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乱象到标准”——建陶行业的这一小步,是消费者的一大步?| 华夏新闻会客厅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8-29 14:25 2

摘要:8月18日,国务院第九次全体会议提出,要通过激发消费潜力和清理消费领域限制性措施,培育服务消费和新型消费等新增长点。这一战略为消费市场的健康发展指明了方向。

本报记者 张蓓 见习记者 黄指南 佛山报道

8月18日,国务院第九次全体会议提出,要通过激发消费潜力和清理消费领域限制性措施,培育服务消费和新型消费等新增长点。这一战略为消费市场的健康发展指明了方向。

然而,近年来,部分消费领域陷入“内卷式”竞争,非理性价格战和虚假补贴等短期手段层出不穷,虽然看似让消费者获得优惠,但却带来了过度消费和潜在风险,长期损害消费者利益。

对此,广东省市场监管局与省消委会联合发布“反内卷”消费提示,提醒消费者警惕市场套路,推动行业协会与龙头企业共同规范市场行为,打造公平有序的消费环境。

在此背景下,陶瓷行业也正迎来服务模式的转型升级。8月23日,《华夏新闻会客厅》直播节目邀请了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副会长宫卫与广东简一陶瓷有限公司副总裁胥子毅,围绕“陶瓷砖密缝铺贴技术”的应用展开讨论。

两位专家深入分析了家装领域陶瓷铺贴技术的热点与难点,并探讨了行业在标准化建设与企业运营中的挑战与机遇。

藏在瓷砖下的“隐形工程”困局

记者经小红书平台以"瓷砖"为关键词检索发现,在相关20篇搜索结果中,具有消费者负面评价及问题曝光性质的笔记占比达30%以上。

这侧面揭示出当前瓷砖行业面临的严峻现状:若脱离社交媒体渠道观察,外界难以充分认知消费者与瓷砖经营主体间已呈现显著紧张态势的市场关系。

当前市场环境呈现供需失衡特征,行业规模收缩与产能结构性过剩现象并存,由此加剧市场竞争内卷化程度。值得注意的是,在消费需求整体下行趋势下,终端消费者对瓷砖产品质量标准及配套服务体验的期望值却持续走高。

作为建筑装饰领域的关键组成部分,瓷砖铺装工程虽被普遍视为整体装修效果的"形象展示工程",但该施工环节恰恰成为消费者投诉事件的高发领域。

设计图上的连纹密缝效果,落地后却因缝隙不均、空鼓翘边沦为“买家秀与卖家秀”的翻车现场。这背后,不仅是施工技术的参差,更暴露出行业长期“重产品轻交付”的顽疾。

“消费者看到的只是最终铺贴效果,但背后是设计、加工、运输、辅料、铺贴、验收等十余个环节的环环相扣。”简一集团副总裁胥子毅的回答,道破了瓷砖铺贴质量不稳定的根源。

当消费者为“缝隙过大影响美观”“铺贴后空鼓脱落”烦恼时,实际遭遇的是一套复杂“隐形工程”的系统性风险。而传统家装模式中,这些环节分散于不同主体,责任边界模糊,最终压力全落在终端消费者身上。

从“卖产品”到“卖空间解决方案”

当前市场环境下,消费需求呈现显著分化态势。消费者对瓷砖产品价格的敏感度持续攀升,与此同时,其对产品品质及全流程服务体验(涵盖售前咨询、售中支持及售后服务)的标准亦同步提高。

行业竞争日趋白热化,导致瓷砖产品利润率持续走低,整体质量水平随之承压下行。在经营成本持续攀升的背景下,部分经营者为维持盈利水平,被迫压缩服务投入,个别商家甚至存在为促成交易而实施消费误导的不当行为。

今年5月,《陶瓷砖密缝铺贴工程技术规程》团体标准的出台,被视为行业转型的关键转折。

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副会长宫卫的解读透露出深层逻辑:“80、90后乃至00后消费者要的不是单一瓷砖,而是‘所见即所得’的美好家体验。”

过去,行业以产品交付为终点,如今必须延伸至“材料+服务”的全链条——标准不仅框定了密缝铺贴的作业规程、施工规范与验收底线(如缝隙控制精度),更倒逼企业从“制造商”向“空间解决方案服务商”转型。

“好房子需要好材料,更需要好交付。”宫卫强调,这是对消费迭代的回应,更是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

服务化制造不是终点而是起点

作为标准的首批推动者,简一用“5A密缝铺贴”重新定义了服务内涵。胥子毅透露,这并非简单的“缝隙做小”,而是一套涵盖服务文化、组织建设、标准体系、数字化平台及瓦工群体的完整生态。

胥子毅坦言:“我们花了大量精力提升瓦工的归属感——他们才是最终效果的‘手艺人’。”

通过“瓦工之家”培训体系与价值观引导,简一将“把困难留给自己,把简单留给客户”的理念注入服务链条;同时依托明码实价、董事长直通车等机制,将服务范围从铺贴延伸至选材设计、售后保障全流程。

“0.5毫米是基础,但我们能做到0.2毫米甚至更极致的密缝,这背后需要瓷砖原片品质、施工精度与服务的三重支撑。”胥子毅直言,5A标准的终极目标,是让“缝隙越小,人心越近”。

访谈中,“服务化制造转型”成为高频词。

宫卫指出,协会将持续推进“服务评级”“交付评价”等制度性标准,推动行业从“单点突破”转向系统性能力提升。

胥子毅则将简一的5A服务定义为“起点”——未来不仅要拓宽服务范围(覆盖设计、成交到售后的全周期),更要通过严苛标准(如更小缝隙精度)与口碑沉淀(从工地质量到整体体验),构建“体验驱动型制造”的长期优势。

“责任是我们的基因,客户至上与推动行业进步,是我们不变的使命。”一块瓷砖的缝隙,丈量着行业的转型深度。胥子毅如是说道。

当“服务”成为核心竞争力,当“人心之近”超越“缝隙之小”,这场始于瓷砖的服务革命,终将重塑中国家居消费的信任基石。

责任编辑:张蓓 主编:张豫宁

来源:华夏时报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