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响应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团中央和全国学联关于部署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安排,引导青年学子在志愿服务中践行担当,将青春能量化作滋养乡村的养分,践行 “请党放心,强国有我” 的青年誓言,同时为车田苗族乡的孩子们送
为响应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团中央和全国学联关于部署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安排,引导青年学子在志愿服务中践行担当,将青春能量化作滋养乡村的养分,践行 “请党放心,强国有我” 的青年誓言,同时为车田苗族乡的孩子们送去暑期的陪伴,为成长助力。八月,桂林信息科技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留守不‘留’志,习‘苗’亦扶‘苗’” 实践团走进桂林市资源县车田苗族乡幸福里社区 ,以青春之力开启这段温暖且有意义的 “三下乡” 之旅。
作为 “三下乡” 暑期社会实践队伍的一员,他们以志愿服务为纽带,将知识与温暖播撒在乡野间,用一场场精心筹备的活动,为当地留守儿童的暑期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让青春在基层服务中绽放出别样光彩。
画笔绘心:把向往揉进斑斓色彩里
耕耘希望,绘尽美好。为培养小朋友们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实践团进行了一场“长大后想成为什么样的人”的绘画课。在课堂上,孩子们握着画笔的手高高扬起,眼里盛着未说尽的向往。实践团成员们不急于框定线条,而是细心地蹲坐在一旁,耐心地为小朋友们答疑解惑。画笔是表达内心的桥梁,那些稚嫩线条勾勒的 “医生”“老师”“科学家”,是他们对未来的具象憧憬。那份对未来的笃定与热情,也让 “育‘苗’” 的意义愈发鲜活 —— 让孩子敢于“做梦”、清晰追梦,便是为他们的成长添上了最温暖的底色。
指尖起舞:以 “中国” 为韵感受家国暖
“一玉口中国,一瓦顶成家……” 当《国家》的旋律在场地里响起,手势舞教学便有了滚烫的主题。实践团成员们先做示范,每一个动作都跟着歌词细细拆解,要让孩子们在指尖起落间,摸到 “中国” 二字的温度。孩子们在学习中不断探索,通过手势的变化与情感的表达,将对家国的理解融入到每一个动作中,激发孩子们的爱国情感,激发他们为建设祖国和家园而奋斗的决心。
初心铸魂:以主题讲座厚植爱国情怀
启蒙爱国意识,筑牢思想根基。实践团开展了 “爱国主义” 主题讲座。讲座中,实践团成员们选取岳飞、钱学森、袁隆平三位伟人的故事,用儿童易于理解的语言进行讲述。实践团成员们通过简单的问答互动,引导孩子们思考 “爱国是什么”—— 是爱护家乡的一草一木,是尊重身边的长辈,是努力学习本领。整个讲座过程中,孩子们专注倾听,不时举手提出疑问,实践团成员们均耐心解答,让爱国的种子在轻松的氛围中慢慢渗入孩子们心间。
歌声铸魂:稚嫩嗓音, “接班人” 誓言
“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继承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 教室内,唱歌教学环节以《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为内容展开。以歌承载信念,以声传递豪情,课堂上,成员们先向孩子们讲解歌词内涵及背后的历史背景,帮助他们理解 “继承革命传统”“爱祖国爱人民” 等内容的意义。红歌的旋律与歌词像纽带,将爱国情怀转化为可感知的表达,让孩子们在传唱中加深对 “责任”“担当” 的理解,悄悄在心里埋下 “做合格接班人” 的种子。
动画共情:借影像传递爱国力量
直观传递精神,深化情感共鸣。实践团准备了爱国主题动画片《那年那兔那些事》的观看环节。成员们在旁适时轻声讲解,将动画情节与讲座中提到的爱国精神相呼应,帮助孩子们理解画面背后的意义。简短的观影过程,让爱国的情感以更直观的方式触碰到了孩子们的内心。
巧手筑梦:借科技制作激发兴趣
动手探索科学,点燃求知热情。科技小制作环节围绕手摇发电机组装展开。实践团成员们先向孩子们展示零件,讲解各部件的名称与作用,并完整演示组装流程,让孩子们对制作过程有清晰认识。
整个过程里,“分类”“固定”“嵌套”“连接” 这些简单动作,却让孩子们格外专注。这一环节的意义不止于让孩子们完成一件作品,更在于通过亲手操作,打破他们对 “科技” 的陌生感,让抽象的科学原理变得可触可感。通过这一环节,孩子们在动手中感受科学的趣味,在成功中积累探索的勇气,打开一扇望向科技世界的小窗。
从红色故事传递的家国情怀启蒙,到科创小制作激发的科学求知意识,从绘画课堂承载的未来理想勾勒,到手势舞中蕴含的家国情感表达,“留守不‘留’志,习‘苗’亦扶‘苗’” 实践团在车田苗族乡开展的系列活动所沉淀的,不仅是儿童认知视野的拓展与精神面貌的提升,更是青年学子社会责任感的强化。
愿所有孩子们在未来的日子里,眼中始终保有对世界的好奇,心中常存对理想的热忱。在课堂上汲取知识时,能记起科创制作中探索的乐趣;在面对挑战时,能想起红色故事里先辈的坚韧;在勾勒人生图景时,能延续画笔间那份纯粹的向往。让他们在成长中成为更好的自己,未来能以自身之力,为家乡、为社会添一份热、发一份光!
走近“留守不留‘志’,习‘苗’亦扶‘苗’”实践团
据悉,该团队一直以来致力打造志愿服务品牌——“红色种子”“信息青年”,形成党团共建体系,目前在册志愿者4000余人,为队伍组建提供人员保障。
团队连续四年赴车田苗族乡开展志愿服务,并于2022-2024连续三年被评为广西大中专学生志愿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重点团队”,在2023年广西大中专学生志愿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总结评定中评为“优秀团队”,2024年团队撰写《爱满“苗”乡,智启未来》被志愿青年学刊收录,并在社会实践专刊推优评选中荣获三等奖。
来源:桂小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