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觅科技陷拖欠货款、现金流承压传闻 融资停滞下跨界造车是主动求变还是孤注一掷豪赌?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8-29 11:41 1

摘要:追觅科技宣称已组建近千人的造车团队,并将长期投入汽车领域。然而在这场看似雄心勃勃的跨界背后,追觅科技面临着技术转化、品牌跨越、资金压力等多重风险。

日前,知名智能清洁电器企业追觅科技正式宣布进军汽车制造业,首款产品定位超豪华纯电车型,直接对标布加迪威龙,计划于2027年亮相。

追觅科技宣称已组建近千人的造车团队,并将长期投入汽车领域。然而在这场看似雄心勃勃的跨界背后,追觅科技面临着技术转化、品牌跨越、资金压力等多重风险。

追觅科技成立于2017年,是一家以高速数字马达、智能算法、运动控制技术为核心的全球高端消费电子及智能制造公司。其起源于清华大学校内规模最大的科技平台“天空工场”,创始人俞浩是清华大学航空航天专业毕业生。

选择在2025年这个时间点进入汽车行业,追觅科技有其战略考量。追觅科技相关人士表示,硬件行业不是由风口论决定的,汽车行业需要长期投入,先发优势并不总是优势,很多时候先发可能意味着先犯错。

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已经进入激烈竞争阶段。据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7月,新能源汽车销量达822万辆,同比增长38.5%,预计全年销量突破1610万辆,渗透率超50%。

追觅科技在智能清洁领域确实有一定的技术积累。截至2024年底,追觅科技全球累计申请专利6379件,其中45%为发明专利,覆盖传感器融合、电机控制与人机交互等领域。

追觅在高速数字马达领域积累深厚,自主研发的20万转以上超高速马达已广泛应用于扫地机器人、智能清洁等产品线。该公司认为,这套技术体系可服务于电动汽车的高性能电驱系统。

然而,家电级技术到汽车级标准的跨越并非易事。汽车电驱系统对电机的可靠性、耐久性以及与整车的匹配调校等方面要求极为严苛,这与清洁电器的应用场景截然不同。

在智能驾驶辅助系统(ADAS)等核心汽车技术上,追觅科技更是缺乏足够积累。尽管其智能感知与AI算法有一定成果,但应用于汽车ADAS系统面临行驶环境复杂多变、安全标准极高的挑战。

从财务数据来看,追觅科技2024年公司整体营收突破150亿元,业务遍及全球超100个国家和地区。

2025年第一季度,追觅科技表现依然强劲。其洗地机全渠道销售同比增长46.22%,在抖音渠道同比增长100%,达播专场7小时GMV破亿,创行业纪录。

在北美市场,2025春季促销期间业绩同比飙升362%,洗地机销售同比增长超630%。追觅H12 Pro洗地机冲刺至全美第三,还有6款洗地机产品进入美亚畅销榜前50榜单。

但亮眼的销售增长背后,隐忧已然显现。据天眼查信息,追觅科技自2023年5月融资C+轮后,再没有进行过新一轮融资。对于尚未实现盈利的追觅来说,资金压力巨大。

2025年5月,网络平台传出追觅科技现金流问题的消息。有网友爆料称,“追觅目前现金流问题挺大,从3月起就开始拖欠供应商货款了”。

更引人关注的是,追觅管理层被曝出要求员工加班的言论。网传截图显示,管理层质疑深圳员工“晚上不到8点就下班”,而江苏总部“20点半甚至22点后还有不少同事在办公室忙碌”。

管理层甚至建议员工“下班后1小时到家晚饭后继续未竟工作”。这些言论在脉脉等职场社区引发热议,网友纷纷表示“避雷”、“拉黑这个品牌”。

相比之下,行业领头羊云鲸在2024年有过三笔融资,2025年4月更是吸引了腾讯和北京国资旗下的投资机构。追觅科技的融资停滞与竞争对手的频繁融资形成鲜明对比。

在黑猫投诉等平台,追觅科技的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遭到多位消费者投诉。2025年8月27日,有消费者投诉称追觅扫地机返厂维修后仍然问题不断。

“扫地机多次回基站时,如基站在阳台,清扫客厅,跑主卧和次卧转一圈,再次返回客厅,再回基站”,该消费者表示。此外还有“原地转圈”、“清扫过程无故离线”等问题。

更令人担忧的是售后服务的态度。消费者反馈:“追觅售后尾号3070来电,问机器有哪些问题,反馈路线乱,回仓乱跑,漏拖情况,回我话就是机器需要定位再回仓,还有漏扫让我设置多扫一遍”。

另一则8月26日的投诉显示,有消费者在抖音直播间购买的追觅扫地机使用两个月就坏了,客服和店铺均推诿,不予换新。这些问题暴露出追觅科技在产品质量控制和售后服务体系上存在缺陷。

追觅科技选择了一条最为艰难的造车路径,即直接对标布加迪威龙。布加迪威龙在中国市场普通车型起售价约为2500万元左右,最贵车型价格超过1亿。

这个超豪华汽车市场长期被布加迪、法拉利、宾利等传统品牌主导,这些品牌拥有数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历史沉淀,在消费者心中树立了难以撼动的高端形象。

追觅科技作为一个跨界而来的新品牌,在汽车领域几乎没有品牌根基,要在这个市场中竞争,需要克服巨大的品牌认知障碍。

即使在技术层面,追觅也面临巨大挑战。与已经在智能驾驶领域深耕多年,投入大量资源研发的传统车企和头部造车新势力相比,追觅科技在技术研发进度和技术实力上存在巨大差距。

2023年5月后再无融资记录的追觅,要支撑需要百亿级投入的造车事业,资金链将成为最大考验。

追觅科技的造车故事,无论是成功的典范,还是失败的教训,最终可能都将成为中国企业跨界扩张的一个经典案例。

注:本文创作借助AI工具收集整理市场数据和行业信息,结合辅助观点分析撰写成文。

来源:新浪财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