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3D打印机厂商到近千台设备“超级农场”的发展之路,深圳华速李建激情分享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8-29 11:01 1

摘要:2025年8月,在南极熊联合Formnext主办的第二届3D打印农场大会上,华速创始人李建饱满激情系统讲述了 公司从3D打印机OEM/ODM走向“3D打印农场” 的经历。他围绕转型动因、技术拐点、爆款产品迭代、运营方法、工业订单拓展与行业趋势进行了介绍式梳理。

2025年8月,在南极熊联合Formnext主办的第二届3D打印农场大会上,华速创始人李建饱满激情系统讲述了 公司从3D打印机OEM/ODM走向“3D打印农场” 的经历。他围绕转型动因、技术拐点、爆款产品迭代、运营方法、工业订单拓展与行业趋势进行了介绍式梳理。

△视频:从一个3D打印机工厂转型做农场主

从代工出身到产能运营

△李建(左)

李建2014年进入3D打印行业,2018年创立华速,长期为海外客户代工FDM设备,机型覆盖尺寸全面。疫情后教育和海外渠道承压,2023年上半年利润趋薄。一次紧急代打“伸缩件”的经历成为转折:传统设备难以成形,而高速平台(拓竹P系列)能够一次通过客户认可,这即刻让团队意识到交付成品产能的市场机会。随后,华速在2023年9月底前后快速扩容,从几十台增至约200台,正式搭建首个3D打印农场并面向B端接单。

高速FDM重塑C端接受度

他将FDM发展划分为两个阶段:早期开源体系速度慢、稳定与精细度有限;新阶段以Klipper和拓竹平台为代表的高速化,让“打印即成品”的观感与稳定性显著提升。技术升级直接改变C端购买意愿,为“3D打印玩具”打开了规模化窗口,农场模式因此水到渠成。

短期走红的“伸缩类”玩具因售后率高快速退潮,目前“龙蛋”与“中国龙”随后成为现金流支点,在电商、景区与摆摊端一度一货难求。产能扩张后,华速切入“齿轮球”等分块打印、后期组装的解压产品,单日出货可达数千件,对组织与流程提出更高要求。2025年上半年,一款“按摩解压”产品收获数万至十万级订单,印证了解压赛道的持续性。

早在2019–2020年,“月球灯壳”就曾支撑低速时代的农场模式,但很快卷至微利。如今依托高速FDM的新一代农场,在效率、外观与交期上得到了综合提升。2024年,华速将工厂搬至深圳光明,自称“3D打印超级工厂”,配置拓竹A/P系列近千台设备,同时承接消费级与工业级订单。

用“产线思维”做打印与组装

华速把“打印+组装”拉成连续产线:临时工与外协并行,与周边小店和家庭按件协作,单人日产几十至数百件,保障爆款高峰期的出货稳定。对“小批量、多批次”(10–1000件)的B端结构,团队以企业微信和多维表格统一管理下单、颜色、数量、后处理状态。李建强调“想做大,系统必须上”,同时对农场级管控软件坚持“稳定性优先、循序接入”,避免规模化放大损失。设备选择侧重稳定、易维护与单位面积产出,而非花哨功能。

随着能力积累,工业订单占比接近一半。相较玩具,工业件批量更小、要求更高,材料从PLA、ABS、PETG扩展到ASA、尼龙、PC、PETG-CF等,利润结构更稳建。李建认为,材料厂与农场协同会更紧密,小型农场聚焦细分工业场景,有机会获得高于玩具的利润空间。

内卷之下的胜出特质

李建判断农场数量快速增长,价格竞争难避。具备以下能力者更可能胜出:

•强电商与海外转化能力,维持现金流与扩张节奏;
•D-P-I/D-P-D闭环(设计、生产、直达消费者),统一产品与产能控制;
•在垂直领域提供“设计—材料—打印—后处理”一体化方案,形成专业壁垒。

他同时指出行业缺乏统一质量标准,当前多以打样确认即交付为准,未来标准化框架的建立将降低返工与沟通成本。对入局者的建议是先“玩懂一台机”,再谈规模,并把“获客能力”放在首位,避免单一渠道依赖。

回归价值,拥抱变化

李建表示自己也借助AI进行思考,但行业的核心仍在“回归价值、拥抱变化”。对华速而言,这意味着“服务好、交期快、质量稳”;对行业而言,意味着在高速FDM普及与需求升级中,以系统化管理、可靠切片、材料与后处理能力完成从爆款驱动到解决方案驱动的跃迁。当前,华速已在深圳光明搭建近千台规模的3D打印超级工厂,继续在消费与工业两端发力,并向同行开放交流,推动行业朝标准化与专业化迈进。

南极熊点评

华速的转型展示了从“设备代工”到“产能运营”的清晰路径,抓住高速FDM拐点,打开C端成品市场。其关键在于系统化产线思维、稳定切片与材料拓展,并以爆款驱动现金流、工业订单平衡利润。对行业启示在于强化获客能力、建立闭环生态与质量标准,给传统制造转型提供可复制样本。

△视频:在第二届3D打印农场大会的圆桌交流环节,李建的分享也非常精彩

来源:最爱小米科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