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唐朝璀璨的诗歌华章中,“小李杜”为其献上了绚丽的尾声,而其中的“小杜”杜牧,才华可不止于诗歌。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赏析导航】
在唐朝璀璨的诗歌华章中,“小李杜”为其献上了绚丽的尾声,而其中的“小杜”杜牧,才华可不止于诗歌。
军事上,他注解《孙子》,为宰相李德裕献上平虏策,并大获成功;政治上,他颇有才华,政论文《阿房宫赋》更是闻名遐迩,发人深省。
这首《泊秦淮》寥寥数句,却意蕴丰富,其引起的反响,千年之后仍不绝于耳。
烟云袅袅,
月色笼岸沙。
虹霓闪烁处,
定是秦淮酒家。
是何人,
娇莺啼啭,
隔江破雾霞?
且莫问,
歌女无情,
竟唱亡国遗曲,
玉树后庭花!
——秦淮河畔,自古繁华。此时的唐朝,藩镇割据与宦官专权轮番上演,宛如来到人生晚秋,看似光彩,其实痼疾缠身。
关心国家命运的杜牧夜泊秦淮,远远听到歌女的演唱,内心却别有一番滋味。
“烟笼寒水月笼沙”,并非一定是“烟笼寒水”,也并非一定是“月笼沙”。这句采用了互文的手法,意思是烟、月笼罩寒水也笼罩河沙,写出了烟云袅绕,月色溶溶的场景。
当然,也可能是晚上的秦淮河,因月光倾泻,让人错以为烟雾蒙蒙。就如大唐的天下,冷寂、凄迷,令人惆怅。
偏偏此时,对岸酒家却传出歌女的声音,仔细听来,竟然是亡国之音《玉树后庭花》。
《玉树后庭花》是陈朝后主陈叔宝专门为自己的嫔妃写的,其诗如下:
丽宇芳林对高阁,新妆艳质本倾城。
映户凝娇乍不进,出帷含态笑相迎。
妖姬脸似花含露,玉树流光照后庭。
倘若是普通人写这样的诗,其实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甚至还可能因传神描写被人嘉许。偏偏作者是一国之君,偏偏这个一国之君整天沉溺于此,甚至在隋朝大军兵临城下时还在演奏此曲,其被称为亡国之音也就不奇怪了。
在凄清的夜晚,忧国之人听到远处传来袅袅的“亡国之音”,怎不让人浩叹?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作为普通歌女,哪个了解历史的兴衰?哪个能主宰历史的进退?哪个能随心所欲演唱自己喜欢的歌曲?
相反,那些手握权柄的达官显贵,他们并非不知道这首曲子的含义,也并非不知道当前国家面临的困境,他们却依然让歌女演唱,并陶醉其中,这就令人奇怪兼愤怒了。
作为一个雄踞东方的大一统王朝,曾经的盛世唐朝是多么的辉煌!而今,王朝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衰落下去,作为其中的一份子,应该如何作为,不能不引人深思。
雪崩了,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那些肩负重要使命的国之“栋梁们”,不是更应该反躬自省吗?!
悠扬的旋律,凄美的意境,内中却隐含着直击灵魂的拷问!
——数十年后,唐王朝轰然倒塌,曾经的辉煌也就成了明日黄花。
来源:谢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