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斡旋,美国援乌巡航导弹直指俄本土,俄空袭欧盟驻基辅总部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8-29 12:16 1

摘要:果然是战斗的民族,一点都惯着谁,欧洲前脚刚凑钱,让美国送了乌克兰一批 “远程大杀器”,后脚俄军的导弹和无人机就 “精准问候” 了欧盟驻基辅的办公室。冯德莱恩气到质问普京:“俄罗斯是不是在针对我们?”

果然是战斗的民族,一点都惯着谁,欧洲前脚刚凑钱,让美国送了乌克兰一批 “远程大杀器”,后脚俄军的导弹和无人机就 “精准问候” 了欧盟驻基辅的办公室。冯德莱恩气到质问普京:“俄罗斯是不是在针对我们?”

先说武器这事儿。8 月 23 日,美国《华尔街日报》曝出猛料:特朗普政府批准向乌克兰出售 3350 枚增程攻击弹药导弹,英文简称ERAM,总价值 8.5 亿美元,预计会在6周左右交付。当然,这钱主要是欧洲国家出的。大家注意个细节,美国官方一直到28日,才正式对外公布这个消息,是特意避开了美俄会晤这个关键时间点,且此前特朗普一直在推动美俄乌三方,能在8月底前完成和平谈判,目前谈判受阻,特朗普似乎也有意放消息施压。

事实上, ERAM 可不是普通导弹,它是空射巡航导弹,射程 240 到 450 公里,能打陆地也能打海上目标,还能根据任务换不同战斗部。说白了就是 “多面手”。其设计初衷,是为乌克兰提供可持续的远程打击能力,同时通过数量优势分摊防空压力。但这里有个关键门槛:因为射程接近 500 公里,如果乌克兰想用它攻击俄罗斯境内目标,得先拿到五角大楼的审批。美国 “战区” 网站还提到,研制ERAM的项目 2024 年 1 月首次曝光,丹麦、荷兰这些北约国家也掺了一脚。

换句话说,乌克兰能得到这批导弹,欧洲方面功不可没,属于又出钱又出力。

结果,欧洲这边刚把 “刀子” 递到乌克兰手里,俄罗斯的 “巴掌” 就扇回来了。8 月 28 日凌晨,基辅遭到本月最大规模空袭:俄军一口气砸了近 600 架无人机和 30 多枚弹道导弹、巡航导弹,爆炸声把夜空都照亮了。左岸东南部的达尔尼茨基区,一栋五层住宅楼被直接炸塌,而最让欧洲人 “破防” 的是,欧盟驻基辅代表团办公室和英国文化协会办公室也没能幸免。从乌外交部发的照片看,办公室天花板被砸了个窟窿,现场一片狼藉。

当然,欧洲领导人这边也跟着炸了,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直接放话:“这是克里姆林宫在恐吓乌克兰,甚至把欧盟当目标!” 她的依据就是:离欧盟办公室 50 米的地方,短短20秒内,连续砸下两枚导弹。根据外媒的描述,第一枚已经命中目标,似乎担心还不够,又砸了一枚下来,甚至导致有北约的教官当场殒命。

英国首相斯塔默骂普京 “破坏和平希望”,外长拉米直接召见俄大使;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卡拉斯更狠,说俄罗斯 “蓄意升级局势,嘲弄和平努力”,也要召见俄驻布鲁塞尔大使。

现在问题来了:俄军这次空袭,是不是像欧洲方面指责的那样,完全是冲着欧盟的“精准点射”,还是日常教训乌克兰时的“不慎误炸”?目前俄罗斯官方还没回应,但咱们可以看几个细节。

第一,还得说到此次的军援问题,ERAM 导弹射程覆盖范围刚好能威胁到俄境内关键目标,比如补给线、能源设施,这对俄军来说是 “悬在头顶的剑”。

第二,欧洲这次不只是 “出钱”,丹麦、荷兰直接参与导弹项目,相当于从 “后勤支援” 变成了 “技术入伙”;

所以,普京对欧盟不可能没点怨气,再加上此次欧盟办公室受损的位置太 “巧”,冯德莱恩说两枚导弹 20 秒内落在 50 米范围内,说是“误炸” 有点说不过去。

本质上说,这其实是俄乌冲突里 “军援 - 反制” 循环的又一次升级。过去一年,西方对乌军援从 “防御性武器”,比如毒刺导弹到 “攻击性武器”,比如海马斯火箭炮,再到现在的 “远程巡航导弹”,一步步在试探俄罗斯的底线。而俄罗斯的反制手段也在变:从打击乌军前线,到炸能源设施,再到这次 “敲打” 欧洲援乌的 “后勤节点”,明显是在警告:别以为躲在后面递刀子就安全。

那接下来会怎么发展?欧洲这边已经放风要出第 19 轮对俄制裁,还在琢磨怎么用冻结的俄资产援乌。但制裁这招俄罗斯早就 “免疫” 了,反而可能刺激它加大对乌打击力度。更关键的是 ERAM 导弹的交付。6 周后这批导弹要是真到了乌军手里,俄军的防空压力会陡增,不排除会提前发动更大规模空袭,把这些 “潜在威胁” 扼杀在地面。

来源:唐永红教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