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二院骨科成功实施高难度脊柱恶性肿瘤全脊椎整块切除重建术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8-27 16:52 2

摘要:近日,南京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常州二院)骨科成功为一名55岁的脊柱恶性肿瘤患者实施了全脊椎整块切除重建术(Total En Bloc Spondylectomy, TES)。这场被誉为“刀尖上的舞蹈”的手术,不仅完整切除了侵蚀胸椎的肿瘤,更在术后一周内帮助患

近日,南京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常州二院)骨科成功为一名55岁的脊柱恶性肿瘤患者实施了全脊椎整块切除重建术(Total En Bloc Spondylectomy, TES)。这场被誉为“刀尖上的舞蹈”的手术,不仅完整切除了侵蚀胸椎的肿瘤,更在术后一周内帮助患者重新站立,标志着常州二院在脊柱肿瘤诊疗领域已迈入国内领先行列。

病情复杂:

肿瘤侵蚀椎体,传统治疗面临挑战

患者张女士(化名)既往有肝脏肿瘤病史,近日因腰背部剧烈疼痛伴活动受限2月入院,此前已卧床2个多月无法下地,夜间痛感尤为明显,生活质量严重下降。磁共振检查发现其胸12椎体转移性肿瘤,肿瘤已侵蚀约75%椎体并累及椎弓根、椎板。

南医大三附院(常州二院)延陵院区骨科病区副主任蒋羽清介绍,脊柱恶性肿瘤是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和健康的疾病。传统的经瘤分块切除方式,术后局部复发率高,疗效欠满意。目前国际公认的最佳方案——全脊椎整块切除重建术(TES),要求在肿瘤边缘外以整块的形式将存在于一个脊椎间室内的肿瘤及其周围卫星微病灶完整切除,如同将一个‘定时炸弹’从布满大血管、神经和脊髓的‘雷区’中完整取出,该方法可以完整切除肿瘤,减少肿瘤复发,对于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然而,由于脊柱前方紧邻胸、腹主动脉、腔静脉等大血管及内脏结构,两侧走行神经根,后方毗邻脊髓结构,如何在这有限的手术视野里,完整的暴露并切除椎体、重建脊柱结构等,对手术医生的技术和心理都是一种挑战,是一种高难度手术方式,目前国内仅有少数顶尖骨科中心能够常规开展。

攻坚克难:

多学科联合协作,4小时精准整块切除

面对这一挑战,二院迅速启动多学科协作(MDT)机制。骨科联合血管介入科、麻醉科、影像科、肿瘤科、重症监护科等多个相关科室,组织了一场全面深入的多学科术前讨论,各科专家针对患者病情进行了细致分析,共同制定了一套科学合理、精准有效的手术方案,力求为患者提供最安全、最优质的治疗。

为确保手术安全,介入科副主任王凯团队在术前一日先行为患者实施经皮肋间动脉栓塞术+腰动脉栓塞术,最大程度降低了术中出血风险。

手术当日,在常州二院骨科名誉主任徐南伟的现场指导下,蒋羽清主刀,带领团队将手术分四步精准推进:首先经后路手术,进行后路脊柱椎弓根固定、脊柱稳定;其次,按照术前计划在肿瘤组织外进行椎弓根、椎板的截骨,完整取出后方结构;随后,分离肿瘤椎体毗邻的肋骨、椎间盘、胸膜、前方血管等结构,将肿瘤椎体完整取出;最后,放置前方人工椎体支撑重建稳定性,后方钉棒固定。手术顺利完成,手术共历时4小时,术中出血1400ml,术后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按时苏醒。

快速康复:

术后一周重新站立,重拾生活希望

此次手术的顺利实施,不仅体现了常州二院骨科在脊柱外科领域的先进技术水平,也彰显了多学科协作在救治疑难病例中的重要作用。依托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患者术后24小时即开始床旁康复训练,第3天佩戴支具坐立,第7天在骨科专科护士指导协助下地行走。预计3个月后可逐步恢复日常轻体力活动。术后影像复查显示,患者内固定与人工椎体位置良好,肿瘤无残留。

张女士激动地表示:“本以为余生要在轮椅上度过,现在能重新站起来,真是奇迹!”蒋羽清也提醒公众,持续性夜间腰背痛需警惕脊柱肿瘤的可能性,建议尽早就医排查。

目前,南医大三附院(常州二院)骨科已常规开展脊柱专病门诊、脊柱微创门诊及周末假日专家门诊,致力于为患者提供规范化、高水平的诊疗服务。未来,医院还将进一步融合3D打印、人工智能等创新技术,推动脊柱外科向精准化、智能化方向发展,为更多疑难脊柱疾病患者带来康复的希望。

来源:夜柒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