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梓古轩的展位上,一套仿古重印的《绛帖》吸引了众多观众驻足。翻开书页,墨香扑鼻,纸质古朴,仿佛穿越时空,与古人对话。这套《绛帖》的逼真,得益于梓古轩在“印刷水性墨”和传统麻纸制作工艺上的技术突破。企业负责人郭安民自豪地表示:“我们实现了从‘视觉性’仿真到‘实质
8月25日,在第七届山西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山西梓古轩水墨印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梓古轩”)亮相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展区,展示其在古籍“实质性”真仿领域的卓越成就。梓古轩致力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经典,凭借自主研发的“印刷水性墨”和“纯生物麻纤维环保制浆法”,成功仿印了《绛帖》《四美图》《兰亭序》等传世古籍。
千年古籍再现光辉
在梓古轩的展位上,一套仿古重印的《绛帖》吸引了众多观众驻足。翻开书页,墨香扑鼻,纸质古朴,仿佛穿越时空,与古人对话。这套《绛帖》的逼真,得益于梓古轩在“印刷水性墨”和传统麻纸制作工艺上的技术突破。企业负责人郭安民自豪地表示:“我们实现了从‘视觉性’仿真到‘实质性’真仿的跨越,印制的古籍可历千年而不朽。”
梓古轩的“印刷水性墨”是其核心技术之一。传统化学油墨印刷的书籍虽色彩鲜艳,但易褪色、寿命有限。多年前,郭安民参观烈士纪念馆时,看到一张1940年出版的《新华日报》因纸张脆化而字迹难辨。从那时起,他立志研发一种环保、耐久的印刷墨水。经过十余年的潜心钻研,郭安民带领团队成功开发出以传统水性墨为基料、加入天然植物剂的“印刷水性墨”。这种墨水不仅环保无污染,还具有固色、防洇、防霉的特性,完美适配宣纸和麻纸的大规模印刷需求。
梓古轩复原了古人常用的麻纸。麻纸以其吸湿性强、散失水分快、稳定性高的特性,成为古籍印刷的理想载体。历史上,保存至今的古籍多采用麻纸。然而,传统麻纸制作工艺面临原料稀缺、污染严重、效率低下等问题。为此,郭安民带领团队遍访山西麻产地,潜心研究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的融合,最终研发出“纯生物麻纤维环保制浆法”。这一技术利用弱碱性真菌处理麻纤维,避免了传统沤麻工艺的环境污染问题,制成的麻纸韧性强、不易降解,PH值控制在7.5至9.5之间,确保纸寿千年以上。
技术创新驱动文化传承
梓古轩的创新不止于技术突破。郭安民表示:“古籍印刷不仅是技术活,更是文化传承的使命。我们希望通过现代科技,让更多人能够触摸到中华文化的精髓。”在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及有关部门的支持下,梓古轩已成功仿印《绛帖》《四美图》《兰亭序》等多部古籍精品,广受国内外读者和收藏家的喜爱。这些作品不仅字迹清晰、墨香常新,还因其高仿真度和耐久性,被用作“国礼”赠送外宾及留学生,足迹遍布全球数十个国家。
此次文博会上,梓古轩宣布计划重印《赵城金藏》,这一消息引发了广泛关注。《赵城金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汉文大藏经之一,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梓古轩将利用其先进的印刷技术和麻纸工艺,力求以最高标准还原这部珍贵古籍,为中华文化的保护与传播再添力作。
非遗传承与国际化视野
梓古轩不仅在技术上追求卓越,还积极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2021年,其传统镂花模印技艺入选太原市第七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为了让这一濒临失传的技艺焕发新生,郭安民培养了以19岁大学生张宇博为代表的新一代传承人。张宇博多次代表企业参加文博会,向公众展示麻纸制作的精妙工艺,赢得了广泛赞誉。
如今,梓古轩已成为国家级、省级博物馆、纪念馆及出版社的重要合作伙伴,为其提供高品质的仿古重印服务。郭安民表示:“我们的目标不仅是保护传统文化,更是让山西纸、山西文化走向世界。” 记者 高朋 文/摄
来源:智慧生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