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那个总是系着碎花围裙,在灶台前忙得热火朝天的东北老太太;那个被“好吃懒做”的大外孙成成“呼来喝去”,却总在眼角眉梢藏不住宠爱的姥姥;那个用一锅热气腾腾的铁锅炖、一盘金黄酥脆的春饼,喂饱了无数屏幕前“云儿女”的徐姥姥……
你有多久没刷到徐姥姥的视频了?
那个总是系着碎花围裙,在灶台前忙得热火朝天的东北老太太;那个被“好吃懒做”的大外孙成成“呼来喝去”,却总在眼角眉梢藏不住宠爱的姥姥;那个用一锅热气腾腾的铁锅炖、一盘金黄酥脆的春饼,喂饱了无数屏幕前“云儿女”的徐姥姥……
她的视频,是都市人疲惫生活里的一剂良药,是快节奏时代里的一隅慢时光。那间略显破旧但烟火气十足的老屋,那片绿意盎然的菜园,姥姥那爽朗的笑声和成成那声声亲昵的“姥姥”,共同构筑了一个许多人心中关于“家”的理想模样。
然而,这份熟悉的烟火气,已经消失了二十多天。
起初,粉丝们以为只是创作瓶颈,或是家人想让她歇一歇。直到一则令人心碎的消息如惊雷般炸开——82岁的徐姥姥,病倒了,而且住进了ICU。
一时间,猜测、担忧、甚至非议,像潮水般涌来。那个在镜头前永远精神矍铄的姥姥,到底怎么了?那个被网友调侃“全靠姥姥养”的家庭,是不是真的在“啃老”,过度消费着这位风烛残年的老人?
一、不是“网红”,是“姥姥”:一个平凡老人的不凡之路
在成为“徐姥姥”之前,她首先是徐家的姥姥,是村里德高望重的老会计。大半辈子,她与土地为伴,与数字为伍,生活朴实而安稳。命运的转折,始于那个从城里回来的大外孙——成成。
成成带着镜头回来了,他敏锐地捕捉到了姥姥身上最宝贵的东西:那是一种被岁月沉淀下来的生活智慧,是一种对食物最本真的热爱,更是一种毫无保留、不求回报的亲情。
于是,镜头开始记录。记录姥姥如何麻利地杀鸡宰鱼,如何精准地掌握火候,如何将最普通的食材变成令人垂涎的佳肴。而“剧情”的核心,就是成成和姥姥之间那种独特的“祖孙斗法”。成成总是在一旁“偷懒”、“捣乱”,嘴上喊着“姥姥,快点”,姥姥则一边嗔怪着“你这孩子”,一边手脚麻利地把最好的饭菜端到他面前。
这哪里是“啃老”?这分明是外孙用一种现代的、年轻人喜爱的方式,向全世界炫耀自己有一位多么了不起的姥姥!姥姥的“被需要”,成成的“依赖”,构成了一种奇妙的化学反应。观众们看的,不仅仅是美食,更是那份在现代社会中愈发稀缺的、浓得化不开的亲情。
徐姥姥,就这样从一个普通的东北老太太,变成了拥有百万粉丝的“网红姥姥”。她的笑容,治愈了无数人;她的手艺,勾起了无数人的乡愁。
二、致命的“亲吻”: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
然而,生活不是剧本,它从不预告悲剧。
谁也没想到,击倒这位硬核老太太的,不是岁月的重压,不是劳作的辛苦,而是一只微不足道的蜱虫。
那可能只是一次再寻常不过的田间劳作,或是在菜园里除草时一次无意的擦碰。这只小小的“吸血鬼”,悄无声息地叮咬了徐姥姥。起初,或许只是一个不起眼的红点,一点轻微的痒。但蜱虫携带的病毒,却像一颗定时炸弹,在老人年迈的身体里迅速引爆。
高烧、乏力、器官衰竭……病情的发展快得让人措手不及。前一秒还在镜头前笑呵呵的姥姥,下一秒就被紧急送进了ICU,与死神展开了长达十几天惊心动魄的拉锯战。
ICU,那是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门外是家人焦灼的等待和无助的泪水,门内是冰冷的仪器和老人顽强的求生欲。成成在最新的视频里,声音沙哑,眼含血丝,他告诉所有人:“姥姥求生欲很强,我们全家都在等她回来。”
这句话,像一把重锤,敲碎了所有“过度消费”的质疑。在生命面前,流量、金钱、粉丝,都变得轻如鸿毛。此刻,成成不是那个拥有百万粉丝的网红博主,他只是一个心爱姥姥躺在病床上、祈祷她能平安归来的外孙。
三、流量的“原罪”:当亲情被放在聚光灯下审视
徐姥姥的病危,不可避免地引发了关于“网红老人”的巨大争议。这面镜子,照出的不仅是一个家庭的悲欢,更是整个流量时代的伦理困境。
“都82岁了,还让她天天干活拍视频,子女于心何忍?”
“还不是为了钱?全家都围着老人吸血,典型的啃老!”
“老人真的愿意被这么拍吗?还是被家人利用了?”
这些尖锐的质疑,像一根根刺,扎在每一个关心徐姥姥的人心上。我们无法否认,流量的确带来了巨大的收益。广告、带货、直播……这些商业行为,让这个原本普通的农村家庭,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他们或许换了更好的车,修了更漂亮的路,但这一切,是建立在徐姥姥的“付出”之上的。
但,这真的是“啃老”吗?
我们看到的“付出”,是姥姥在厨房里忙碌的身影。但我们没看到的“回报”,可能是成成用赚来的钱,给姥姥买了最好的营养品,带她去看了从未见过的风景,让她在晚年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被需要和被关注。对于一位老人而言,精神上的富足和价值感,有时比物质享受更为重要。
问题的关键,不在于“让老人成为网红”这件事本身,而在于“度”的把握。是家人将老人的健康与意愿放在首位,让拍视频成为一种增添乐趣的“副业”;还是将流量奉为圭臬,把老人当成摇钱树,无休止地压榨她的剩余价值?
徐姥姥的事件,像一声警钟,敲醒了所有在流量中狂欢的人。它迫使我们去思考:当亲情被商业化,当家庭生活变成一场“真人秀”,我们该如何守护那份最纯粹的初心?平台该如何监管,社会该如何引导,才能确保这些“网红老人”不被过度消费,他们的尊严和权益得到真正的保障?
结语:我们期盼的,是那个笑着回家的姥姥
此刻,所有的争论都应暂时搁置。
无论外界如何评说,ICU里的徐姥姥,正在用她82岁的身体,进行着一场最艰难的战斗。她的大外孙成成,正隔着玻璃,用最虔诚的心祈祷着奇迹的发生。
我们宁愿相信,在那些视频的背后,是成成对姥姥深沉的爱。他用自己的方式,把姥姥的智慧和爱分享给了世界,也试图用这种方式,给姥姥一个更好的晚年。只是,他或许忽略了,对于一位八旬老人而言,最好的“孝”,不是让她成为万众瞩目的明星,而是让她能安安静静地晒晒太阳,不被打扰地睡个懒觉,健康、有尊严地享受生命的余晖。
我们衷心期盼,徐姥姥能挺过这一关,战胜病魔。我们期盼着有一天,能再次刷到她的视频,视频里,她或许没有在做饭,只是坐在院子里的摇椅上,眯着眼睛,享受着和煦的阳光,成成在一旁给她捶着背,轻声说着:“姥姥,咱今天不拍了,好好歇着。”
因为,那个我们真正爱着的,从来不是“网红徐姥姥”,而是那个会笑、会骂、会用一桌好菜温暖我们所有人的——徐姥姥。
那么,回到最初的问题:你认为,像徐姥姥这样的高龄老人,内心深处,真的乐意天天生活在镜头之下吗?或者说,她享受的,究竟是镜头本身,还是镜头背后,那份被外孙“需要”和“宠爱”的感觉呢?
来源:小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