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选》:人在什么时候会大彻大悟?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8-27 16:42 1

摘要:一天夜里,他猛然从石棺中跳起来,仰天长啸,从此悟透了“圣人之道,吾性自足!”,真理不在外物,而在本心,后来,就有了心学。

1506年,王阳明得罪了权宦刘瑾,被贬至贵州龙场。

一天夜里,他猛然从石棺中跳起来,仰天长啸,从此悟透了“圣人之道,吾性自足!”,真理不在外物,而在本心,后来,就有了心学。

1833年,曾国藩22岁,这一年,他第六次科举落榜,被当众羞辱,“文理太浅”,后来好不容易当了翰林,又被讥笑“枉称读书人”,再后来,在湘军惨败时,差点自杀成功,多次折辱,让他彻悟:“刚强易折,柔韧长存”。从此收敛锋芒,以“扎硬寨,打呆仗”的韧性剿灭太平军,成为一代名臣。

时间来到1912年,19岁的毛泽东,由于频繁退学,被父亲断绝了生活费,就只能去长沙图书馆栖身。寒冬腊月,每天啃红薯充饥,却读完达尔文、卢梭的著作,在日记中他写道:“我像牛闯进了菜园,拼命啃食!”

正是这段饥寒交迫的岁月,让他从“教育救国”转向探索“改造中国与世界”的根本道路,探索“宇宙之大本大源”,最终在《共产党宣言》中找到答案,从此一生,实践马列主义。

所以,关于这个问题,人如何大彻大悟呢?大约有这么几点。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没有在深夜流过泪的人,不足以谈人生。

只有苦难,才能逼我们走出舒适区,走出的过程,就是让自己蜕变的过程。

正如《实践论》所言:

“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从感性认识而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而能动地指导革命实践,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论,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

实践和苦难,是觉悟的基石,没有经历这些,就没有真正的认识。

所以,遇到苦难时,反而应当庆幸,你正走在大彻大悟的路上了。

创业失败的人还不少,当然还有考公不顺利,职场晋升等等各种挫折。

实际上,不管哪种失败,都是我们弥足珍贵的经验。

教员说,我们是靠总结经验吃饭的,这就是我们最常见的老师。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失败后的大彻大悟,就是这种“从头越”的勇气,这种勇气让你失败中崛起。

所以,当失败时,坐下来,想一想,或许会发现,自己比以前更清醒、更坚定。

除了上面所说的外在情况,内在的学习和反思,也能带来大彻大悟。

教员在任何时候所体现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就是一种大彻大悟的表征,这与他读了几万本书,是分不开的。

所谓“掌上千秋史,胸中百万兵”,从宇宙看世界,世间万事自然微不足道。

翻过雪山,更喜岷山千里雪,惨烈战役过后,战地黄花分外香。

因此,多读书,多思考,多静下来,这些安静的时刻,让我们有一个契机,能够深入自己的内心。

而通过阅读经典,我们吸收前人的智慧,从而看透事物的本质,觉悟,就会悄然到来。

有时候,大彻大悟不是来自个人经历,而是由外部事件触发。

比如战争、疫情、自然灾害或社会变革,这些超级大的事件,会震动整个社会,让许多人同时被迫去醒悟。

历史的大逻辑,迫使我们,从个人小世界中走出来,看到更大的图景,背负更大的使命,从而带来集体的觉悟。

老一辈革命家,走上革命的道路,大的背景是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像南京照相馆所描述的一样,普通人连猪狗都不如。

必须有人前赴后继,为这个民族保种图强。

所以,当世界发生巨大变化时,要积极的参与进去,你可能会发现,自己在这个过程中达到完全不一样的境界。

觉悟之后,行动才是关键。

回到曾国藩那六个字,“结硬寨,打呆仗” ,

在浮躁的时代守住内心,

在速成的洪流中死磕笨功夫,

在历史的关口扛起属于你的旗帜,

那些杀不死你的,终将铸成登天的云梯,

从今天起,迈出脚步,去创造更好的自己。

共勉!

来源:白桃白果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