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刚预订5万吨澳油菜籽,加省长急宣布将访华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8-29 13:37 2

摘要:据英国路透社、加拿大广播公司(CBC)等消息,加拿大主要粮食产区萨斯喀彻温省省长斯科特·莫伊放出话来,准备几周内动身访华,还盼着在年底前再争取一次接触。另一边,贸易商传出信号——中国企业已预订约5万吨澳大利亚新季油菜籽,这是自2020年以来头一次从澳洲下单。这

据英国路透社、加拿大广播公司(CBC)等消息,加拿大主要粮食产区萨斯喀彻温省省长斯科特·莫伊放出话来,准备几周内动身访华,还盼着在年底前再争取一次接触。另一边,贸易商传出信号——中国企业已预订约5万吨澳大利亚新季油菜籽,这是自2020年以来头一次从澳洲下单。这两个信息凑在一起,大家就懂了:中方把规则立住,把供应链铺开,加拿大这才发现事态紧了,开始加速“灭火”。

莫伊在记者会上说,会在最近几周到中国就油菜籽问题寻求会谈,还请求联邦政府拿出扶持办法。话说得很着急,姿态也放低。为什么此时此刻这么心急?因为对加拿大来说,油菜籽是硬核产业,萨斯喀彻温省更是核心产地,产业链上连着农场、压榨、物流、出口商,背后是大量就业和税收。一旦中国市场收紧,加拿大国内就会“连锁反应”。

更关键的是,中方这次不是停留在口头,而是落实到制度。商务部去年9月9日立案调查,今年作出初裁,认定原产于加拿大的进口油菜籽存在倾销,国内产业受到实质损害,而且两者之间有因果关系。随后决定采取临时反倾销措施,从8月14日起执行,要求进口环节缴纳75.8%的保证金。这条线一落,意味着加拿大油菜籽出口到中国的成本陡升,竞争力瞬间被削弱。

商务部的公告把细节写得很清楚:被调查产品名称是“油菜籽(油菜子)”,税则号对应12051090、12059090;征收方式是保证金,从价计征,还明确了计算方法和增值税处理。程序上是按《反倾销条例》一步步推进,立案、调查、初裁、临时措施,条理分明,公开透明。用大白话讲,规则摆在台面上,怎么执行一条条写清楚,大家都看得懂。

有的人会问,这是不是一刀切?不是。临时反倾销本身就留了“调节阀”,后续会根据调查进程、各方反馈和政策互动进行评估。这种做法的好处是,既维护国内产业,也为谈判留空间,不把路堵死。

在制度工具之外,中方还做了另一件很现实的事:多元化采购。路透社和新加坡贸易商的信息提到,中国企业预订了约5万吨澳洲新季油菜籽。体量不算大,却很关键。这是一笔“试单”,接下来还会不会有更大的订单,要看这次“试单”的结果了。

很多加拿大业内人士担心,中国的临时反倾销措施如果维持下去,对华出口可能会接近“归零”。这不是夸张。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油菜籽进口市场之一,也是加拿大油菜籽的最大买家。加拿大农业部披露,2025/26年度产量预计在1780万吨,过去一年对华出口价值接近50亿加元。这么大的“口子”,突然面临成本重估和订单转移,压力可想而知。

市场反应比话更快。消息发布当天,油菜籽期货一度下跌6.5%,触及四个月新低。这会儿正赶上收割季,仓里是货,船要去哪里,买家怎么结算,压榨厂怎么排产,贷款怎么续,保险怎么报,运输怎么调度,都是一个个现实问题。价格下滑、现金流收紧,就会连带影响农民收入和企业经营,时间拖得越久,伤口越难愈合。

中方这次反倾销不是临时起意。背后有一个更长的时间线。去年10月,加拿大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100%关税,对中国钢铁、铝制品加征25%关税;今年7月又对中方钢材再加25%,还设了年度进口配额。这一系列动作,政治表态很强烈,但产业后果需要承担。中方则是按规则出牌,依据国内法律启动调查,拿出初裁结论,然后用临时措施进行“对冲”。

与此同时,中方还在其他品类上采取过反制措施。之前对原产于加拿大的菜籽油、油渣饼、豌豆加征过较高关税,对水产品和猪肉也有加征。这些动作的目标很清楚:维护国内产业安全,稳定市场预期。

加拿大国内反应很强烈。省长莫伊要访华,联邦农业部长表达支持产业,反对党批评政府“应对不力”,不少民众质问:中方的反倾销调查从去年9月就开始了,这一年都在忙什么?话虽直白,但问题扎心。大家最担心的,是市场份额被其他供应国接走,一旦让出去,再想拿回来就太难

加拿大省长说,想在年底前再争取一次机会。这句话有分量,但要落地,得看前提。在多次沟通中,中方释放过明确信号:如果加方取消对中国产品的歧视性关税,中方反制措施可以调整。这就是钥匙,摆在门口。换句话说,光靠访华“走流程”意义有限,关键要拿出政策层面的诚意。

这不是难题,也不是面子问题。规则走到哪一步,政策就退或进到哪一步,都是有迹可循的。把歧视性关税退回来,双方坐到桌子上,才能谈临时措施如何优化、节奏如何安排、标准如何对接。否则,再好的访问行程,也很难触及根本。

这次事件给加拿大也提了个醒。一个靠大宗农产品吃饭的产业,最好别绑在外部政治旋律上。关税可以表达态度,但账本要有人来买单。把贸易伙伴当作对手,短期能赢掌声,长期会伤根基。

中方这次动作,确实击中了关键。75.8%的保证金,把价格体系重构了;5万吨澳洲订单,把替代通道打通了。

很多人关心,年底前会不会出现转机。答案不靠猜,靠行动。加方如果愿意把对中国产品的歧视性关税撤下来,谈判空间就出现了;加方如果不动,临时反倾销就有正当性继续维持,澳洲和其他来源的份额就会继续扩大。

这场博弈已经走到了一个清晰的阶段。中国用规则把底线守住,用多元化把通道打开。加拿大想要“年底前再给次机会”,请把诚意拿出来——把关税从歧视性回到合理区间,把对话从喊口号回到真动作。到那时,临时反倾销的阀门怎么开、开多大、开多快,大家坐下来都好谈。

来源:大国剑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