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是秦腔“三害”?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8-29 10:39 1

摘要:在秦腔艺术面临传承与创新挑战的新时代,安万、洋倌、商芳会三位老师的异军突起,无疑是一股引人注目的现象。在对他们肯定的同时,各种非议也是不断,有的甚至让你难于入耳。比如网上有人称安万、羊倌(唐发院)、商芳会为秦腔“三大害”。大部分笔者处于对这三人的感情,均解释“

在秦腔艺术面临传承与创新挑战的新时代,安万、洋倌、商芳会三位老师的异军突起,无疑是一股引人注目的现象。在对他们肯定的同时,各种非议也是不断,有的甚至让你难于入耳。比如网上有人称安万、羊倌(唐发院)、商芳会为秦腔“三大害”。大部分笔者处于对这三人的感情,均解释“三大害”的说法是:看似刺耳,实则包含了极其复杂的情绪,是爱恨交织、褒贬互参的戏谑之词。我也希望必须一定这样来理解,这叫嘴下留德辩证地看待他们的成就与争议

一、 必须充分肯定其历史性贡献(“害”中的褒义)

他们的成功路径,是传统艺术在互联网时代破局重生的经典案例,其贡献怎么形容、夸张都不为过:

1. 破圈传播,功不可没。他们打破秦腔传播的地域和年龄壁垒,通过快手等短视频平台,将原本局限于西北地区中老年剧场的地方剧种秦腔,成功地推送给了全国乃至海外的年轻用户。数百万的粉丝量,意味着他们为秦腔吸引了数量远超传统剧场观众的新生代关注者,完成了秦腔“引流”的奠基性工作。

2. 草根逆袭,赋予秦腔传承的另一希望。三个人的故事(安万战胜病痛、洋倌野路子成才、商芳会农家女变身明星)本身就是极具正能量的励志传奇。他们让无数普通人看到,对艺术的热爱可以超越出身、容貌和科班背景,这将极大地激发民间戏迷的参与热情,让秦腔重新变得“亲民”让秦腔继承发展不单靠几个名家名人

3. 丰富生态,激活市场。他们的流行,客观上制造了巨大的声量和社会话题,形成了“网红带火,全院团受益”的“鲶鱼效应”。他们所到之处的演出盛况,证明了其强大的市场号召力,能有效带动整个秦腔市场的热度,为更多专业院团和演员带来关注和收益,更为互联网+秦腔的传承模式做了有益尝试。这种模式不仅传播速度快,而是打破了地域限制,做到了有网络的地方就有秦腔。这是传统院团无法比的。更何况,借助平台分流解决了所有文艺团体一直困扰的资金短缺问题。

二、 客观正视其不足与争议(“害”中的贬义)

肯定成绩的同时,对他们自身和观众提出的批评与担忧,也必须正视,这关系到其艺术生命的长度和秦腔传承的纯度。

1. 艺术水准的“规范性”争议。这是专业领域最核心的批评。秦腔作为一门有着严格程式的传统艺术,“字、腔、板、眼”都有其法度。

安万的表演,激情有余而细腻不足,在人物刻画和唱腔的精准度上,与科班大家尚有差距。

洋倌的“野嗓子”虽充满了原始的生命力,但过多依赖天赋本能,在系统的发声方法和科学用嗓上可能存在隐患,也容易给年轻戏迷造成“秦腔就等于嘶吼”的误解。

商芳会虽成名较早,但其风格在固化后,创新不足,被部分评论认为“韵味独特但个人色彩不够突出”。

三人的 核心问题是“情绪驱动”还是“程式驱动”?是为了一时“打动观众”,还是为了“传承艺术”?这些都必须寻求统一,不可偏废。要么,就是有的戏迷说的“最后就没路走了”,这样不仅辜负粉丝、戏迷,而且在秦腔之途又只是昙花一现。

2. 网络言行与形象的“公共性”失范。这点指控最为严重。作为拥有百万粉丝的公众人物,其言行已不属于个人私域,而是构成了秦腔网络生态的一部分。要懂得自己的言行受大家监督,受艺术规范,大者讲传艺必先立德。

若直播中确实存在“恶意骂人、低俗下流”的词语,这不仅伤害戏迷感情,更是对自身形象和秦腔艺术形象的严重透支和玷污。艺术可以草根,但不能粗俗;表演可以豪放,但人品不能野蛮;近乎可以“姑舅爸”,但近乎不可孩童的忘乎所以!

三、 从“网红”走向“大家”,从“流量”走向“留量”

安万、羊倌、商芳会当下的热度是机遇,也是挑战。未来的路应该如何走,才能不负时代给予的流量,真正为秦腔传承做出历史性贡献?网上这样的建议意见很多,有的是很有价值和借鉴性,我根据自己搜集到的,简单归纳如下:

1. 提升艺德,精进技艺

三位老师,尤其是安万和洋倌,应考虑拜请更多的专业老师进行系统学习,补上“程式”这一课。这不是要磨灭个性,而是让我们黄土高原的“野路子”在舞台规范的轨道上跑起来——更远更稳,让热爱、沸腾的激情拥有更拥有扎实的技术支撑。

恪守艺德。彻底杜绝直播中的不良言行,珍惜刚生长羽毛。要充分的意识到自己是秦腔的“门面”像安万的老生常谈“戏比天大”,为戏管住自己嘴。要以更高的道德标准要求自己。将舞台上的豪迈、正直、敢当,延伸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做一位德艺双馨、群众爱戴的艺术家,而非昙花一现、粉丝喝彩的网红。

2. 平台要善用流量,反哺传统

把平台当“桥梁”,利用自身的巨大流量,做“领唱”,不“独唱”在直播中连线专业院团的名家,普及秦腔知识,讲解唱段背后的故事,甚至为专业院团的演出“带货”,实现“网红”与“正统”的共赢

创新内容。短视频是未来快节奏生活艺术传播的重要形式,三人在演唱经典唱段之外,可以思考如何用短视频形式创新内容,如安万的舞台幕后故事变秦腔舞台幕后故事,后台化妆镜头变戏曲化妆教程,乐器个人展现镜头变秦腔乐器教学等。让粉丝不仅爱听唱秦腔,爱参与秦腔,更爱解秦腔文化的博大精深。

3. 行业界要包容并蓄,共同发展

专业院团和戏迷也应抱有更开放的心态。他们的出现是时代产物,与其排斥,不如引导。专业院团要放下身段,主动与他们合作接受这个新来的学生,而不是背后指指点点,横挑鼻子竖挑眼。更要拜他们为师,利用其影响力扩大自己演出市场,像我前文谈及的安万、李梅同台《火焰驹》,在合作中潜移默化、取长补短达到双赢

“三大害”的说法,是一个警钟,也是勋章。它标志着一种新的、强大的力量已经进入了秦腔领域。这股力量既充满生机但也伴有泥沙

来源:乐呵的闲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