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乡村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千年的历史记忆和民俗风情。四川省美术馆“民艺·乡愁”——2025年四川民间工艺精品展正在火热展出中,迎来了络绎不绝的参观者。
“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乡村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千年的历史记忆和民俗风情。四川省美术馆“民艺·乡愁”——2025年四川民间工艺精品展正在火热展出中,迎来了络绎不绝的参观者。
展览以“编织类和雕塑类”为主题,一共展出作品共112件,其中编织作品52件,含竹编、绳编、草编、棕编等7个种类,雕塑作品60件,含木雕、根雕、竹雕、核雕、面塑、泥塑等18个种类。从细腻精湛的面塑工艺、斑斓繁复的编织展品到刀法流畅的精工雕刻,再到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带来的代表性非遗传承项目以及新人新作,突出“乡土乡情”的精神内核,旋律昂扬向上。
展览以“经纬岁月”和“千凿神功”两个展览篇章传达故乡故土的质朴灵动、镂刻巴蜀文明的底蕴匠心、展现东方美学的韵味智慧、彰显时代传承的新生蝶变。同时,这次展览在民间工艺的物用功能、材料技术、审美趣味、展陈方式上都有进一步的突破和创新,作品整体蕴含了丰富的造物思想、审美意识、工匠精神、技术能力和伦理观念。
在展馆中,精美的雕塑、编织作品吸引了众多参观者驻足观赏。带着孩子来看展的外地游客张女士告诉记者,她对于展览中的蛋雕印象非常深刻:“孩子马上要开学了,成都博物馆和四川省美术馆是在成都的最后一站,在现场看到精雕细琢的工艺,不得不感慨手工艺术的美。”
叶牧天作品《采花扑蝶》
来自青羊的市级非遗成都皮影戏代表性传承人、四川省工艺美术大师叶牧天在这次展览中带来了皮影雕刻作品《采花扑蝶》,作品遵照传统成都大皮影规制特点,结合当代审美,对纹样、身段作出适当改进,使得操纵表演时能达到翩翩起舞的效果。在叶牧天看来,手艺人肩负着将优秀传统文化代代相传的责任,希望通过展览等方式让年轻人深入了解四川本土文化,感受到民间手工艺的魅力。
唐倩竹作品《蜀光影戏·锦城拾喜录》
记者在现场看到,叶牧天的学生、青羊区的区级非遗成都大皮影制作代表性传承人唐倩竹的作品《蜀光影戏·锦城拾喜录》也入选了本次展览,通过成都皮影独特的牛皮雕刻镂空技艺,再现百年前锦城婚俗场景。
据悉,展览一直持续展出到9月7日,与此同时,展览还设置了5场公教活动和双语翻译,推动品鉴交流,突出“沉浸体验”动态展示,发挥优秀文化惠民,让民间文艺走进大众生活,加大传播力度,为广大家长孩子带来距离更近的民间文艺打卡体验。
来源:锦绣青羊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