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8月14日,教育部发布《2025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申报材料公示》,本年度专业申报工作已经结束,经统计,本次申报专业拟新增863个,涉及538所高校,共申报239种专业 。
2025年8月14日,教育部发布《2025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申报材料公示》,本年度专业申报工作已经结束,经统计,本次申报专业拟新增863个,涉及538所高校,共申报239种专业 。
从申报情况来看,低空技术与工程拟新增数量最多,为120个;网络空间安全次之,拟新增55个;运动训练位列第三,数量达42个 。在新增数量排名前20的专业中,相当一部分是2025年教育部新设的29种专业,比如低空技术与工程、人工智能教育、区域国别学、药物经济与管理等 。根据相关报道,以下是拟新增数量排名前20的专业:
1. 低空技术与工程:120个
2. 网络空间安全:55个
3. 运动训练:42个
4. 足球运动:31个
5. 人工智能教育:26个
6. 健康与医疗保障:20个
7. 医疗器械与装备工程:19个
8. 纪检监察:18个
9. 信息安全:18个
10. 老年医学与健康:17个
11. 游戏艺术设计:13个
12. 临床医学:12个
13. 区域国别学:12个
14. 药物经济与管理:12个
15. 生物育种技术:11个
16. 中医学:11个
17. 生物育种科学:10个
18. 未来机器人:9个
19. 中医康复学:9个
20. 口腔医学:数量未明确提及,但位列前20。这些专业正式获批后,最快将于2026年9月开始招生 。
从上述专业中,个人感觉以下几个专业的热度会相对较高,大家可以更多的关注后面公布的具体学校情况。
- 低空技术与工程:该专业关联低空经济这一新兴领域,涉及无人机研发与应用、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低空航路规划等多个方面。毕业生可进入航空航天科研院所、大疆等科技企业,也可在交通运输管理部门,以及应急救援、农业植保等应用领域就业。
- 网络空间安全 :随着社会全面数字化,网络安全已上升至国家安全高度。该专业毕业生可在政府部门、公安机关、银行证券、互联网大厂、军工单位等担任安全工程师、合规分析师、安全架构师等,职业发展路径清晰,薪资也普遍高于一般IT岗位。
- 运动训练:毕业生就业路径覆盖体育全产业链,可进入专业运动队、体校负责运动员专项训练,也能投身体育培训机构、健身俱乐部开展教学指导,还可加入商业赛事公司参与赛事策划与管理,此外,还能报考公安、消防等部门的公务员。
- 人工智能教育:毕业生可进入学校担任AI课程专任教师,也能加入教育科技企业参与智能教学产品研发,还可服务在线教育平台,研发AI驱动的个性化学习方案,覆盖教育数字化全链条岗位。
- 药物经济与管理 :医药行业从“仿制药”转向“创新药”,药企急需“懂药又懂钱”的复合型人才。该专业毕业生可从事药品定价、药物研发成本控制、医药市场分析等工作,起薪普遍较高。
-生物育种:中国毕竟是农业大国,十几亿人需要粮食,生物育种专业未来的就业前景会非常的明朗,只是听着不是很高大上和高薪罢了。
新增专业对考生来说绝对是利好的,毕竟多了几百个专业,就会多出相对应的学位,而且新增专业必定是热门的专业,就业市场紧缺的专业。因此新增专业的消息一出无疑在教育领域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对2026年的高考生而言,蕴含着诸多利好与前所未有的机遇。
从宏观角度来看,这些新增专业紧密贴合国家战略需求、市场发展趋势以及科技前沿走向,具有极强的针对性与前瞻性。在服务国家战略方面,区域国别学、碳中和科学与工程等专业的设立,有助于培养具备国际视野,能应对全球挑战,投身于国家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下,智能分子工程、医疗器械与装备工程等专业,聚焦科技前沿,为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提供智力支持,满足市场对新兴技术人才的渴望;而国际邮轮管理、航空运动等专业,则敏锐捕捉到新兴产业和消费领域的人才需求,填补市场空白。
从就业前景来看,新专业与新兴产业紧密挂钩,发展潜力巨大。以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为例,随着国家对低空经济的大力支持,相关政策不断出台,行业发展迅猛。中国民航局预测,到2025年,中国低空经济的市场规模将达到1.5万亿元,到2035年有望达到3.5万亿元 。
北京市人社局发布的报告显示,飞行器自动控制算法工程师月平均薪酬中位值达29435元,无人机飞行技术工程师、低空飞行器设计师月平均薪酬中位值均超26000元。2025年已有多所高校率先开设此专业,且2026年申报高校数量大幅增加,该专业人才缺口巨大,对于2026年高考生来说是一个极具潜力的选择。网络空间安全专业也同样如此,在数字化时代,网络安全至关重要,无论是政府部门、金融机构还是互联网企业,都对网络空间安全专业人才求贤若渴。未来5年,随着AI安全、车联网安全等需求爆发,该专业人才需求将持续增长。
新增专业也为考生提供了更多元化的选择空间。考生可以依据自身的兴趣爱好、学科优势以及未来职业规划,在这些新增专业中找到更契合自己发展的方向。例如,对人工智能和教育都感兴趣的学生,可以选择人工智能教育专业,将前沿技术与教育领域相结合,不仅顺应了教育智能化的发展趋势,还能在这个充满活力的交叉领域中发挥自己的特长;喜欢艺术创作又对新兴数字技术感兴趣的学生,可以考虑智能视听工程专业,在数字文创市场中大展身手,随着短视频、直播等新媒体形式的爆发,该领域对专业人才的渴求度持续攀升,预计到2026年,我国数字创意产业总规模将突破12万亿元。
然而,机遇往往与挑战并存。新专业在课程体系和教学资源等方面可能还不够成熟。由于是新设专业,部分高校可能在师资配备上存在不足,缺乏足够有经验的专业教师;课程设置或许还在探索和完善阶段,实践教学环节可能也有待加强。这就需要考生在选择时,更全面地了解目标专业所在高校的相关情况,比如学校的师资建设规划、课程设置方案、实践教学安排等。同时,新专业的就业市场也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虽然前景广阔,但在发展初期可能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考生需要做好心理准备,保持持续学习和适应变化的能力,以应对未来职业发展中的各种挑战。
教育部拟新增的863个本科专业为2026年高考生打开了一扇通往新未来的大门,其中蕴含的利好与机遇值得考生和家长深入研究与把握。只要考生能够理性分析、谨慎选择,并在大学期间努力学习、提升自己,就有望在这些新兴专业领域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拥抱美好的未来。
最后再总结一下,新增专业虽好,更需要关注学校实力,有没有能力把这个专业搞好。
来源:两个北京男娃的爹滴一点号