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太原老城区内,有两条南北大道,一条是五一路,另一条就是解放路。五一路在向北开拓的过程中止于胜利街,是一家万人大厂阻挡了它的延伸。而解放路却向北直通到了尖草坪,并成为太原市第一条无轨电车的始发点。说起解放路,太原人总有说不完的故事,那些商店、影院、饭店、书店…
——范大喜
在太原老城区内,有两条南北大道,一条是五一路,另一条就是解放路。五一路在向北开拓的过程中止于胜利街,是一家万人大厂阻挡了它的延伸。而解放路却向北直通到了尖草坪,并成为太原市第一条无轨电车的始发点。说起解放路,太原人总有说不完的故事,那些商店、影院、饭店、书店……甚至一个小小的巷口,都会勾起一丝思绪。随着时代的发展,解放路发生了许多的变化,许多老建筑消失了,可留存的记忆却是抹不去的。
开业于1958年10月的解放路百货大楼,是当年可与五一百货大楼比肩的大型商场,经营百货、五金、交电、服装、鞋帽、针纺织品、呢绒绸缎、烟酒副食,曾被誉为太原的“天桥”,也是人们对解放路记忆最多的地方。由于家住附近,在这里买过多少东西,实在多的记不清了。上学时经常去二层的文具柜台买学习用具,还在这里买过笛子和国光重音口琴,家里大件之一的上海产方形机头“无敌牌”缝纫机也是60年代在这里买的。1966年大楼南侧增建了小二楼,一层经营五金交电,80年代还在这里买过索尼彩电,当要求开箱验机时,售货员信誓旦旦地说不用试,合格率百分之百。许多年过去了,解放路上不少“解放”牌的老建筑或改行,或消失了,但解放百货大楼一直保留着,还坚守着自己的职能,成为太原市屈指可数的“老百货”。
当年在解放大楼周边还有解放电影院、解放澡堂、解放照相馆、解放路副食品大楼以及晋北饭店、钟表店、理发店、小卖部、画像的、菜铺子等林林总总的大小店铺,形成一个热闹的商业圈。解放大楼对面的解放电影院建于50年代中期,是太原市最早的几家影院之一,在这里也看过不少电影。记得70年代末许多老电影陆续解禁时,人们如久旱逢甘霖一般,纷纷涌向电影院,卖票窗口常拥挤不堪。除了看电影,当时抄录学唱电影歌曲也成风气,省市电影公司还编印发行了《电影歌曲集》和《电影歌曲选》。多少年后,解放电影院被改造成了“西部酒城”,外表有些洋味,还立了个骑士模样的雕塑。
解放路从南往北有多家影剧院,迎泽剧场、宽银幕、七一礼堂、解放电影院、建筑工人俱乐部、耐火厂俱乐部、北宫、太钢,大都在里面看过电影。宽银幕看立体电影,带个纸质眼镜看就觉得挺不错了。如今虽已风光不再,相比太原市众多消失的影院,宽银幕还矗立着本身就是个奇迹。在建筑工人俱乐部除了看电影,还看过太原杂技团的演出,狮子舞、双爬杆、口技、蹬技、顶碗、皮条、坛技、飞叉等还记忆犹新。还有北宫,70年代在北宫花园参加过职工美展,单位组织了一帮美术爱好者在教育大楼搞创作,记得画了几幅水粉画。90年代初,在正月十五夜里还领着孩子来这里看花灯,印象中这些大型彩灯都是由各个企业做好后汇集在这里展出的。
解放路副食品大楼的外观也有些特色,楼顶并列着五个弧形,颇具动感。这个商店开业于1965年6月,我第一次进去已是傍晚,刚从学校回来,只见里面灯火辉煌,前来的顾客络绎不绝,货架上琳琅满目,那种“震撼”令人难忘。我楼上楼下转着,有些商品是头一次见到,记得有瓶装“崂山矿泉水”,有些商品价格还挺贵。后来这里成为我们经常光顾的地方,特别是年节有供应号证公布后,都会先到这里来买。不过有时拿着票也买不到,只好骑自行车满大街再去找着买。记不清是哪一年了,这家商店开始萎缩了,里面被分割租了出去,一部分被改造成裕龙酒店,承揽婚庆酒席,在这里我还参加过几次婚宴。2015年时这栋建筑被拆除了。
解放路的老牌商场还有人民市场,这是1955年由后小河露天自由市场改建而成的,是一座“回”字形建筑的综合商场。里面销售的商品五花八门,有大小百货、呢绒绸缎、针纺织品、服装鞋帽、五金交电、食品调味、中西药材、油漆化工、防护用品。上世纪60年代时市场最西边还开过饭馆,记得有一次我领着弟妹用仅有的五六毛钱在这里打过牙祭。市场临街的楼上还有一家不大的照相馆,在这里也留下过与发小们的珍贵纪念。不过我们去的最多的是解放照相馆,从个人到全家,都在这里拍过照。最早的身份证照片也是指定在这里拍的。1988年6月,人民市场与解放百货大楼合并后改建,更名为解放百货大楼五金交电家具商场,还碰到熟人在改建后的商场上班。现在这里是万民药店的领地。
人民市场的北边是一家不大的新华书店,1964年上中学时在这里买了第一本数学参考书,还买过竖排本繁体字的毛主席诗词,因为当时普及本卖完了。读诗词时觉得没有标点符号不方便,又借了一本普及本对照着把标点符号加在里面,多少年后再看觉得自己太幼稚了。这间书店后来改成了教育书店。1978年解放路南段改造后在宽银幕南边盖起了省城最大的新华书店,书籍分门别类,每层还有电梯相通。这里成了我买书的新去处。
在人民市场的南边是太原十中,这里曾是清末令德堂书院院址。1952年9月在这里创办了太原市立女子中学,1955年7月太原女中改为太原第十中学,60年代时声名鹊起,成为有名的重点中学。1986年改名为山西省实验中学后,图书馆、实验室、计算机房、语音室、天文台、影视教室、录放像演播室达到全国一流水平,其60%的学生被全国重点院校录取……我第一次走进这所中学是在1967年,那年的9月5日这里发生过一起震惊省城的事件。那天下午随人流进去时,冲突已经停止,学校内外一片狼藉。
在敦化坊子弟小学上学时,有一次与同学们上东山玩,有残留的碉堡,还有深深的战壕。从这里向城内眺望,在一片灰蒙蒙的的屋宇中,一座突兀的建筑泛着铁红色格外醒目,那就是解放路的天主教堂。后来搬到城里,有时会走过这栋古罗马风格的建筑,只见大门总是紧闭着,旁边花园大院的门会偶然打开有人进出。1966年8月,这座天主教堂在破旧立新的口号声中被砸了,动手的是太原十中的学生。教堂中间的三角尖和上面的铁十字架被捣毁,南北相望的两座西式钟楼也被拆除。后来这座成为平顶的教堂被涂成了灰色,还在八条立柱上悬挂了8条大标语。到了1980年4月,一天早上经过天主堂见围着许多人,中午下班时发现在天主堂正门上方竖贴着一张红纸,上写“天主堂”三个大字。后来知道是要落实党的宗教政策了。如今这座修复后的教堂已被山西省政府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太原市的餐饮业中有许多老字号,如与晋阳饭店、上海饭店齐名的“林香斋”,颇受人们好评。1983年时林香斋饭店乔迁到了解放路,在宽银幕对面新盖了一座宫殿式的中式建筑。90年代初,发现这里变成了克里斯家庭餐厅。1994年7月的一个休息日,我们带着孩子去迎泽公园玩,中午时先去大南门的“上帝”炸鸡店买了三只炸鸡。孩子提出想去克里斯家庭餐厅,没想到排队就餐的人挺多,只得另找地方。又一个星期天,我们与孩子早早去了克里斯,才知道这是一家西餐厅。我们点了汉堡包、鸡块、炸薯条、可口可乐、冰淇淋等,也算是开了一次洋荤。
在解放路还有一栋建于60年代的六层大楼,但没有任何标志,人们习惯称它为“五机部”大楼。后来改称“国防工办”大楼,1967年成立的“山西省革命委员会国防工业办公室”即在此办公,1983年改为山西省国防科技工业办公室。参加工作以后,才有机会走进这座大楼。记得有一年新上任的省长来这里检查工作,恰巧工办宣传部搞摄影的同志都在平遥参加活动,因我们单位离工办最近,就通知我临时带相机来拍了照片。
太原市少年宫,是新中国新建的第一所少年宫,曾被誉为“迎泽湖畔的仙宫”,是全市少年儿童向往的乐园。少年宫当时只有二层,完全是苏式风格,坐西朝东面向迎泽公园。少年宫开办有各种活动室,能在这里学习真让人羡慕。我只是随着学校来这里参观过,楼上楼下走马观花。印象中在一间屋子里看过一个动画,题目是《骄傲的将军》。记得后来与同学结伴来这里玩过几回。
亨得利、鸿宾楼、外文书店、汾酒大厦、常青菜市场、太原面食店、新星大世界……许多已经消失的或依然运行的解放路老建筑,都在人们心中留下了记忆,留下了故事。
建筑是凝固的艺术,更是记忆的容器。我们的城市在发展的过程中也要学会对这些老建筑的保护,因为这也是在保护我们城市的历史。
来源:晋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