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53岁的俞阿姨约着朋友兴致勃勃地到山里踏青,回家后总感觉左侧屁股又痒又痛,仔细一看,皮肤上多了一颗痣一样的“小黑点”,有头有爪子,还在微微动弹,试着用手拔,但是咬得很紧而且一碰就疼。俞阿姨赶快来到医院寻求帮助。
最近气温宜人
舟山不少市民
趁着周末、假期,亲近大自然去野外活动
不过也有人因此“受伤”
此前报道
近日
上海瑞金医院舟山分院
又接诊一例蜱虫叮咬患者
近日,53岁的俞阿姨约着朋友兴致勃勃地到山里踏青,回家后总感觉左侧屁股又痒又痛,仔细一看,皮肤上多了一颗痣一样的“小黑点”,有头有爪子,还在微微动弹,试着用手拔,但是咬得很紧而且一碰就疼。俞阿姨赶快来到医院寻求帮助。
接诊医生检查后发现,俞阿姨左侧股部虫咬处皮肤红肿且温度升高,诊断为“蜱虫叮咬”。蜱虫头部已经钻进皮肤,且因为吸饱了血,虫身都已经变得圆鼓鼓的。
医生在严格遵循无菌操作的规范下,小心翼翼地将蜱虫完整取出,并对伤处进行了消毒、缝合和消炎处理。经治疗,俞阿姨已无大碍,目前还在观察期内。
遇到这种小小的虫子
千万不可大意!
蜱虫叮咬具有很强的隐匿性,喜欢攀附在人或动物皮肤较薄的部位,时间可长达十几天,“吃饱喝足”的它体型会膨胀几十倍,在人的体表能形成如一颗黄豆大小的“痣”。
蜱虫本身是不带病毒的,但当它从其他带病的动物身上感染了病毒就成了隐形的“炸弹”。
新型布尼亚病毒是2010年中国疾控中心从蜱虫中毒者体内分离出来的一种新型病毒,也叫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SFTSV)、大别班达病毒,因为蜱虫叮咬是主要的传播方式又叫“蜱咬热”“蜱虫病”,每年4月至10月多发。
人感染后的潜伏期一般是1~2周,患者会出现发热、头痛、呕吐、腹泻等症状,不少人会误以为是感冒发烧,结果耽误治疗。
“新型布尼亚病毒会造成骨髓抑制,导致出血,该病的死亡患者中约有三分之一是由于胃肠道、颅内或其他脏器出血。”专家解释,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起病急,患者体温多在38℃以上,一些重症患者可达40℃以上的持续高热,最长可达10天以上。除了发热、出血,恶心呕吐、乏力胃口差、腹胀腹泻等也是常见的病症。大多数新型布尼亚病毒患者经过抗病毒治疗可以治愈,但重症、危重症患者还可能出现心、肝、肾等多脏器功能衰竭,甚至休克,危重症患者的病死率也高达60%至70%。
专家强调,有些患者没有被蜱虫咬过的明显咬痕,但是也会感染新型布尼亚病毒。这个“小黑点”有时咬人非常隐蔽,它甚至还可以通过直接接触患者血液、分泌物、排泄物等在人与人之间传播。感染的重症患者常出现凝血机制障碍,可能发生出血,传染性强。即便患者去世后,无防护下近距离接触尸体同样存在被感染的风险。
不过,虽然“人传人”在一定几率上存在,但公众也不需要过于担忧或恐慌。因为只在某些极特殊情况下,例如自身皮肤破损或黏膜接触到了患者血液、分泌物、排泄物才有可能感染。所以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后,一定要严格消毒,减少人际间传播。
高发季注意做好防范
据介绍,蜱虫主要生活在草丛、灌木丛或树木繁茂的地方及动物体表,在户外遛狗、露营、园艺、采茶、耕种等都有可能会接触。蜱虫一般选择体表皮肤较薄,不易被骚动的部位叮咬,例如人体的头皮、腰部、腋窝、腹股沟及脚踝下方等部位。
高发季做好防范,医生建议:
1.及时清理庭院内外的杂草、垃圾,打扫禽畜圈舍等,避免蜱虫孳生。若发现家中宠物、牲畜有蜱虫寄生时可以用杀蜱药剂进行喷洒涂抹。
2.户外游玩或劳作时避免长时间在草地、树林等环境中坐卧停留。建议穿长袖、浅色、表面光滑的衣服,将双袖口、双裤脚和领口等处扎紧。可使用驱避剂如避蚊胺(DEET)喷涂裸露在外的皮肤。
3.户外活动后,应认真检查身体、外套、背包和宠物体表,防止蜱虫附着在衣物或宠物身上潜入家中。
如不幸被蜱虫叮咬,不要直接用手拔除,可把酒精喷涂在蜱虫身上,再用干净的小号尖头镊子将蜱虫尽可能靠近皮肤表面夹住,稳定、均匀用力向上拉动,不要扭曲或猛拉蜱虫,避免蜱虫头部残留体内。如不会处理,立刻前往医院处置。
清除蜱虫后,宜用碘酒、酒精或肥皂和水彻底清洁叮咬部位和双手,并自我观察身体状况两周,一旦出现发热、恶心、腹泻、食欲不振等疑似症状,应及早就医,并告知医生蜱虫叮咬史。
再次提醒:
大家到草丛、灌木丛
或树木繁茂的地区
要多多注意!
如果蜱虫叮咬得很牢固
或者钻入过深
建议直接找医生处理!
👉曝光!舟山正在严查……
👉深夜,舟山街头这一幕,让人哭笑不得……
👉美极了!最近去舟山这些地方刚刚好~
👉冲上热搜,舟山也有!到底哪个更卫生→
舟山市新闻传媒中心整合编辑
编辑/一审:严婷
二审:何英
温馨提示:由于微信修改了推送规则,没有经常点“在看”的,会慢慢收不到推送。如果您还想看到“竞舟新闻”的权威信息,请在每次看完文章后,点下“赞”,感恩~💙
告诉更多人
来源:舟山广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