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县太爷到英国疯王:凌晨 1 点查岗王后,侍从官日记里的权力崩塌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8-29 12:00 3

摘要:最近一直在看晚清知县杜凤治的日记,写了许多关于他的文章。或许是中了日记的 “毒”,忍不住找起了其它的日记。

乾隆给乔治三世写过信

最近一直在看晚清知县杜凤治的日记,写了许多关于他的文章。或许是中了日记的 “毒”,忍不住找起了其它的日记。

结果在乔治三世时期侍从官罗伯特・富尔克・格雷维尔的日记里,找到了我更感兴趣的,也更刺激的权力荒诞剧 —— 这位被《权力的游戏》借鉴的 “疯王” 原型,现实里疯起来比《权游》里更带劲,这些日常疯癫被侍从写在了日记里,和王后的中国瓷器、国王阅兵的军装,一起成了 18 世纪王室崩塌的伏笔。

在聊疯王前,先认识两个 “非典型记录者”

乔治三世,英国汉诺威王朝第三任君主,《权力的游戏》中 "焚城者" 疯王的原型之一。但早年的他一点不 “疯”,反而看着挺“贤明”,作风有点像崇祯皇帝:

这样一个 “省吃俭用搞事业” 的国王,怎么就成了 “半夜查岗王后” 的疯王?答案藏在侍从官格雷维尔的日记里。

写下这段历史的格雷维尔,是华威伯爵家三儿子,1781 年靠家族关系当上寝殿侍从官。早期日记满是贵族式琐碎:

1785 年 3 月 12 日:“陪陛下检阅近卫团,军装熨得太急,烫斗在袖口烙出焦痕,幸得裁缝紧急补救,未误仪仗。”1786 年 7 月 4 日:“王后用康熙朝青花茶盏用下午茶,管家威瑟斯 poon 举着银质托盘数了三遍,因十年前曾打碎过一只乾隆瓷碗。”

到 1787 年,新鲜感散去后,他的日记越写越少。

直到 1788 年 11 月,国王在枢密院会议上突然撕毁文件,冲首相皮特喊 “你是福克斯派来的奸细”,把对方的假发都吓掉了,他才惊觉 “大事不妙”,连夜翻出日记本 —— 这一写,就记下了英国王室最魔幻的十年。

1788 惊魂夜

格雷维尔日记里的 “疯癫预警”,从 1788 年 10 月就有苗头:“陛下总盯着王宫地图发呆,喃喃自语‘北美殖民地的河流走向不对’,某日突然让我在地图上标出所有印第安部落据点,铅笔尖把纸张戳出了洞。” 真正的惊魂夜发生在 11 月 6 日:

凌晨 1 点 45 分,陛下手持银烛台推开王后寝室门,雕花门轴发出‘吱呀’声。他蹑足走到床前,缓缓掀开绣花床帷,王后与戈兹沃西女官并卧榻上,见陛下面容苍白如纸,皆屏息不敢动。陛下凝视片刻曰:‘朕恐卿等欺瞒,实则未在室中。’

确认后转身离去,烛影在廊柱上投下扭曲的影子。次日王后移居城堡西翼,门上加双重铜锁,陛下寝殿始设四名轮值侍卫,衣甲整夜作响。”

这段记载像极了悬疑小说,"朕恐卿等欺瞒"——乔治三世这句台词,后来被《权游》改编为"焚城者"的经典偏执。

更诡异的是,查岗后不到一周,国王的生理状态开始失控:

“11 月 12 日下午 3 点:陛下忽作狂躁状,语速如连珠炮,称‘北美大陆军已登陆泰晤士河’,颈间领巾被汗水浸透,脉搏飙至 130 次 / 分。傍晚 5 点 45 分,他奋力撕扯床单欲下床,口中喊‘调爱尔兰军团护驾’,持续约一小时,侍从四人方按住。”

辉格党和托利党

如果说查岗是私人生活的崩塌,那么 12 月 20 日的 “政治失序”,则是王室威信的断崖式下跌:

"陛下召内阁时,突指首相皮特为 ' 奸佞 ',谓辉格党领袖福克斯曰 ' 吾友可理政 '。时皮特正拟国情咨文,愕然落笔,墨污羊皮纸。三日后福克斯党人送草莓,陛下笑称 ' 吾友不忘朕 '。"

这有多致命?要知道:

皮特是托利党魁,刚打赢对法海战,是国王心腹福克斯主张承认美国独立,与王室政策对立疯言直接撕裂王室与内阁的信任

消息传出后,伦敦桥出现匿名漫画:乔治三世持烛立于王后床前,脚下是撕碎的殖民地文件,配文 "大不列颠需要清醒掌舵人"。有市民议论:"三年前陛下补丁军装不肯换,如今神志不清 —— 那场仗到底图啥?"

你们觉得,这些流言与漫画的突然涌现,究竟是民众的本能反应,还是有心人的策划?不管是哪种,在疯王的谵语撕开权力帷幕后,所有矛头都指向那个致命问题——谁将真正接管这个正在失控的帝国?

日记背后的真相:是遗传病,还是被政治逼疯?

现代医学研究认为,乔治三世很可能患了 “卟啉病”,这种遗传病会导致神经紊乱,发作时尿液呈紫红色,情绪狂躁 —— 格雷维尔日记里 “脉搏加快”“手脚发绀” 的记录,与医学报告高度吻合。但在当时的政坛,这成了两党攻讦的武器:

托利党是执政党,所以先按他们的方案为国王治疗,具体操作是:

“威利斯命制榆木旋转椅,椅背刻有星象图,谓可‘镇住紊乱的脑内星辰’。首次施治时,陛下甫转十五圈即呕吐不止,假发飞落窗外,恰砸中路过的掌玺大臣。”

疯王如何改写英国史

北美独立战争

而日记外的英国正在剧变:

合卷漫想:中外历史里的 “权力细节”

英国龙虾兵

写完这一篇,忽然生出一个念头:无论晚清的漕运码头,还是乔治时代的温莎城堡,权力的荒诞与撕裂,从来都藏在最细碎的日常里 ——

杜凤治对着火轮叹气,是愁洋船抢了漕工饭碗,背后是大清朝 “天朝上国” 的旧秩序,撞上工业文明的新冲击;
格雷维尔记下国王烫坏的军装,是看惯了王室的精致体面,转头就撞见君主精神崩塌、政坛翻涌的乱局。


(此前多写杜凤治日记里的晚清官场,承蒙大家喜欢~这次试着根据英国王室侍从官的日记,聊聊疯王那些事儿,也算试试新方向。要是有其它感兴趣的历史细节,可以在评论区留言~我都记下来!)

喜欢的麻烦点赞收藏,谢谢~

来源:六得飞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