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3月18日至22日,由自治区卫生健康委主办、自治区皮肤病医院承办的广西健康科普技能拓展营活动(第三期)在南宁成功举办。来自全区32家卫生健康单位的100余名科普骨干齐聚一堂,以“创新协作·长效赋能”为主线,通过“拼图式分组+实战化演练”的创新模式,探索健康科普
3月18日至22日,由自治区卫生健康委主办、自治区皮肤病医院承办的广西健康科普技能拓展营活动(第三期)在南宁成功举办。来自全区32家卫生健康单位的100余名科普骨干齐聚一堂,以“创新协作·长效赋能”为主线,通过“拼图式分组+实战化演练”的创新模式,探索健康科普实践新路径,激发更多元、可持续的创作、传播活力,全面提升健康科普传播能力,此次培训创历届参与人数新高。
多维赋能
打造“用得上”的科普课堂
本期活动聚焦健康科普精准化与实效性,课程设计多维突破。特邀临床医学、传播学、人工智能等领域专家联袂授课,围绕“健康科普视频创作方法论”“医学与人文融合的跨界表达”“精准传播内容设计”等主题,解析前沿实践经验;同步引入AI工具全场景应用等科技赋能课程,为学员开拓创新视野。实战导向课程紧贴基层需求,“流量爆款视频打造”“受众需求深度洞察”等主题讲授,被学员称为“即学即用的干货宝典”,实现“学用一体、知行并进”。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刘俊就健康科普网络传播作专题指导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骨外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徐文斌,作题为《手术刀跨界摄像头:医学科普的创新表达与人文新思》的专题指导
广东省卫生健康委网站与新媒体运维小组组长陈广泰,作题为《零基础入门:DeepSeek全场景应用之“独孤九剑”》的专题指导
泸州市人民医院新媒体中心负责人陈小敏,作题为《从0到10w+:健康科普视频的实战破局指南》的专题指导
广西民族大学传媒学院硕士生导师、数十家SSCI期刊审稿人黄莉瑶,作题为《解码精准:健康传播内容何以有效传播》的专题指导
注重实践
解锁“拼图协作”科普新模式
为强化培训效果,拓展营创新采用“多专业拼图”分组模式,即均衡组建4个小组,每支队伍分别涵盖临床医生、公共卫生管理者、护理、宣传等多元领域,形成“调研—策划—执行—传播”全链条服务能力,帮助学员掌握“接地气”的科普技巧。实践活动中,学员来到地方乳业企业,通过职工健康需求调研、管理层深度访谈,针对性设计“工间微运动”“体重管理趣味问答”等场景化科普活动,覆盖生产、行政等部门;同步开展海姆立克急救法、AED使用等技能培训,以“手把手教学+情景模拟”提升职工参与度。活动中,职工反馈“健康知识原来可以这么实用”,主动加入健康知识普及队伍。学员通过实操演练,既锤炼跨领域协作能力,更推动健康科普与企业需求精准对接。
学员和导师在“技能拓展实践沙龙”中交叉点评、头脑风暴解析健康科普实践任务清单,完善健康科普实践方案
学员到地方乳业企业开展健康知识技能讲授和互动体验
成果展示
推动健康传播服务效能提升
经过五天四夜的高强度实训,学员累计产出拓展营日志视频4部、互动课件4套、企业健康实践活动方案6份。聚焦企业需求,团队结合调研成果,为企业优化健康知识表达提供专业建议:针对乳业职工健康管理,设计“场景化健康提示”方案;围绕健康文化创建,提出“健康科普融入产品包装设计”等可行性路径,助力企业构建科学规范的健康文化生态。
各组学员进行拓展营日志展播,在“健康茶话会”中复盘总结经验
各组学员进行拓展营日志展播,在“健康茶话会”中复盘总结经验
健康科普传播需要引导全社会的参与热情,在广泛人群中有效触达。“从需求分析到方案落地,每一步都需兼顾专业性与可操作性,这种实战模式让我们真正成为群众与医学知识的‘桥梁’!”梧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学员表示。大化瑶族自治县人民医院学员则认为:“跨界协作不仅输出了专业建议,更与企业共同探索了健康科普的落地路径,这比单纯理论学习更有意义。”此次活动以“拼图协作+实战演练”的创新模式在学员中引发热烈反响,为健康广西科普人才队伍建设注入新动能。
学员结业合影
自2023年以来,广西健康科普技能拓展营已连续成功举办三期,有效提升了参训学员的健康科普传播能力,推动了健康科普工作的持续优化。下一步,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将聚焦民众健康需求,积极探索健康科普新模式,不断提升“健康科普技能拓展营”品牌建设,通过健全培训机制、强化跨专业协同、拓展行业联动,着力打造“善策划、精传播、解民需”的复合型科普人才队伍,搭建“健康科普资源平台”,开展线上线下融合传播,推动优质健康科普资源下沉基层,进一步拓宽健康科普内容触及面和接受度,切实提升全民健康素养,让科学健康理念扎根群众生活,为健康广西建设添彩。
来源:两广大地那些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