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荣光洒满神州时,鄂西北有一片承载着“忠勇”历史的土地,在这里有一块高耸入云的纪念碑无声诉说着抗日名将张自忠将军血洒疆场的故事,这里就是张自忠将军的殉国地——湖北省宜城市。如今,宜城市检察院的检察干警携法治之责、怀敬畏之
当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荣光洒满神州时,鄂西北有一片承载着“忠勇”历史的土地,在这里有一块高耸入云的纪念碑无声诉说着抗日名将张自忠将军血洒疆场的故事,这里就是张自忠将军的殉国地——湖北省宜城市。如今,宜城市检察院的检察干警携法治之责、怀敬畏之心,以公益诉讼为笔,在这片红色土地上续写传承抗战精神的履职篇章,让不朽的抗战荣光在新时代熠熠生辉。
山河铭记:
十里长山藏忠魂,宜城处处是丰碑
踏入宜城,就像翻开一部浸满热血的抗战史书,每一寸土地都在诉说着英雄的故事。1940年5月,枣宜会战的炮火撕裂了宜城南瓜店十里长山的宁静,时任国民革命军第33集团军总司令的张自忠将军,率部与日军展开殊死鏖战。弹尽粮绝时,他仍高呼“杀敌报国”,最终倒在冲锋的路上,用生命践行了“我死则国生”的铮铮誓言。
为缅怀这位民族英雄,宜城曾更名为“自忠县”,而散落全境的抗战纪念设施,更是历史最鲜活的见证:田家集大捷烈士纪念碑前,仿佛还能听见当年战士们冲锋的呐喊;宜城市烈士陵园内,苍松翠柏环绕着长眠的英灵,风过枝叶的轻响,似在诉说他们未竟的理想;南瓜店杏仁山遗址上,二十余座烈士雕像保持着持枪冲锋的姿态,凝固的身影里,藏着永不熄灭的斗志。
宜城境内16处烈士纪念设施,如同串联起历史的红色珍珠,将那段血与火的岁月清晰呈现。它们是不可复制的“历史活化石”,更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灯塔——提醒着每一个到访者:脚下的和平土地,是英雄用鲜血浇灌;眼前的安稳生活,是先烈用生命换来。
检护英魂:
公益诉讼筑屏障,捍卫英烈守净土
岁月会磨蚀碑刻的字迹,风雨会侵蚀遗址的轮廓,但英烈的尊严绝不能在时光中褪色。近年来,随着时光流逝,部分烈士纪念设施因年久失修出现裂缝、风化,个别建设项目甚至一度逼近纪念地核心区,英雄安息的净土面临被“惊扰”的风险。“绝不能让英烈的荣光在我们这代人手里被埋没!”宜城市检察院主动扛起责任,为英烈筑起坚不可摧的保护屏障。检察干警的足迹遍布宜城山野,让一处处抗战印记重新焕发生机。
风电项目基坑挖掘浇灌状
回填后的新貌
2020年8月,一场“守护英烈安息地”的紧急行动在张自忠纪念园展开。检察官接到反映,某异地风电项目竟在将军纪念园附近破土施工,基座位置在张自忠将军殉国处纪念碑北侧的山脊处,直线距离仅有150米,重型机械的轰鸣、扬起的尘土,即将安装的风电,将极大破坏纪念园历史风貌。“必须立刻停止施工!”宜城市检察院连夜组建专项工作组,一边紧急对接施工企业,一边跨区域联动职能部门,带着《英雄烈士保护法》条文、纪念园保护规划等资料赶赴现场。从法律责任到精神意义,从历史价值到后世影响,检察官反复沟通、耐心释法,最终推动企业调整建设方案,在48小时内主动放弃原建设点位并回填基坑,让英烈安息地恢复了宁静。
整改前
整改后
这样的守护从未停歇:板桥店镇30余处破损的纪念碑、烈士墓被逐一修缮加固,重现当年战斗风貌;小河镇四六烈士陵园清除了杂草、修缮了围墙,增设了纪念标识;南瓜店杏仁山的烈士雕像经专业修复,重新挺直了“脊梁”……每一处新生,都是检察人用担当书写的答卷。
南瓜店战斗遗址(新华网 史靖 摄)
今年恰逢抗战胜利80周年,宜城市检察院的保护工作再升级。不久前,检察干警在乡村走访中发现一块深埋荒草的石碑,碑体上“陆军第三十军第三十一师襄西战役阵亡将士纪念碑”的字样虽斑驳,却仍透着悲壮。检察官通过查阅乡土志、咨询志愿者、召开听证会、共商保护方案,推动行政机关将其纳入文物普查范围,让这块沉睡数十年的纪念碑重新“站立”,向世人讲述襄西战役的壮烈历史。
村民现场指认该碑发现位置
宜城市检察院会同宜城市文旅局对纪念碑
进行实地调查
宜城市检察院召开听证会
薪火传承:
党建业务淬初心,抗战精神照检徽
“张自忠将军说‘军人的天职是为国效死’,而我们检察官的天职,是用法治守护好这份用生命换来的和平与记忆。”在宜城市检察院,这样的信念不是口号,而是融入日常的行动。
为让红色基因真正“活”起来、传下去,宜城市检察院创新“党建+业务”融合模式,把纪念园变成“思政课堂”,把英烈事迹变成“检察教材”。主题党日活动时,检察干警来到张自忠纪念园,在将军雕像前重温入党誓词;新入职干警的“第一课”,永远是“走抗战遗址、听英烈故事”;检察官还会带着公益诉讼案卷走进纪念馆,在历史场景中对照案件——当案卷里“破损文物的照片”与纪念馆里“抗战时期的史料”重叠时,守护抗战遗产的责任感便愈发强烈。
不仅如此,宜城市检察院还与张自忠纪念馆共建“公益诉讼英烈保护联系点”:定期联合开展巡查,及时发现并解决保护问题;邀请纪念馆讲解员为检察干警讲授抗战历史,让检察工作更添“红色温度”;同时,检察官也走进纪念馆,为参观者讲解《英雄烈士保护法》《文物保护法》,让“依法护英烈”的理念融入更多人心中。有青年干警在日记中写道:“每次站在张自忠将军雕像前,都觉得手里的检察权格外沉重——我们守护的不只是一块石碑、一处设施,更是一个民族的集体记忆,是能让后人挺直脊梁的精神力量。”
八十年岁月流转,十里长山依旧苍翠;八十年精神传承,英雄故事从未褪色。在宜城这片红色土地上,“检察蓝”与“中国红”交相辉映:一面是法治的刚性守护,让每一处抗战纪念设施都得到妥善保护;一面是情感的深情传递,让每一段英烈故事都能代代传颂。
青山无言,见证忠魂不朽;检察担当,守护精神永续。站在抗战胜利80周年的新起点上,宜城市检察院将继续以法治为盾、以初心为炬,守护好红色根脉,传承好英雄精神,让烽火岁月的记忆永远鲜活,让伟大的抗战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
来源:宜城检察
来源:宜城市人民检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