,淡如水也就是这么回事。更惨的是,全族也跟着遭殃,被拖到镶蓝旗,从正黄旗顶子上摔下来,辉发那拉一家算是彻底没落。

你再往后查,档案上都只字不提她入葬日期、葬在哪里、有没有神牌。她的个人史书记录,全都留白。硬是让一个皇后活生生被掐掉了后路,死后连魂都被人捏着。

时间一直到了民国,纯惠皇贵妃的地宫第一次被盗后,地宫里乱作一团。那些年头,王朝易主,狗血故事天天有。到了1981年,这座地宫才被文物工作队的几位师傅,用半夜三更的力气小心挖开,是不是命运捉弄,都说不清。

推石门、钻小洞,这些人都为头颅骨和骨骸劳心劳力。地宫里早没了什么随葬品,只两具头骨和几块骨头,静静塞在角落。两副头骨凑一起,没人分得出哪个是那拉氏,哪个是纯惠皇贵妃。事到如今,贵妃皇后头骨听天由命,也没谁再在意那些斤两。

传说中那拉氏长得颇有气度——满族女人的高骨鼻梁、轮廓分明的脸,照片还能看出嘴唇厚,眼睛有点大,耳根带反骨。倒不是史书里那类“温婉顺从”,反倒更像是真实的女人。身量也高,比乾隆还显高几公分。有时我会想,宫墙那么高,要走出来得多大的勇气啊。

她这一生,生过三个孩子,混了三十多年宫里风雨。老太后赏识过她,百官都称她文静端庄,哪怕最后被打入冷宫,也没听她哭喊。或许在那个夜深时分,她已认命;也可能她的剃发,早是对命运最后的抗争。就像老话说的,无情最是帝王家——人间隐痛,连天听都嫌啰嗦。

后人开棺,只能用些骨头碎片,描个“复原图”,凑合着想象她的模样。这副“脸”,瞪着我们,像是在问:你们看见的,是不是我?

人被历史删得干净,倒也简单。可细节永远会溜出来,像风里的一根发丝,飘来飘去,叫人忘不掉。你说,命运能有多刻薄?或许每个站在高处的人,都要做好跌到底线的心理准备。宫墙里外,是非真假,今天讲一遭,明天就又成了别人的故事。

有时候,我会忍不住多事——要是那拉氏不是皇后,不自剪青丝,会不会有另一个结局?可宫里头,没有如果,一切都只认结果。也许,这世上最孤独的事,不是无声无息地死去,而是连做成“一个人”都要被人刻意遗忘——连骨头都不敢姓自己的名字,连魂都没处安顿。

说到底,辉发那拉氏,不过是乾隆那本日记里的一行——读了,会忘。不读,她仿佛就没来过这个世界。风停了,故事散了。可她那把剪下的发,和夜里冰冷的骨,都是真真切切,为后世留了一点念想。

至于她的样子?还在岁月的地宫里歪着头,或许是在等一个清明,有人端碗酒,给她烧张纸钱,然后温柔地唤一声:“皇后娘娘,回家吧。”

来源:林中聆听的访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