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青春 弦歌不辍 | 窑洞里的课堂,为何走出了半个新中国的将帅?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8-29 11:07 3

摘要: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是中国共产党为培养抗日干部而设立的学校。抗日战争时期,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的最高军事学府。1936年6月在陕西瓦窑堡成立,毛泽东任教育委员会主席,为抗大制定了“团结 紧张 严肃 活泼”的八字校风。学校以“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朴

烽火青春 弦歌不辍

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纪念馆

为纪念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中国教育电视台将于8月31日

在中国教育电视台一频道

“育见新闻”融媒体矩阵

倾力推出《烽火青春 弦歌不辍——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胜利80周年融媒体直播》

带您走进东北大学 北京大学

南开中学 浙江大学

南京大学 云南师范大学等校史馆、纪念馆

讲述教育战线在抗战历程中的担当作为

第九站:

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纪念馆

01

团结 紧张 严肃 活泼

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是中国共产党为培养抗日干部而设立的学校。抗日战争时期,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的最高军事学府。1936年6月在陕西瓦窑堡成立,毛泽东任教育委员会主席,为抗大制定了“团结 紧张 严肃 活泼”的八字校风。学校以“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灵活机的战略战术”为教育方针。

1939年,抗大总校迁往晋冀豫边区,并在各主要根据地先后创办12所分校。1945年8月,随着抗日战争的胜利,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学校开办期间,共培养十多万名抗日干部,为我党我军的发展壮大,为夺取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伟大胜利,做出了重大的历史性贡献。

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原校门

02

到延安去

抗大创办后,千上万的爱国青年,不顾敌人的阻挠和破坏,不畏艰苦,奔赴延安,追求革命真理。1938年大批知识青年蜂拥而至,抗大决定来者不拒,随到随编队,这一期成为抗大的“黄金时期”。

他们当中有参加过北京“一二·九”学生运动的北京燕京大学的爱国青年们,周恩来的干女儿孙维世和母亲任锐,刘军、刘捷 、刘光军、刘梦辉四兄妹,影视界名人于蓝和哥哥于亚伦,还有许多爱国华侨青年,泰国华侨张声良、庄江生、苏青,新加坡华侨钟萍,印尼华侨孔迈等。据统计,至1938年底就有15000名爱国青年涌入抗大学习。

正在学习的抗大学员

03

战火淬炼的“背包大学”

这所大学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仍对当下中国教育有着重要的启示。在开国上将李志民和教员杜平斋的回忆文章里提到,“教育方法上强调少而精,理论与实际并重,理论联系实际”,反对灌输式、填鸭式死记硬背的“教条主义”。

还有很多教员在讲课时,采用集体讨论、各抒己见、分析判断的方式,充分激发每个学员的积极性。当时的教室也没有固定的模式,土窑洞里或站或蹲,山沟沟里席地而坐,一边劳动一边讨论,一边行军一边学习……

抗大学员行军途中

04

让世界看见中国

“以窑洞为教室,石头砖块为桌椅,石灰泥土糊的墙为黑板,校舍完全不怕轰炸的这种‘高等学府’,全世界恐怕就只有这么一家。”这是埃德加·斯诺在《西行漫记》中对抗大的描写。1936年,斯诺成为第一个到红色苏区报道工农红军的西方记者,他的16本笔记、24卷胶卷,还原了一个真实的中国和中国共产党人。

斯诺在延安

1938年7月,世界学联秘书长柯乐满率雅德、雷克难和傅路德一行4人远涉重洋来延安,到抗大参观访问,抗大举行了隆重的欢迎仪式。会上,抗大教育委员会授予4位学联代表为“抗大名誉博士”,并颁发证书,赠送抗大军服、领章、符号、毕业证章、讲义、草鞋等纪念品。

在欢迎会上,4位代表逐一发表演讲,高度赞扬中国抗战,高度评价抗大精神。柯乐满在致词中说:抗大的伟大事业——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伟大事业,不但是中国青年应担负的任务,而且也是全世界青年应担负的任务!

抗大学员热烈欢迎世界学联代表

05

初心不改 薪火相传

1945年抗战胜利后,抗大也随之完成了伟大的历史使命。1945年10月16日,抗大总校一部奉中央军委令,赴东北建立了东北军政大学。解放战争时期各大战略区以抗大为基础,迅速在东北、华东、西北等地建立军政大学,继续为中国革命输送优秀干部。

抗大办学九年,不仅为抗战和全国革命胜利培养了大批骨干,更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当年,中国共产党人虽身居窑洞,但已为“明日之中国”擘画了人才蓝图,新中国成立后,国防大学等数十所高校都与当初的“窑洞大学”一脉相承。

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纪念馆浮雕《抗大魂》

这所大学为什么能在短短时间

吸引无数人奔赴?

抗战岁月里

它又留下了哪些藏在窑洞

映在战火里的故事?

8月31日9:00

《烽火青春 弦歌不辍——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胜利80周年融媒体直播》

第九站将走进

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纪念馆

来源:中国教育电视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